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

2022-04-20蓝小萍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9期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低年级小学语文

蓝小萍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与传统的课堂内容与形式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强化。因此在語文课堂上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而从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来看,大部分的教师开始应用探究性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等新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角度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想要实现知识可视化的最主要途径便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文章以此为基础,为低年级语文思维导图教学的运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知识可视化

即便是在教学飞速发展,教学理论和手段迅速更新的环境下,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知不够。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承担着知识教学与素质培养的任务。但是仍然有语文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教育相混淆,认为学生能够通过对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对语文的知识内容有所收获,忽视了课堂体系化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当前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而部分教师出于简单追求新的教学方法应用的目的,受限于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对新的教学方法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做到完全掌握和理解,直接套用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这种过分追求教学形式的方法必然会影响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探究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拓展思路

(一)利用思维导图拓展阅读思路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性环节,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路是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起作用的重要方式。根据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采用围绕主题的自主探究课堂模式就是建构主义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体现。而阅读的环节则是这一课堂模式最主要的实践途径。正因如此,教师需要在阅读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系统性学习,这正是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所要起到的作用。

例如,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在阅读导入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思路。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潜移默化的导入性教学显然比直接灌输的方法有效。所以在阅读环节中教师往往需要借助创设情境或者其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现实情境到文章内容之间的迁移。在对文章进行细节性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结构,尤其是文章内容的叙述结构以及整体走向。同时学生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与其他的课外阅读文章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与情感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所以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学生思维拓展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主要环节。而借助思维导图拓展学生阅读探究的思路则是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方式。

(二)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写作思路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除阅读之外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写作练习中最明显的困难还在于写作内容空洞,写作思路受限,缺乏发散性的思维。所以要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写作练习之前,先要对写作的主题和要求进行分析,通过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拓展写作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于思维导图,从写作的主题出发,结合学生的表达和回答进行合理拓展,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写作思路不断向外发散,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环境下的所见所闻,对写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填充。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以写作主题为核心的素材内容积累体系,更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有物可写,有情可述,真正提升小学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结构性学习习惯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环境下,培养学习思维、习惯等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内容与讲解知识内容同样重要,甚至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角度来说更为重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起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可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性、结构性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其在语文课上课下的高效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学生对语文知识结构性学习的习惯是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方式和途径之一。而在培养学生这一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主要是基于思维导图本身表现出来的逻辑性。思维导图一般来说以知识结构网络或者是知识树的形式,将学科知识进行展现,体现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利用思维导图的这一特点,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性演示、想象等方法在大脑中呈现,然后条理化成逐步递进的过程。根据想象中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将这个流程条理化,包括涉及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任务,要达到的效果等,然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教师需要对这一详细的思维导图进行简化,涉及教学的部分转化为教案,涉及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任务等内容的部分则需要转化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规划性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按照这样的教学逻辑流程进行,也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前将这一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以此搭配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思维导图是逻辑学习、框架性学习思维的体现,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则能够成为强化学生结构性学习习惯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的体现,是强化学生系统性、结构性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以及课堂活动的辅助,使思维导图在阅读、写作等基础性教学环节中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逻辑性学习能力的强化,真正提高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雪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王初薇,王琳琳.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2).

猜你喜欢

知识可视化低年级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在教学《函数的图象》中的应用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