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进程分析

2022-04-19方小平史园园刘伊囡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情绪理念母亲

方小平,史园园,刘伊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江西 南昌 330038)

父母元情绪理念是一系列有关情绪的有组织的看法和观念,是父母面对自我和儿童情绪表现时所产生的一组态度、理念、情绪及行为[1]。此概念的提出,让广大学者以全新的视角来关注家庭中情感互动的问题,其亦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知识图谱绘制,探索国际领域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发展历程,了解研究现状,预测未来研究方向,从而为国内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工具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5—2020 年父母元情绪领域相关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 。以“Maternal meta-emotion”或“Paternal meta-emotion”或“Parental emotion socialization”等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598 条记录。剔除相关程度不高的文献,最终选取207 篇检索记录。

打开CiteSpace 主页面,将Time Slicing 设置为1995 年至2020 年,设置1 年为一个时间段,在节点类型上勾选关键词等,阈值将根据后文分析需要进行具体设置,分别生成可视化图谱[2]。

二、数据结果分析

(一)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历程

1.元情绪理念的发文量。将1995—2020年的英文文献(2020 年仅包括少数文献)的发表情况绘制成直方图,结果如图1。

由图1 可见,该理念提出初期相关研究的数量一直很少,1995—2006 年,文献数量一直维持在4 篇以下。自2007 年始,对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研究文献数量开始逐渐增加,在2019 年达到顶峰,这表明父母元情绪理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并且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可能进一步增加。

图1 1995—2020 年父母元情绪理念相关研究英文文献发文情况

2.突变词分析。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突变词的图谱分析,可以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前沿探索提供参考。将阈值设为10,最终以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的形式来显示了父母元情绪研究在不同时区的分布特征,形成父母元情绪研究领域突变词知识图谱(英文图略)。

可以明显看出,1995—2006 年期间,父母元情绪理念方面的研究并未兴起,其文献数量低水平波动,处于萌芽状态。此阶段主要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的概念和结构,不仅如 此,Children、Socialization、Negative emotion、Social Competence 等词从一开始就与父母元情绪领域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研究初期学者们已意识到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2007—2015 年间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此阶段,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研究文献数量有所增长,处于发展阶段。从萌芽阶段到发展阶段,情绪作为父母元情绪理念中的核心词汇,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2010 年,情绪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调节一词作为突变词爆发,凸显了其在儿童发展中的中心作用。研究者们不仅探索了各种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直接影响,还探索了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在探索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的同时,研究者们进一步探寻了文化、性别、气质等中介或调节因素及其作用。与此同时,自2009年中国开始出现关于此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逐步增加。

2016—2020 年这一阶段可以称作为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的高潮阶段。此阶段文献数量急剧增加,研究者也倾向将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向应用层面拓展。国外的研究者们首先探讨了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在家庭暴力、经济劣势、家庭压力及虐待等负性家庭经历对儿童心理行为消极影响中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与其他相关国家项目人员合作,对父亲或母亲进行了元情绪理念的指导干预,帮助家长转变消极的情绪教养理念和教养行为,探索这种转变对儿童心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可见,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并逐渐步入应用拓展的阶段。

(二)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CiteSpace 软件,将阈值设为20,对关键词进行共现知识图谱绘制并分析。生成的热点关键词可视化共现知识图谱(英文图略,简称:共现图谱)所示,共有113 个网络节点,502 条连线。关键词节点越大,则说明该关键词被引频次越高。

1.父母元情绪概述。1995 年Gottman 等人提出了类似于情绪执行系统的“元情绪结构”,1996 年正式提出了“父母元情绪理念”这一概念,其从意识和指导两个层面将父母元情绪理念分为情绪教导和情绪摒除两个维度。1997 年,Gottman、Katz 和Hooven 从情绪觉察、情绪接受和情绪教导三个层面首次编制了《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1999 年,Gottman 等人进一步修订了父母元情绪访谈提纲,并在前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情绪紊乱型理念。2002 年,中国台湾的叶光辉教授对其概念进行了中国化和本土化的延伸。在对中国亲子日常互动的观察中,将父母对儿童消极情绪无明确态度和反应倾向的特有理念定义为情绪不干涉理念,从而将父母元情绪理念分成四个维度,由此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父母后设情绪理念量表》。

2.父母元情绪研究对象。共现图谱结果显示,Mother、Preschooler 和Children 是研究的热点,研究亦表明幼儿期和青少年期的孩子确实是受父母元情绪理念影响的主要群体。Denham 及其同事发现,学龄前儿童的情感能力取决于父母处理情绪的榜样示范和对孩子积极的情感指导。Eisenberg 等人则将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情感能力关系的研究对象扩展到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孩子;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起初西方学者主要关注正常儿童的依恋、情绪能力、社会能力等与父母对其负面情绪的态度和反应之间的关系,随后将关注点转向了特殊儿童。学者们分别对暴力家庭、重大灾难事件背景下或抑郁、焦虑、自闭、违抗性障碍等症状儿童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其发现特殊儿童的父母大多情境下未能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情感反应,参与情绪辅导的情况较少[3]。在此研究基础上,研究者们通过与社区或“关注幼儿”“1-2-3 魔法课程”“牵手计划”等教育项目合作,对这些特殊儿童的父母进行了元情绪理念方面积极的训练和干预。

