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2022-04-19陈雨璇周碧瑶贾慧萍杨敏婷费翔林乔福鹏李嘉钰王慧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活型区系森林公园

陈雨璇,周碧瑶,胡 樱,贾慧萍,杨敏婷,费翔林,乔福鹏,李嘉钰,王慧春,2,3*

(1.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2.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3.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也较复杂[1]。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形北高南低[2]。近年来关于青海省野生植物资源的报道逐渐增多[3-4],但关于峡群寺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调查鲜见报道。因此,该文以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为研究地点,调查统计并分析该区野生维管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区系成分以及资源构成等情况,以期补充青藏高原植物资源数据,并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1 调查区概况

青海省平安区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1°49'',北纬36°15',湟水中游南侧,海东市中心腹地;平均海拔2 066~2 033 m,最高处为4 166 m,最低处为2 066 m。峡群寺森林公园位于平安区西南部脑山地区,拉脊山脉北麓,属省级森林公园,是平安区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区,总面积35.58 km2。该区内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夏温差较小,太阳辐射强,四季气候变化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雨湿润,冬季相对寒冷;区内气温与降雨量呈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而分别递减与递增[2,5]。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访问、随机路线和文献查阅的方法进行调查[6]。其中,访问调查法是对研究区内的居民进行访问,记录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情况;随机路线法是根据收集的资料、调查区气候类型与地形特征,以峡群寺为中心,呈辐射对称式设置五条样带,每条样带尽可能贯穿各种生境,沿样带路线进行调查[7]。

2.2 数据处理

查阅《中国植物志》、《青海植物志》等[8-9]相关文献,对野外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与分类,并统计和分析其生活型、区系分布与用途等情况,数据使用Excel 2016制表、Origin 2018软件绘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科属分布特征

记录到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45科124属193种,菊科和蔷薇科占有优势,分别有22属33种和12属21种;属的分布中,仅含1属的科最多,有23科,如柏科、报春花科、车前科等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区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种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families,genera and species of wild vascular plan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如表2为研究区域内常见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的构成情况。从科的构成情况来看,单种科12个,占总科比26.67%;寡种科17个,占总科比37.78%;中等科14个,占31.11%;大科仅2个,即菊科和蔷薇科,占4.44%。从属的构成情况来看,单种属80个,占总属比64.52%;寡种属39个,占总属比31.45%;中等属占总属比4.03%,包括火绒草属(Leontopod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委陵菜属(Potentilla)等5属;无大属。由此可见调查地区植物科属分布具一定狭窄性,今后开发过程中需注意保护[3]。

表2 调查区野生维管植物不同科属所含种数统计表Tab.2 Statistical table of species in different families and genera of wild vascular plan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3.2 调查区植物生活型统计

如图1所示,将调查区野生维管植物生活型按照草本、灌木、乔木、藤本进行分类,其中,草本植物最为丰富,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种数的69.43%;其余生活型中,灌木占总种数的22.28%;乔木占总数的7.25%,藤本种类最为稀少,仅占比1.04%。该调查区常见野生维管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图1 调查区野生维管植物生活型统计图Fig.1 Statistical map of life forms of wild vascular plan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3.3 属的区系分布统计

根据吴征镒[10]先生对中国植物属的区系分类原则,将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的野生维管植物分为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等13个区系类型,如表3所示,其中,北温带广布有59属,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的47.58%;含种较多的有忍冬属(Lonicera)、火绒草属、委陵菜属、唐松草属等;欧亚温带分布或旧世界温带分布有23属,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的18.55%,含种较多的有沙棘属(Hippophae)、丁香属(Syringa)和栒子属(Cotoneaster)等;世界分布有20属,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的16.13%,含种较多的有蓼属(Persicaria)、老鹳草属(Geranium)和拉拉藤属(Galium)等。北温带广布类型占比最高,达47.58%,说明该地区植物具北温带性质。

表3 调查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分布统计表Tab.3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floristic distribution of wild vascular plan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3.4 调查区植物用途分类统计

将调查区野生维管植物按用途分为药用、食用、饲料、观赏和其它5种类型,如图2所示。药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占总种比最大,达65.8%,共计127种,其中,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牛蒡(Arctiumlappa)、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等具清热解毒的功效,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等是有祛痰功效的中草药,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藁本(Ligusticumsinense)等外用可治疗疥癣;观赏类植物主要指供人们观赏的一类植物,共计41种,占比21.24%,包括祁连圆柏(Junipe⁃rusprzewalskii)、鳞叶龙胆(Gentianasquarrosa)、山梅花(Philadelphusincanus)、紫丁香(Syringaoblata)、高山绣线菊(Spiraeaalpina)、锡金微孔草(Microulasikkimensis)等;食用植物有26种,占总种比13.47%;饲料类植物有18种,占比9.33%,其中禾本科较多,如野燕麦(Avenafatua)、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等是牛、羊等食草性动物良好的饲料,占比35.23%。由此得出,在对该区域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时,可将药用植物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图2 调查区野生维管植物用途分类统计图Fig.2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use of wild vascular plan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3.5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研究区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植物6种,隶属于4科6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5种,分别为狭叶红景天(Rhodiolakirilowii)、草麻黄(Ephedrasinica)、角盘兰(Herminiummonorchis)、广布小红门兰(Poneror⁃chischusua)和凹舌兰(Coeloglossumviride);省级保护植物1种,为椭圆叶花锚(Haleniaelliptica),如表4所示。

表4 调查区重点保护植物Tab.4 Key protected plan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4 讨论与建议

青海峡群寺森林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45科124属193种。植物的生活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植物与环境、气候等之间的联系[10],研究区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低等条件可能使其呈现出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情况(69.43%);植物区系是植物界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自然历史等综合条件作用下长期发展和演化而得的结果[1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研究区北温带广布植物较为丰富,是该区植物属区系分布类型的主体,其次是欧亚温带分布或旧世界温带分布和世界分布,结合该区处于北温带,植物主导区系成分与气候带相统一,这一结果与互助北山林区的研究保持一致,说明植物属区系分布与环境气候具有一定的联系[10]。在该区植物资源方面,药用植物(65.8%)、观赏植物(21.24%)、食用植物(13.47%)、饲料植物(9.33%)等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可以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同时,适当引种驯化与开发[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外,该区共发现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和1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兰科植物大都拥有很高的药用、科研与观赏等价值,许多兰科植物由于环境的变化与人为的破坏,数量在不断减少。兰科植物的保护已得到国内外共同的高度重视,成为野生保护植物重点类群之一[12-13]。故该区域应重点加强对兰科等重点保护植物的监管与保护,维护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

5 结论

基于调查结果与分析,发现研究区野生维管植物科属分布具有狭窄性,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加之地处青藏高原,地形与气候类型较为复杂,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故应在对该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另外,该区植物的区系成分与气候带相吻合,因此在该地环境保护过程中,如植树种草、森林防虫防灾等,除应考虑该地独特的局部气候地理条件外,还应综合考虑其所处的北温带大环境。研究区共有6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与1种省级保护植物,由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全球变暖的现状,故需重点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境变化,以对不同危机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猜你喜欢

生活型区系森林公园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森林公园游记
神农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论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学模型
云中山南岭栲群落的生活型与叶特征研究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特征及演替趋势分析
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调查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