APP下载

中班建构游戏案例:“铅笔”围城

2022-04-20朱颖

学生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轩轩文博铅笔

朱颖

一、背景

由于幼儿园的改造工程,我们的外操场、大树旁、草地周边都是未完工的地面、改建之后的半成品、高高耸起的钢架棚。这可怎么办?孩子能在这半成品的环境中快乐生活和游戏吗?安全如何保障?种种问题,引发幼儿园的思考。虽做了万全之策,园长和老师们内心依旧担心和焦虑。令人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入园的孩子们丝毫不为这“工地的纷扰”所打扰,反而是每日热心地关注施工进度,充满兴趣地探索,挂念着、惊奇着每天的变化。

二、叙事与分析

(一)搭建新的幼儿园

星期一早上区域游戏时,建构区的小朋友们突然提出了一个想法……

琛琛:要不在我们的建构区也建一个幼儿园吧!

轩轩:我想要搭幼儿园最高的铅笔。

文博:我来搭我们的教室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幼儿的潜能能发挥到最大。因此,在确定主题时,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建构什么,而是了解幼儿的想法,寻找他们的兴趣点,确定他们喜欢的搭建主题。更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不能偏离幼儿的生活,主题应该源于幼儿生活。

(二)设计幼儿园规划图

琛琛:我想搭滑滑梯,可是幼儿园外操场的滑滑梯已经被拆掉了,我怎么搭呀?媛媛,要不我们一起想个办法搭大型玩具怎么样?

媛媛:那要不我们先画个设计图吧,画好了就知道怎么搭了。

琛琛:上次我爸爸妈妈带我去火车莱斯,里面有一个旋转滑梯可好玩了,我觉得可以搭一个这个。

轩轩:我夏天的时候跟妈妈去海皮岛水世界的时候那个玩水的地方也很刺激,反正我们原来的水池已经拆了,我觉得可以造一个不一样的。

于是,孩子们便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了幼儿园的规划图设计。

分析:区域游戏中学习的特征表现“过程性与探究性”,儿童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所以,幼儿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持续的过程中慢慢发生的。注重游戏过程,注重幼儿在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和发展个人能力。

(三)房子倒了

画好设计图后,孩子们就来到建构区进行搭建,刚才想法很多,但是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却都集中在同一个地方搭建教学楼的部分。他们尝试用积木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幼儿园的主体部分进行呈现。

琛琛拿了一个正方形的小积木,并在上面用小拱门的形状进行拼搭,搭到第三层的时候发生了倒塌……

文博拿了小方块块进行了进行架空搭建幼儿园行政楼的铅笔部分,搭了2层后发现也出现了倾倒……

文博:哼!我好不容易搭好的房子就这样倒了,都怪你!

媛媛:你们搭的方式不对,很容易就倒了,而且所有的人都在搭教学楼,大家挤来挤去也很容易倒。

分析: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在第一次建构的过程中却屡屡受挫,没有分配好任务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是我觉得没有一个良好的搭建方法才是本次构建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老师可以带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支撑,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四)稳固的“铅笔”

我们的幼儿园搭建能成功吗?孩子们进行了思考,大家决定先分工合作。

媛媛小组长开始了任务的分配:琛琛,你来搭滑梯,文博来搭教学楼,轩轩你个子高,你来搭“铅笔”。经过媛媛的分配后,大家开始了第二次的搭建。

轩轩在玩具柜前看了一会儿,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环形积木,把他们对在一起,然后在上面码上矮圆柱,然后依次再码上两块环形积木。接下来,他走到玩具柜前观察了一会儿,取出了小方块积木,继续向上拼搭。过了一会儿,他来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的‘铅笔’没法搭了。”

