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2-04-20李婧
李婧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深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未能深入挖掘和感知蕴藏于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长时间处于这种模式下,不仅容易打击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还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厌倦心理,甚至丧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显然,这与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相悖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加以有效实践,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每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就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情形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基础教学任务,还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实现高质量语文课堂的构建。基于此,以下就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留下优秀传统文化印象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教学思路、方法进行创新,深入挖掘蕴藏于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加以提炼,将其与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课文以简短的故事告诉读者深刻的道理,从孔子的角度来说,他虽然是圣人,但是也有未曾涉及过的领域,可见学无止境,人活到老,要学到老。在学习方面,要像孔子一般,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学习。实际上,它在引领学生形成积极思想观念方面起到了极其积极的作用,当学生形成健康“三观”,也就意味着其具备了成为优秀的人的基础要素。显而易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开发,这些都能够成为教育教学的“利器”。对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文本教学之中,助推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剖析汉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字量,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后续阅读、写作之中。教师在实施汉字教学时,可以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利于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对汉字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例如,在教学“日”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为学生直观展示“日”这个汉字的甲骨文、隶书、金文以及小篆等不同阶段的字形,并加以讲解,让学生对“日”字的演变历程和结构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在教学“社”这个汉字的时候,“礻”与“土”构成了“社”这个汉字,“礻”有“祭祀”的含义,“土”则是“土地神”。所以,“社”的含义即“土地神”或“祭祀土地”,从而引申出“祭祀土神的日子或地方”这一含义。在教学“孝”这个汉字的时候,“耂”与“子”构成了“孝”这个汉字,从字形上来看,可以理解为老人在上,子女在下,子女应当奉养老人,这就是“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孝”这个汉字含义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识记字音和字形。
三、诵读经典,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就小学这一阶段来说,是学生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也是语文学习、文化积累的黄金阶段。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这个时期利用起来,让学生诵读经典,阅读名篇,以叩启天赋、沉淀智慧。值得注意的是,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切实体会经典的“美”。例如,在教学《十五夜望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先给学生播放与古诗词情感相符的音频,接着带领学生诵读,让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思乡之情更好把握;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的时候,当学生对本篇古诗词形成充分理解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各种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经典,如《望月怀远》《泊船瓜洲》等,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开展实践,深化优秀传统文化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在课外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周末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给学生讲述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展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如剪纸、国画、武术等;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开展相应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资料,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的来历、风俗习惯、与其相关的古诗词等,在此前提下,绘制相关主题的手抄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样一来,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只要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学习,有意识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尤为关键,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教师更应当重视起来,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谈永康.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9(001):9-13.
[2]李莉.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为例[J].下一代,2020(004):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