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的高中区域地理模块化教学策略探究
——以“中国的农业”为例

2022-04-19福建厦门海沧实验中学361000陈路平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模块区域农业

福建厦门海沧实验中学(361000) 陈路平

基于主题的模块化教学,是指围绕某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模块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模块系统地整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是针对选考地理的学生进行的,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方法进行区域分析。区域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了解区域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将错综复杂的地理要素与具体区域有机结合,形成相联结的知识矩阵[1],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区域地理教学特点,本文以“中国的农业”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分模块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认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从地理视角掌握我国的农业发展,为接下来的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主题模块的确立

(一)结合课标要求,确立主要模块

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紧扣课标要求,符合当前高考要求。“中国的农业”这个主题是比较大的,在课标中没有具体的要求。结合高中地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学内容,笔者发现,其对应的课标要求主要是“必修课程·地理2”中的“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因而“中国的农业”这一主题,重点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农业类型也多种多样,因此笔者确立教学模块时首先选取的是“我国农业的概况”,其次是“农业类型的选择”,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不同农业类型下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基于之前的教学及我国区域特征,笔者主要选取了以下农业类型:东南丘陵立体农业、东北商品谷物农业、西北绿洲灌溉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和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二)基于具体学情,增加其他模块

为适应新高考,主题式教学已成为许多地理教师采用的重要教学方法。面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考虑学情和主题知识构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模块。对于“中国的农业”这一教学主题,除了设置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农业类型进行分析的模块,还可以适当拓展,如增加“农业技术”模块。

二、模块内容的探究

(一)选取典型区域,设计探究问题

“我国农业的概况”这一模块属于基础知识模块,此模块的教学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或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查,重点在于对不同农业类型的分析。

【探究活动一】认识什么是立体农业。对于东南丘陵立体农业,笔者选取的是杭嘉湖区域。该地的“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通过专家评审,入选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而该地的立体农业具有典型性。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主要探究基塘形成的原因、季风水田农业在粮食生产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杭州狮峰山盛产优质茶叶的原因,评价浙江竹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评价。以下为相关学案:

材料:长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于稼”。明清时期,江浙地区人口密集,田多变基塘,丝鱼业达到鼎盛。下图(见图1)为杭嘉湖区域立体农业主要模式。

图1 杭嘉湖区域立体农业主要模式

思考1:最初,基塘农业是被“逼”出来的。试分析该类农业出现之前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思考2:分析明清时期“田多变基塘”的原因。

思考3:杭嘉湖平原部分基塘农业已将过去的桑基鱼塘改造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简要分析该地农业生产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思考4:近年来,太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粮食生产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试从城市化、产业结构、劳动力等方面,简述其原因。

思考5:简述杭州狮峰山盛产优质茶叶的原因。

思考6:评价浙江省竹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思考7:说出浙江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及主要出发点。

【探究活动二】认识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对于该内容,学生在区域农业发展案例分析中接触过,因而笔者对问题进行了精选,主要设置了以下问题:

思考1:说出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

思考2:简析东北大米质量优良的自然原因。

思考3:分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原因。

思考4:分析东北黑土流失的原因。

思考5:简述保护东北黑土的措施。

【探究活动三】认识西北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和畜牧业的转场。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笔者选取了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和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作为例子。对于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主要探究该地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具体探究的是民勤绿洲商品粮生产,让学生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其优势自然条件,以及耕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对于畜牧业的转场,则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转场的季节变化特点和原因。以下为宁夏平原灌溉农业相关学案:

材料: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青铜峡以北的黄河灌区基本上能自流引水。宁夏平原种植的葡萄主要分布在石嘴山以南的银川平原黄河灌区。下图(见图2)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2 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思考1:简述宁夏平原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思考2:宁夏平原耕作区局部盐碱化严重,甚至被迫弃耕。说明其原因。

思考3:宁夏平原葡萄品种优良,有人建议在宁夏平原的周边沙荒地引水灌溉,扩大葡萄种植规模。说说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

【探究活动四】认识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以雅鲁藏布江区域为例,结合青藏高原自然特征和图文材料,分析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以及“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产的品质优且单产高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此案例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湟水谷地的农业发展问题分析上。以下为相关学案:

材料: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合称“一江两河”(见图3),其河谷地带为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区。“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除了青稞、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近年来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大力发展黄瓜、西红柿、火龙果、花卉、菌菇等经济作物种植,在雪域高原实现了蔬菜自给、瓜果飘香。

图3 西藏“一江两河”

思考1:简析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

思考2:“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产的籽粒大、品质优且单产高。分析其自然原因。

【探究活动五】认识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学生对于坝子农业这个概念相对陌生,因此教师需要对坝子农业的概念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云贵高原自然特征,重点分析云贵高原发展坝子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二)基于问题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笔者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逐层探究,从宏观上掌握我国五种农业类型的区域分布,实现了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认知,尤其是对区域自然特征的认知。这种区域认知是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认知,由宏观大尺度到中小尺度。此外,通过对五种农业类型的分析,强化了学生对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的练习,尤其是难度较大的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的一般方法——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让学生掌握了分析农产品品质是否优良的一般方法,其中重点从光照、昼夜温差、生长周期、病虫害等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东北商品谷物农业案例涉及新教材中的“土壤”部分,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探究黑土肥沃的原因、流失的原因和保护措施,构建了土壤养分的知识结构(见图4)。

图4 土壤养分知识结构

三、总结和思考

对于区域地理之“中国的农业”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握得比较好的是农业区位这一重点,但教学设计存在片面化、零散化问题,不能很好地将我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征进行较完整的分析,问题的设计存在简单化、无层次化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本文基于主题模块化的视角,强调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将各个地理要素有机联系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在“中国的农业”主题教学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区域案例的探究,引导学生认知我国区域特征,构建了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及相关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知识迁移运用。对于“中国的农业”这一主题,在接下来的中国分区教学中,如在“北方地区”的教学中,可以突出“农业技术”模块。

结合本次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区域地理教学的几点方法策略:

第一,主题教学模式可以避免机械地分析自然和人文特征。若主题内容涉及较多方面,可进行主题的模块化分解。

第二,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区域,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需要注意几点:一是明确区域地理教学的定位,承接之前的必修知识,为高三一轮复习打基础;二是问题的设计可以采用由因溯果或由果溯因等方式;三是问题应具有相关性和层次性,能很好地体现地理逻辑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学习热情。

第四,要注重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图表或思维导图,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识,日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猜你喜欢

模块区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区域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