于是我问:“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軒轩指着刚刚搭好的底座对我说:“老师,我是想把它继续搭高,可是,我才搭了两层,再往上搭它就总是倒啊……”“为什么呢?”“圆柱形积木没有了,我就换了比它长一点的方形积木。搭到第三层的时候,我想让他变高一点,我就用了长条形的积木,可是不管我怎么摆,它都总是倒啊……”“你只用了长条积木么?”“对,因为我想让他变高一点儿,可是它一直倒,然后我就换了一个短一点的积木,可是它还是立不住……”轩轩边说边把他尝试过的两种长条积木拿给我看。

“你想过它为什么总是倒么?”“我觉得可能是它太高了吧,可是我换了短的积木它也是倒啊。”听了他的话,我说:“在我们的建构墙面上有很多可以让你的’铅笔’搭的又高又稳的办法,你可以去找找看。”

轩轩马上开始观察,仔细的寻找着,过了一会儿,他手里拿着新找到的积木走到“铅笔”前,然后他用新的材料开始搭建,这次,他选择了方块积木,轻手轻脚的仔细码着每一块积木,还不时调整一下每块积木的距离。用围合的办法进行一层又一层的垒高。

大概5分钟后,他高兴的跑到我身边:“老师,这次没倒!”“这次你是怎么搭的?”“我先找了小方块积木,先把他们变成一个圆的形状,然后再往上搭,这样就变得很坚固,不会倒了!”

分析:有了上一次的建构经验,孩子之间达成默契,继续完成主题搭建,孩子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成员间彼此的交流、互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此共同解决难题。在活动中,轩轩结合前几次的搭建经验,发现了积木长短、轻重之间的联系:长且重的物体稳定性比短且粗的物体稳定性差。作为教师,应及时为幼儿梳理经验,通过一定的墙面支撑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同时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五)我够不着啦

继上一次的搭建之后,轩轩每次一有空就会去建构区完善他的作品,与此同时,文博的教学楼主体建构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第二天,轩轩就发现自己搭的“铅笔”不够高了,于是,他就开始继续往高处建构。当他搭到第16层的时候,轩轩踮着脚尖看起来有点吃力了,他轻手轻脚的摆放好过最后一层积木,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你看我搭完了!”“你看看外面的‘铅笔’,上面还有一个尖尖的顶没有搭出来呢。”“可是我够不着了呀!”轩轩红着脸说道。“你搭的很好,我觉得你可以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铅笔’搭得更高呢?”“我已经想过办法了,如果再往上搭的话,我辛辛苦苦搭的这个‘铅笔’就会倒的,我不想让它倒。”一旁的琛琛的听到了我们的谈话,说:“那你拿把椅子来不就好了嘛!”听琛琛这么一说,轩轩马上就去教室搬了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搭了起来。

分析:3—6岁的幼儿,永远都需要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当发现文博的教学楼主体结构变高时,轩轩能根据幼儿园实际结构的比例及时调整自己所负责的“铅笔”部分的高度,说明他对空间、高度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能集思广益,共同思考,并且愿意采取他人意见,用多种方式进行建构,是社会性发展的一种表现。

(六)“笔尖”的搭建

完成了“铅笔”的圆柱部分后,就是最后的“笔尖”了,“笔尖”该如何搭建呢?轩轩在建构区苦思冥想了很久。首先,他找了一块方形不规则积木和四块扇形积木对“铅笔”进行封顶,然后他拿起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块长方形积木,将三者组合在一起,看起来,他想分四个方向进行建构,可是在第二个方向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由于组合的积木长度超过了封顶积木的长度,以至于无法进行另外几个方向的搭建,尝试调整方向后还是不行,于是他就放弃了。接下来,轩轩继续透过窗口仔细观察“笔尖”,似乎想到了什么,拿来了一个圆柱形放在最中间,再将几个直角三角形围在圆柱的周围。这时,轩轩露出了笑脸,转头对文博说:“刘文博你看,我搭的怎么样?”“可是幼儿园的‘铅笔头’是很尖很尖的,你这个又不尖。”于是轩轩又去拿了一个小三角放在最顶端:“这下总像了吧!”“我觉得还是不太像,要不我们一起找找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材料。”文博找到一块细长的积木,问轩轩:“你觉得这个怎么样?”轩轩看了一眼说:“细是挺细的,可是它不尖呀。”“这个不错!”只见文博拿起一个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牌开心地说,最后,大家同意用标志牌作为最后的“笔尖”。“老师你帮我们放吧,我怕碰倒了。”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秉着呼吸,轻手轻脚的将代表“塔尖儿”的最后一块三角形积木放在塔的顶端……

