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材背景下高一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探究

2022-04-20柳婧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方法策略教学实践

柳婧

摘要:数学建模可以提升数学的运用效率,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式之一。下文中主要介绍了数学建模的简介以及现状,并找出相应的策略去提升效率,希望可以帮助到相关人士。

关键词:新教材背景;高一阶段;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方法策略

引言:

高中阶段,学生们的抽象能力逐步的提升了,数学建模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教育部门第一次把数学建模当做是学生们的必须要培养的一种素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数学建模逐步的成为了高中数学课堂上重难点部分。

一、数学建模简介

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展开的研究,使用数学语言来阐述问题,并且采用数学技巧以及课堂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其主要包括在实际情景中,围绕着数学的角度来找出问题,并且对问题展开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并且对模型进行整改,因此来解决问题。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桥梁,也是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方式,数学建模推动了数学学科的发展。此外,数学建模可以拉近人们和数学知识的距离,让人们在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以此真正爱上数学知识,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新教材背景下,高一数学建模的教学现状

1.国家忽视对建模教学的师资培训保障

教师培训,主要是提升老师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刚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角色中,既没有经验,技能也比较生硬,对于平常的课程是可以胜任的,但是对于数学建模,大部分老师都有一定的困惑,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展开教学,老师心里是没有策略的。数学建模活动的效果和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是紧密相连的。但是教育部门等展开的培训工作,其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的设计,但是对数学建模,提及的很少,对省市区的老师培训更是少,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即便是能力好的老师在建模教学中也是有缺陷,并且在建模中,大多采取的是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也无法提升建模教学的效率[1]。

2.学校忽视了对软硬件设施的提供

现阶段,优秀的老师承受的压力更大,他们的负担非常重。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建立建模是非常困难的,还有学校方面也忽视了对老师进行建模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学校们经常出示的理由是对正常上课产生了印象,并且没有学生们在物质上以及精神上的支持。老师的观念就是这么做智慧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以,在展开数学建模的活动中,老师给出的是消极的状态,并且建模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正常开展建模活动。

三、优化高一数学建模教学的开展

1.建立良好的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基本上都是通过数字、字母以及运算符号等来组成的,使用在现实世界内的数量结构以及空间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要对数学建模合理使用,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促使学生现象去找到背后的原理,并且逐渐内化成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生活化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隐蔽的,这对于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能力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由此也可以得出,数学建模并非那么简单,在实际课堂上,老师要做好自身的引导者身份,促使学生可以从生活化的主题中去提取相应的信息,让学生从以往学习到的知识中,来实现数学建模的建立,促使学生逐渐的掌握数学建模的方式,培养学生建模意识,这也为学生以后使用建模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对问题进行分析,简化假设

建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面对高中数学时,要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找到建模的具体方式,对问题展开分析,并且简化假设,其主要的做法如下:在数学课堂上,建模的出发点是注重现实世界中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面对外面的世界,老师要对学生展开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找到实际的问题和课堂知识的结合点,这也带给了数学知识更多的生活化元素,促使数学知识打破了以往的局限性,走出了课堂,延伸到课外,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这样一方面提升了数学对学生的培养优势,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在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和空间关系,促使学生进入到认真的阅读中,对素材的背景进行认真分析,最大化留下真正的知识以及精华,这也达到了在背景下去看到实质的存在,促使实际问题变得更加数量化和符号化,换一句话就是从实际生活以及数字的世界中,做了相应的转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最大化提升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建模能力[2]。

3.完善评价机制

课堂上的评价,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从之前被动的学习变成现在主动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老师要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其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重视在建模中的过程性评价。课堂上的评价,不能过渡的去关注活动的最终结果,也不能单单从学生的分数出发来检测学生的能力高低。老师要从参与者以及欣赏者的角度出发,融入到学生的建模活动中,对学生的建模过程展开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评价的对象不单单是学生,还是小组内部展开合作、网络资源共享等,过程性的评价不再仅仅从学生的最终成绩出发,而是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力,比如探索能力、思考能力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学生走出了以往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求证以及大胆发言。第二,关注在建模中的生生评价。生生评价,也就是学生们之间展开的评价,在这一评价下,可以提升学生的建模活动中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最大化提升学生的建模效率。在生生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新教材背景下,展开的高一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先要建立良好的建模思想,对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索,最后要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可以是老师对学生展开评价,也可以是生生之间展开评价,以此来提升数学建模课堂的效率,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明德.问题引导,分组讨论式的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以“在雨中以不同的速度行走的淋雨量问题”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1(20):17-18.

[2]刘晓君.经历抽象建模过程,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数量关系”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21(29):50-51.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方法策略教学实践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