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幼儿数字阅读前沿热点分析

2022-04-19刘香一甘少杰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刘香一,甘少杰

(渤海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问题提出

阅读作为一种人类活动,是我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个性、陶冶心灵的重要手段。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良性的阅读,阅读不仅有利于儿童的语文素养和各科的学习,还利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学会阅读是每个少年儿童必备的技能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和可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成熟、普及,电子阅读产品以其直接触碰的方式、海量的内容、有趣的图片、直观的声音、生动的影像等信息的数字化让儿童享受到另类的阅读体验。电子阅读正以其“图”“文”“声”三者兼具的阅读效果、方便快捷的阅读工具开创阅读先河,并被越来越多的儿童所喜爱。电子阅读逐渐成为儿童阅读的重要方式,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16 年政府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其中指出要“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的原则,要“提高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1],可见政府对儿童数字阅读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本文采用可视化图谱对国内外幼儿数字阅读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厘清并比较研究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2]。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5.1R6 SE 为研究工具。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主要来源,检索范围均从2000 年1 月至2021年6 月。首先,在CNKI 数据库中以“电子阅读”或“数字阅读”并含“儿童”或“幼儿”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得到文献510 篇,筛选后得到361 篇相关文献。其次,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设定检索条件为:TS=(Electronic reading OR Digital read OR Screen read OR Online read OR Web read OR Mobile read OR Network read OR Hypertext read)AND TS=(child OR young children OR children)AND TS=(education OR teaching),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40 篇。

三、数据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概括。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可以用共现的频次表现。节点大小代表词频的高低,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连线粗细程度与共现次数相关,连线越粗共现次数越多[3]。

将数据导入软件后获得国内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和国外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图1 中,节点数量N=110,连线数量E=138,网络密度D=0.023。图2 中,节点数量N=179,连线数量E=347,网络密度D=0.0218。

图1 国内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2 国外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共现图谱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可以帮助我们归纳关键词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聚类图谱中:一般认为网络的Modularity 聚类模块值(Q 值)大于0.3 表示结构显著;Silhouette 聚类平均轮廓值(S 值)代表聚类效果,S>0.5 聚类就是合理的,S>0.7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

按照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国内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聚类图谱(图3)和国外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聚类图谱(图4)。国内关键词聚类图谱中聚类结构显著(Q=0.8121>0.3),聚类结果信服度较高(S=0.7295>0.7)。国外关键词聚类图谱中结果同样显著(Q=0.7942>0.3)。关键词的频率可以通过图中节点大小表示,聚类可以清晰表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更直观的展示聚类中各高频关键词,绘制国内外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聚类表,如表1、表2。

图3 国内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2 国外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聚类表

图4 国外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1 国内幼儿电子阅读关键词聚类表

(三)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精准探析其研究热点。研究选取国内有关“数字阅读”且频率≥3 的关键词;选取国外有关“Electronic reading”且频率≥20 的关键词,如表3、表4 所示。

表3 国内幼儿数字阅读高频关键词(前16 位)

表4 国外幼儿数字阅读高频关键词(前18 位)

(四)突变词分析

突变词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频次变化比率较高的单词或短语,通过对突变词的总结归纳,可以研究某领域的活跃程度或新兴趋势。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可以明悉文献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从图5 可知:以2010 年为分水岭,2010年之前,数字阅读的突变率最高(Strength=7.6116)、出现时间最早,突显时间最长,说明数字阅读很早就开始被人们提及并受到广泛关注;2010 年之后,突变率最高的前四位分别是:电子白板、电子书、数字资源、儿童阅读;说明电子化阅读逐渐成为幼儿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数字阅读工具开始被人们重点关注。2016 年至今,幼儿电子阅读能力成为新兴的研究主题,同时,电子阅读的推广和农村幼儿的数字阅读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成为以上两阶段的转折点,“新媒体”于2012 年开始突显并持续4 年,突显强度较高(Strength=1.9601),正是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推广,给予了幼儿电子阅读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幼儿电子阅读的热度随之不断攀升,正成为幼儿阅读的新方式。

图5 国内幼儿数字阅读文献突变主题

根据图6,2010 年以前国外幼儿数字阅读文献中突变率前三位依次是 acquisition、screening、reader,说明此阶段的研究不仅重视阅读设备的选择,还关注阅读内容的筛选;2010年以后,阅读素养和电子阅读中的人文关怀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领域不断丰富。

图6 国外幼儿数字阅读文献突变主题

四、结果与分析

(一)国内幼儿数字阅读研究热点分析

1.幼儿数字阅读推广研究。从“少儿阅读推广”“数字阅读推广”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国内注重幼儿阅读推广活动。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起点与根基,幼儿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早期阅读素养的发展,还为其终身学习奠基。从“少儿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可知:目前我国幼儿数字阅读的推广活动主要是以公共图书馆为途径进行。徐水琴以武汉“读书汇”活动为例,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对开展儿童电子阅读推广活动的启示:以政府为主导、图书馆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张纳新对儿童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提出了几点策略,如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高数字阅读内容质量等。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扩大推广活动的影响范围,为幼儿提供更全面、先进的阅读服务,使幼儿在推广活动的积极影响下增强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性人才。