“耶!我们终于成功啦!”瞬间,一阵响亮的欢呼声在耳边响起……

分析:在“笔尖”的搭建中,轩轩尝试了2种方法,但都不尽如人意,于是便发动伙伴共同寻找最合适的材料。这很好的体现了学习者是置身于实际情景习得知识经验并以此建构,从而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经常会给游戏中的孩子带来始料未及的问题,孩子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就会集思广益。

三、问题与思考

在主题建构游戏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无论在认知、创造想象、空间发展、还是社会交往往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如何通过建构活动让幼儿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养成自主学习、乐于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1.当幼儿的搭建技能满足不了幼儿的建构需要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支持性策略?

我们在建构游戏中经常会发现,孩子们的设计图画的非常完美,布局合理清晰,可是在真正搭建的过程中却总会遇到不少困难,以至于无法搭出自己想要的建构作品。这时候,图片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将建构技能和建构内容进行归类整合,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样幼儿的游戏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游戏中的适时引导

当幼儿发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应耐心、细致的观察幼儿,把握教育时机,适时适度适宜的采用合适的指导方法介入幼儿游戏,与幼儿进行良好互动。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我们要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嘗试着去解决问题。在本次案例中出现了房屋倒塌的现象,为什么会倒塌?怎样解决?教师要以开放、包容、欣赏的心态,鼓励每个幼儿说出心中的想法,并尊重各种不同的声音,为幼儿形成批判性思维“添砖加瓦”。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游戏方式

当幼儿使用了不同的建构材料后,他们开始注意到形状、大小和材质不同的积木对建筑是有影响的。那些喜欢“搭高”的幼儿会对探究高楼比较感兴趣,他们将集中探究通过设计和材料来影响高楼的稳定性。那些对建筑内部空间、支撑和房顶的搭建感兴趣的幼儿更喜欢探究“围合式建筑”。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激发幼儿对不同搭建方式形成不同的建筑的兴趣。

四、反思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融操作、思维、艺术、创造与良好品质为一体的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手、眼、脑协调的能力,促进精细动作及空间思维的发展。

1.游戏生活化

幼儿建构游戏的表现大多来源于生活,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越多,游戏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建构游戏更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依托的再创造的游戏,幼儿通过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深入的了解,并形成丰富的印象,这样孩子们有了建构的意愿,而3—6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因此建构游戏的关键是增强幼儿对建筑物的表象。

2.注重幼儿智慧潜能的开发。

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营造开放式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要自己寻求帮助的办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搭建较高物体时,幼儿遇到了建筑物倒塌、搭高够不着等问题。教师就引发幼儿讨论和再实践的探索兴趣。孩子们想出站在椅子上可以搭得高,自己能力达不到时可以请老师帮忙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建构与科学的关系

在建构时,幼儿会接触到一些有意义的数学感念。例如,需要多少块正方形的积木垒出一面墙,而这面墙的长度正好又是一块长方形积木的长度;在搭建高楼时,保持平衡常常需要对称性的结构,在一些模式中(如砖墙)“对称”能够帮助结构保持稳定,在搭建高楼和围合式建筑时,还会有很多测量的机会。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用一系列清晰明确的科学概念,引导他们用积木来探究。在幼儿的建构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科学方面能力的提高最为显著。

猜你喜欢

轩轩文博铅笔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金玉良言
解救轩轩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博扬帆起航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文博学院
下次吃2点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