母亲(Mother)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陪伴者,一直是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中关注的焦点。据统计,187 篇实证研究文献中181篇研究对象均涉及母亲,其中有66篇专门以母亲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学者们一开始聚焦于正常母亲的元情绪理念,随后将受虐待、儿童期曾患抑郁症等特殊背景下的母亲纳入研究对象范围内,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母亲所处的特殊背景也被进一步拓宽,监禁出狱、滥用药物以及患情绪障碍等情况的母亲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与正常母亲相比,作为社会少部分的特殊母性群体,其更需要社会关注和专业的理论指导。研究表明,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母亲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这可能会削弱她们对孩子负面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母亲滥用药物程度越严重,其对儿童负面情绪的非支持性反应就越高,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因此越差[4]。经研究证实,通过对母亲元情绪理念的训练可以调节母亲症状与儿童内外化行为的关系。由此可知,以母亲为研究对象对父母元情绪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

3.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内容。从共现图谱可知,Social competence、Negative emotion、Behavior problem、Emotion regulation 都是研究热点。父母元情理念主要是父母对儿童负面情绪的反应,研究结果亦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儿童的情绪调节、社会行为及社会能力有密切关系,并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得分越高,孩子情绪理解和调节能力越强,情绪问题越少,适应环境的速度越快,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其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不仅如此,父母情绪教导理念还对家庭暴力的消极影响具有延缓作用;与此同时,情绪摒除理念则对儿童情绪理解和调节能力有着消极的影响,会引起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引发更多的攻击行为,使得孩子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社会能力欠缺的情况[5]。因而不恰当的父母元情绪理念是儿童与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严重的还会使儿童与青少年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疾病。

4.父母元情绪理念影响孩子发展的调节因素。共现图谱显示,Culture(文化)、Gender difference(性别差异)这些也是研究热点。该领域的研究表明父母性别、孩子性别及文化等因素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研究者们对父亲和母亲的元情绪理念及作用对比分析发现父亲和母亲本身所持元情绪理念就有所不同。母亲比父亲更支持和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父亲更可能以惩罚或最小化的方式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儿童的情绪管理方式也因其与母亲或父亲的互动而有所不同,相比母亲,儿童较少向父亲表达悲伤等消极情绪。另外,父母的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心身影响并不一致。已有研究一致表明,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对幼儿情绪理解有积极的影响,情绪摒除理念对幼儿情绪理解影响消极。Halberstadt 等人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低强度或无敌意的消极情绪,对儿童的情绪理解和社会行为反而具有促进作用,而指责、漠视等带有攻击或敌意的高强度情绪则会对儿童的情绪能力带来不利影响[6]。与此同时,儿童的性别也会影响父母对其情绪的认知和反应。父母对孩子情绪调节的感知和期望随着孩子性别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差异还会影响他们对儿子和女儿悲伤行为的表现。Fabes 和Martin 发现,父亲可能比母亲更倾向于认为女孩表达悲伤和抑制愤怒更为合适,而对于男孩则有相反的期望。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元情绪理念及其对孩子的影响都有着一定差异。文化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对自身情感和他人情感的认知,而且决定个体如何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调节情感。现有研究样本主要来自美国,尤其是美国白人父母和孩子,而美国少数民族家庭(非裔美国、亚裔美国、印第安等)由于代际传承所持有的文化价值观与白人家庭有所不同,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反应可能也有所不同。对非裔美国儿童来说,负面情绪的表达会使其更容易被歧视,因此与美国白人母亲相比,非裔美国母亲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较少采取鼓励,更多的是控制和谴责[7]。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和孩子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具体而言,对印度裔美国人而言,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得分与孩子社会能力水平无明显相关,但对美国白人来说,母亲的情绪教导理念与孩子的社会能力呈正相关,与孩子的外化行为呈负相关[8]。

总而言之,不同种族文化背景下,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儿童心理行为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但情绪教导理念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及多数研究中是与儿童积极的心理行为结果相关的。

三、研究不足及建议

国外学者在此专题研究上都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研究内容上,研究者们关注于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而欠缺其对儿童认知尤其是自我认知的影响。自我认知作为个体对自己的反身性认识,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者可以尝试探索父母元情绪理与儿童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及观点采择等方面的关系,探究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关系,丰富元情绪理念的研究。此外对父母元情绪理念影响儿童心身机制的探讨多只考虑单一因素的作用,缺乏多因素的综合考察,因而在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家庭氛围和夫妻关系等微观系统中的因素、家庭和学校交互作用等中间系统的因素、以及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中各种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研究对象上,有关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大多关注于母亲元情绪理念的影响,对父亲所持情绪观念及相应教育行为的作用研究不足。另外,消极父母元情绪理念选择的干预对象多是心理有障碍等特殊儿童的父母或特殊群体父母,缺乏对正常家庭中持非支持性情绪教养理念和行为父母的干预研究。故后续研究一方面要加强父亲情绪教养理念和行为对儿童发展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还需重视对正常家庭中父母消极的元情绪教养理念的积极引导和干预。

在今后关于此领域的研究中,我国应进一步增强与各国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主动向其他国家学习;加大与医学临床领域研究人员的合作,将视角转向应用型研究,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实现对临床儿童及特殊家长的干预;丰富研究工具,将量表的使用和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效度。

猜你喜欢

情绪理念母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给母亲的信
情绪认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