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如何走好城市更新之路

2022-04-19余梦娜

上海房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碳城市更新绿色

文/余梦娜

一、城市更新产业链的更新与迭代

传统的城市更新,始终围绕“拆”,聚焦推倒后重建。新型城市更新涉及“留改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涵盖一级土地开发、二级建筑建造、老旧小区功能提升等,涉及的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新型城市更新将重点转移到“留”与“改”两方面,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楼房改建、老旧厂房改造、老旧楼宇更新、核心区平房更新等,打造新型社区,实现产城融合。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涉及产业将更为广泛,与新型产业的交集将持续增加,围绕大数据、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业将逐步走进城市更新的视野中。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后,2162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涉及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看,广义上涉及新型城市更新领域企业占比超过了95%。当下,许多旧建筑受当时技术限制,在建设时未考虑到节能减排与能源高效利用等因素,因此,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超过50%。

图1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数据

对于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统计测算数据显示,碳排放在建筑材料阶段占比为28%,在建筑运行阶段占比为22%,两者占比接近。可见,要实现低碳减排,建筑运维的重要性不亚于建筑物新建。

从产业角度而言,新时代下城市更新是产业链迭代过程,是传统高耗能产业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城市更新中建筑类行业、房地产行业实现脱碳目标,更离不开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社区配套设施过程中对绿色能源的利用。城市更新涉及建筑建设、建筑运维、社区和区域整体的统筹规划整体更新,其实现绿色有机、高效节能的目标,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二、碳中和为城市更新带来新机遇

(一)城市更新脱碳目标的实现将提升国际影响力

保护环境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城市更新的脱碳目标是全球共同的理想。2020年,全球建筑联盟发布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建筑建造业地区路线图,概述了从现状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所有建筑零排放、高效且具有抗御力所需的目标、时间表和关键行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算,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

在城市更新中,率先实现脱碳目标,彰显出我国作为世界大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姿态。贯彻增量生态化、存量减碳化,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更新中,大力推广绿色基础设施、降低对高耗能产业的依赖程度。北京作为首都城市,聚焦能源、交通和产业三大领域,重点展开治理,强化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并重,建立近零碳排放城市。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大城市,在发展经济金融的同时,以打造近零碳城市为目标,要求新城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通过融合生产、消费、居住等功能混合型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运行的低碳化。

(二)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将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随着政策的具体要求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重视碳中和的新型城市更新将取代传统的开发模式。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城市更新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规划要求,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等重大项目示范,从65%节能标准发展到75%节能标准,从低能耗发展到超低能耗,再到近零能耗。2021年8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鼓励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推动从“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的转变。

在新时代,在提升对城市更新重视程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更新的内涵,从单纯的推倒式重建,转变为注重经营模式的改变。经营模式的改变有赖于自上而下的政策传导与理念更新,不局限于对“老破小”的外立面刷漆、美化等升级改造,更多是通过科技手段,将未来城市打造为集人文理念与智能化科技感于一体的宜居性活力生态圈。以上海为例,2021年8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条例要求,“强化产业发展统筹,促进重点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创新能级”。不难看出,上海城市更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浅层次的建筑更新迭代,更包含着全人群多元需求,兼顾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等复合型功能。这对于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低碳节能发展将促进产业链优化与更新

城市更新传统产业链贯穿的是耗材制作、建筑施工、人工运维等。“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更多融入高端科技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以及大数据产业等,形成了全产业链的迭代更新。70年前建成的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一村改造工程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趋势,重塑了老破小社区。在新型城市更新背景下,一批未来科技社区开始出现。曹杨一村新增可同时实现智慧照明、环境监测、播放广播等多种功能的5G人工智能灯杆,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设计自动打开、自动收拢的“屋顶”,打造“户外客厅”,方便居民日常交流等。

以运维端为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东浩兰生在智能楼宇方面连接数据孤岛,从依赖综合布线的传统楼宇BA系统迭代更新为ZETA技术。通过ZETA智能物联终端的数据采集、分析、反馈,实现运维过程中的主动告警、自动控制调节与辅助决策等。在用电方面,连接分项计量系统与远程抄表系统,利用AI智能算法对能源消耗进行分类统计,基于研发的能耗模型,给出最佳优化控制方案,逐步实现楼宇节能最大化。