2.幼儿数字阅读工具的研究。通过“电子阅读工具”“移动终端设备”等可以看出,对幼儿数字阅读工具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发现,数字阅读的效果受到其可用性和可读性的影响,幼儿数字阅读的效果更是如此。可读性不仅通过阅读价值、阅读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来体现,还受到阅读工具的影响。如甘小冰对0~6 岁儿童电子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电子阅读接触率很高,但在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使用上存在着问题,因此她提出要明辨各种电子阅读载体的优缺点,要根据幼儿不同的阅读需求,为幼儿选择合适的阅读工具。事实上,研究者还发现数字阅读工具的字体、字号大小、行间距、屏幕大小、屏幕曲度、显示屏类型、光线条件均会影响阅读效果。

3.幼儿电子绘本的研究。绘本是幼儿阅读学习的重要材料之一。相较于纸质绘本,电子绘本以其储存方便、价格低廉、多样化的多媒体元素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从关键词“电子绘本”“电子书”中可以看出,电子绘本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对幼儿电子绘本的关注集中于交互式电子绘本的设计。方睿基于对儿童阅读理解差异的研究,认为不是任何形式的互动设计都是有益的,因此他提出在幼儿电子绘本的互动设计上:一是要围绕故事主角形成的视觉轴线展开,文意连贯;二是要保持画面结构的完整和连贯,避免过度沉溺;三是要注重声音与画面的联系,丰富声画关系。

4.幼儿传统阅读与幼儿数字阅读对比研究。通过“数字化阅读”“纸质阅读”等可知,国内幼儿电子化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的对比研究受到学者的关注。李洋通过对比指出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在阅读方式、感观互动、游戏体验上的区别;田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她指出数字化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设备便于携带和设备具有联机(联网)功能,但是在人文涵义、知识系统的建立等方面,不如传统阅读。关于幼儿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效果的对比,学术界主要持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两种方式均对阅读效果无明显影响。如:姜洪伟对9 岁儿童两种阅读方式的记忆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儿童在理解和记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方瑜雯也指出儿童在两种方式上的阅读理解准确率和耗费时间并不存在差异。第二种观点认为两种方式的阅读对幼儿的阅读效果有明显影响。如:贺平通过对数字班和常规班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得出数字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加工水平上整体表现强于常规班,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二)国外幼儿数字阅读研究热点分析

1.幼儿数字阅读素养的研究。从“comprehension”“outcm”“literacy”“quality”等聚类可以看出国外注重幼儿数字阅读素养的研究。对幼儿数字阅读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理解能力、阅读质量等方面。Carmen 等学者利用交互式电子书对近千名儿童进行研究发现电子书对儿童的语音意识和词汇学习有明显的帮助。Natalia 等人研究了儿童性别和年龄对其数字阅读的影响,发现0-2岁男孩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更担心幼儿使用数字媒体对健康的影响。Cho 等人利用2016 年美国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小学生的数字阅读理解能力受到个体差异、家庭—学校资源和教学支持的影响。Fesel 比较了儿童在面对四种层次结构的数字文本下的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表明阅读超文本可以促进儿童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2.幼儿数字阅读策略的研究。从“strategy”“technology”等可知,幼儿数字阅读策略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华莱士将阅读策略的概念界定为:学习者根据不同的篇章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地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4]。同时结合“dyslexia”“disabilitily”等关键词可知,国外对幼儿数字阅读策略的研究往往和儿童阅读障碍、学习障碍、残疾儿童阅读紧密相关。Gwyn 通过回顾1990 年至2012 的相关文献,指出现有研究在ASD(自闭症谱系障碍症)儿童的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缺失,同时探讨了提高ASD 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相关措施。韩国学者通过分析韩国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指导的实验研究,指出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主要是从阅读工具入手,同时根据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能的差异选择相应的阅读指导策略。

3.幼儿数字阅读的元分析研究。“meta analysis”“program”“technology”反映了元分析方法在幼儿数字阅读方面的运用。元分析是为了整合研究发现对多个研究的结果进行的统计分析,简单来说是对“分析”的“分析”。Furenes 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儿童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增强故事整体性的情况下,电子图书的表现力优于纸质图书,且嵌入式字典能够对儿童的词汇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与该观点有出入的是,Virginia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检索,认为纸质阅读的效率更高、阅读表现更好。尽管元分析方法在学术界广泛流行,但是对元分析也有一些批评。如Gurevitch 认为元分析作为一种综合研究和决策参考的工具,有各种局限性,它是统计和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技术;它能发现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5]。

(三)国内外幼儿数字阅读研究热点的总结与思考

综合国内外幼儿数字阅读的研究热点可以发现,国内外对幼儿数字阅读的重点各有侧重。国内偏重于幼儿数字阅读的实践研究,如幼儿数字阅读推广研究、数字阅读工具的研究、电子绘本的研究、传统阅读与幼儿数字阅读对比研究。国外则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条腿”走路。基于此,笔者对我国幼儿数字阅读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促进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

1.关注幼儿数字阅读的内在素养。从国内外幼儿数字阅读的研究内容对比来看,国外在阅读内容方面涉猎较广,注重培养幼儿阅读的内在素养,包括阅读素养和阅读策略方面的实证研究。国内对幼儿数字阅读品质和能力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成系统。未来研究应该立足于人文关怀,加深对幼儿数字阅读素养、阅读能力、阅读策略方面的研究。

2.加强幼儿数字阅读的量化研究。从国内外幼儿数字阅读的研究方法来看,国外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多样化,多运用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对比试验、眼动追踪等,其中元分析方法较突出。国内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以文本阐述和对策分析为主。针对幼儿数字阅读这一学习活动,未来研究应该立足于多样化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确保研究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