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浅析

2022-04-20赖惠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赖惠琴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国近年来提倡“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各学科教师都应转换教育思想,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发探索文化奥秘,积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为我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打下良好根基。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引言:

新时代下素质教育成了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不仅要在课内讲解基础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性地在课上渗透相关知识,保证学生在产生文化认同感的前提下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各项课堂实践活动,在探索中树立明确的三观,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应被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只重视对课内知识的讲解而忽视课外拓展教学,无法拓宽学生的视野,阻碍他们全面发展。在课上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自然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深化他们的人文情怀,学生在课上学习多元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弘扬传统文化,落实文化传承工作。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立德树人是新课改形势下全新的教学主张,教师要在讲解课内基础知识的同时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实现全面发展。文化教育的展开能够使德育教育更自然,学生在聆听故事、观看资料的同时深化思想道德认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浅析

(一)利用汉字教学,传播传统文化

作为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身上都铭刻着深深的烙印,清楚地告诉我们文化是什么、历史是什么、过去的人们又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因此,要想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就应当从汉字开始,通过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如在教学《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社”字的甲骨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社”字的右半部分是“土”,其形状犹如一片嫩叶破土而出,充满了力量感和生命感。笔者此时为学生引入“社”字的本义——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感谢土地滋养万物、赋予生命,用祭祀的方式向大地之神表示谢意。和“社”字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字是“稷”,“社稷”这个词经常在古装剧中出现,很多学生误以为“社稷”指的是江山。其实,“稷”主要指谷神,我国自古以礼仪为重,在儒家的礼仪中,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封建社会的帝王在即位以后都会举行祭祀土地社火的仪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发现原来“社稷”一词有这样丰富的意思,根本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二)利用“素读”模式,感悟经典魅力

教师应当倡导学生仿效古人“素读”之法,亲近文学经典,亲近传统文化。所谓“素读”,指的是不刻意理解、不生硬剖析,而是通过诵读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做到熟能成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课文《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学习、读书的言论,分别选自《论语》《童蒙须知》《曾国藩家书》。笔者在教学时效仿古人,让学生通过“素读”来亲近这些经典。首先,笔者和学生一起梳理文中的生字词,为学生的“素读”夯实基础;接着,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古琴曲《鸟鸣涧》,为学生创造“素读”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这三则文言文中,通过响亮的、清晰的、字正腔圆的方式,读出这些文言文,不求逐字逐句理解,但求熟能成诵。通过“素读”的方式,学生真正地走进了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课堂上开展“素读”模式,教师务必精选传统的经典文集,这是开展“素读”的前提条件。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学生可以熟能成诵,便完成了“素读”的目的。

(三)强化课外阅读,吸收传统文化

在小学阶段,想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不能只依赖于课内教材,还需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相应的素材。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内容和有趣的知识。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素材,并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提炼课外阅读素材中的文化因子,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特意为学生推荐了《山海经》这部古代典籍。一方面,很多神话故事来自《山海经》;另一方面,《山海经》中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以及文化知识,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很有帮助。然而,《山海经》抽象晦涩,小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为学生制订了阅读策略。全书共 18 卷,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奇植异兽占据了大量篇幅。笔者引导学生发挥画画的长处,抓住书中的关键词,用怪诞的图形和鲜艳的色彩展示他们读到的神奇异兽和植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山海经》,笔者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筛选及主题汇总,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如以治疟疾的奇植异兽为类目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阅读《山海经》中的“祝余”“类”等描写。

结论: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师不仅要講解教材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既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守梅,吴勇.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32):131-132.

[2]朱秀香.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浅析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93-194.

[3]黄文业.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内容探析——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120.

[4]王佳维.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智慧,2021(31):84-8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