三、“双碳”目标下面临的新挑战

(一)亟须加大对建筑高效低耗能的研发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0全球建筑现状报告》,全球建筑运营的碳排放量与建筑工业部分的碳排放量总和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38%。随着我国长期战略与关键监管措施的逐步落地,监管机构与房地产公司也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建筑投资的重要性。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将进入以绿色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结构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低效高耗能行业或企业将面临更多限制,这将倒逼高耗能行业或企业技术进步。科研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二)对大数据智能化运用的要求提升

城市更新中,智慧城市的发展提升对大数据提出了更加智能化的要求。城市从物理的空间层面更新上升为全方位、多维度的资源集约利用与资源合成共享。上海明确要求将公共数据开放工作纳入《关于进一步加快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目前,上海市静安区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应用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智能化要素融入基础设施,通过传感器初步完成城市管理的大脑建设。

(三)行业监管的维度更加多元化全面化

对于城市更新这一庞大系统性工程而言,监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从项目监管、市场监管到从业人员监管,在“双碳”目标下,涉及城市更新的行业监管维度将进一步多元化全面化。在推进新型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地、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公共资源还会涉及到数据保护等新问题,会提高对跨行业协同监管的要求。

目前,建立云端平台、实现一网统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城市更新对于各类资源的统筹。以上海为例,2021年8月施行的《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要求,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和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履行综合管理职责,经济信息化、商务、科技、财政、规划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农村、国资、体育、知识产权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参与交易平台建设,履行行业监管职责。随着新型城市更新涉及行业的增加与智能化技术运用的普及,对公共资源的监管力度和对公共数据的保护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四、“双碳”目标下开展城市更新的建议

(一)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

在产业用地方面,建议对绿色节能产业提供专项用地,扶持新能源研发类企业与绿色能源再利用行业发展。在产业园区方面,对标世界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典型代表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鼓励建立新型绿色园区,鼓励对现有园区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在城市面貌改善过程中,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电热协同、跨网互济、跨季节调节等方式建立多方面能源优化方案。设定减排指标,对方案优化下的减排量进行第三方认定。鼓励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应用,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挖掘城市再生能源开发与节能系统利用空间。

(二)强化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从建筑设计、土地平整、建设建造、运营直至拆除,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从原材料到再加工都会涉及碳排放。建设领域目前通过BIM系统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城市更新“双碳”目标实现角度而言,全周期的时间轴需要在建筑建设阶段进行双向延伸。这不仅是开发商的工作内容,也需要政府部门介入。在土地环节,政府部门需要强化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力度,从评估与模拟开发方案、建造与运营、加工与生产、管理与维护等多角度切入,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模式,并进行动态性优化。对于建筑建造产生的能耗,政府部门应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与监管指标,进一步落实相关措施。

(三)因地制宜地提升运营统筹能力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系统性的统筹。这既包括不同产业的能源高效节约与再利用,也包括跨区域的能源协调与统筹利用。应将绿色理念充分融入区域整体开发,加强在区域开发中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统筹。将城市更新国土开发过程中的优势运用到集体土地开发中,加强不同性质地块之间的节能统筹,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好节能手段。例如,在国有土地开发过程中,对屋顶绿化的要求逐步提升,对城市面貌的改善与建筑体保温节能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在集体土地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低碳、绿色的元素要求。

(四)发展企业绿色融资通道

严格控制对过度房地产开发的融资,尤其是高耗能低标准建筑的融资。银行应收紧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杜绝土地融资,提高开发贷款条件。通过创新融资途径,如开发与推广建筑类企业碳中和债等,提高对企业在绿色建筑与碳指标两方面的开发积极性,降低相关企业融资成本。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就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城市更新的绿色之路:鼓励提供低息高抵押率的信贷,发行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绿色债券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打造一批绿色金融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示范,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绿色城市更新示范点。

(五)建设高质量“双碳”人才队伍

在“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推进过程中,高质量“双碳”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应进一步增强园区与高校“产学研”一体的合作,将“双碳”人才的培育融入城市更新发展中,在实践中磨砺一批人才队伍。目前,头部房企已经启动“双碳”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秩序环境负责人、环境能源经理、绿色低碳研究员等岗位,吸引相关人才加入,加大对整体业务转向的把控力度,提升在一级与二级开发过程中对低碳高效目标的践行力度。

猜你喜欢

双碳城市更新绿色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绿色低碳
关于抢抓“双碳”战略主导权,推动四川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