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奏在舞蹈创编中的重要性
2022-04-19张沙梦旋
■张沙梦旋
(作者单位:南京市艺术小学、南京小红花艺术团)
作为一名舞者,不能脱离节奏的韵律,在学习舞蹈的时候,舞者要学会掌握节奏。节奏之美和舞者身体之美的完美融合,才能彰显出舞蹈的本质。当节奏在舞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变化就可以展现出舞蹈的魅力。节奏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舞蹈,每一支舞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
著名的《雀之灵》利用人类的前额和胳膊,将孔雀的姿势,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这部作品所产生的震撼力和层次感,让人很喜欢。还有一部名为《太阳鸟》的舞蹈,它就是捕捉了鸟的形象化特点,以独特的舞蹈表现手法,以丰富的节奏来衬托美,使栩栩如生的小鸟形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吴晓邦曾经说过:舞蹈既有刚,也有柔,可以说是刚柔相济,抑扬顿挫,将人的情绪都融入。由于节奏、舞步有起落,有变化。因其在乐曲中的不同节奏,使各种角色情绪起伏,各有特色,形神相融。在一些民族舞蹈中,还会添加一些打击乐器,利用一些特殊的道具,来体现出舞蹈的特点。因此,舞蹈与节奏是不可分割的,而舞蹈的完美呈现,则是两者之间的和谐与融合。中国的民俗舞蹈,尽管在内容和表现上有许多差异,但其本身的特点却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替代的。无论是动作、节奏、动感,都体现了舞蹈的节奏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一、节奏是舞蹈不可缺少的特性
节奏是舞蹈不可缺少的特性,它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和情绪表现的艺术形式,它能感染和激励人们。不同的舞蹈形式,其节奏也不尽相同。根据舞步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型。以新疆维吾尔族为例,其舞蹈风格的划分主要是以节奏为主。慢速是一种较为抒情的舞蹈形式,而快速则是一种较为活跃的舞姿。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节奏特点是鲜明的,音乐轻快欢快,舞姿优美,抒发感情更为奔放。在舞蹈形式上,它是一种粗犷而朴素的艺术。在舞蹈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从音乐的节奏入手,舞者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好音乐的节奏,理解舞蹈要传达的感情,理解舞蹈的类型。然后开始练习基础的舞步。例如,藏族的舞蹈在表达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人一种飘逸、自在的感觉,这是源自于当地人民朴素的生活习俗。藏族舞蹈多采用跳、跑、踢、转等舞蹈形式,具有较大的节奏和较大的运动。
舞蹈的节奏是舞蹈中最关键的一环,没有节奏就会失去生气。舞蹈舞者们按照舞蹈的节奏,动作一致、整齐、流畅。通常的舞蹈都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进行,在开始之前,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练习与合作,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舞蹈,都必须要有一个标准的、整齐的舞步,才能让人产生一种震撼的感觉。不同的节奏与不同的舞步,其节奏的快慢直接决定了舞步的节奏。因此,舞蹈的节奏是舞步整齐、规范的先决条件,没有节奏,舞者的舞步就无法协调。作为一位职业舞蹈表演者,需要对舞蹈的节奏非常敏感,不同的节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舞蹈形式。在彩排中,舞蹈老师首先要向舞者介绍舞曲的节奏特征和风格,有些老师还会让舞者把舞曲的节奏大声地念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舞步和节奏。舞者在进行动作训练时,舞步也会逐渐加快,先练两拍,再练四拍,再练八拍。舞者也可以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分解。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到快速。当所有的动作都熟练了,再把所有的动作串联起来,再和舞步的节奏结合,这样的舞蹈就完成了。
二、节奏是舞者的情感寄托
舞蹈的节奏是舞者的情感寄托,而节奏则是舞者最根本的情感表达。舞步中特有的音节也能给舞者带来变化。一般的舞蹈,会有慢的,也会有快的,会根据不同的节奏,激发舞者的想像力,当舞者听到不同的节奏时,就会想到创作背景、环境、创作意图,从而给舞者提供不同的创作灵感,让舞蹈更加生动,让整体的舞蹈更具吸引力。通常,快的速度表现的是紧张、欢快的情绪,快的速度会使舞者兴奋。缓慢的旋律表现了悲伤、悲伤、痛苦的情感,而通常的舞者会用缓慢的速度和缓慢的音乐相结合。舞者以舞步为载体,把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观众可以从整体的节奏和动作中,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人们说,心跳就是一种节奏,与我们所说的音乐节奏,有很大的不同。舞蹈的节奏,强调了视觉的感觉,最后呈现在了空间的气氛中。在视觉上强调了艺术的魅力。在各种舞蹈练习中,节奏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人内在的外在表现。舞蹈中的各种身体语言、力量的对比、力量的大小,都反映了不同的节奏,更加凸显了舞者对身体的控制力。所以,当我们谈到一部作品的时候,舞蹈的节奏感就体现在它的完成上。在跳舞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呼吸,就是一种自控的方法,将自己的呼吸和身体的协调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动作更加的动人,更加的震撼人心。
不同的舞步,在不同的节奏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形态。舞蹈舞者在不同的节奏下,所表达的情绪和含义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此外,舞蹈舞者经常会根据不同的节奏,摆出各种姿态。比如,我们国家的“陕北秧歌”具有较强的节律感,并且经常会有较多的重复节奏,因而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很容易将人带入到舞蹈的节奏之中。再有民族舞,表现出的是轻快的节奏,因而民族舞既有柔和的美感,又有典型的民族特征。民族舞蹈常常为观众带来一种“鉴赏性”,而非“观赏性”。如果用“陕北秧歌”的节奏来跳民族舞蹈,那就有点别扭了。因此,不同的节奏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象。
三、节奏是舞者的情绪流露
每一支舞都有一个故事,都是编舞者根据自然和生命的启发,创作出来的。舞蹈的形态并非单纯的形体,而是对自然景物、动物的凝缩。比如,跳舞时胳膊的摆动,就象是波浪起伏的大海,也有人说它是一只大雁。在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不同的形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节奏,它才能增强舞蹈的形象性,使观众有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在不同的舞蹈境界中,节奏感的功能和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比如,《雀之灵》舞中的手臂、肩膀和胸部的节奏配合,使孔雀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舞蹈中的刚柔并济、停顿和急促,在舞蹈中展现出的形象更加深刻。
每一个舞步都是听众的情绪流露。没有了节奏,舞蹈舞者的情绪就很难表现出来。让听众无法充分理解舞蹈所传达的意思。舞蹈的节奏会随着舞蹈的节奏而变化,让人感觉到舞蹈舞者的喜悦、悲伤、激动。随着音乐的节奏,更能让人感觉到舞蹈舞者的情绪。跳舞并不只是一个动作,还有一个舞者的神情。跳舞是一门艺术,舞者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要展现出自己的舞姿,包括舞者的脸部表情。舞者的情绪会随著舞者的舞步而改变,其脸部的表情也会随之改变。舞蹈舞者的脸部表情也是一种与听众交流的手段。这种节奏感可以让舞者在舞蹈中表现出恰当的表情,并与之融合。
节奏感是舞蹈一种不可缺少的元素,有节奏的舞蹈,才会有灵魂。节奏感在表现形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让人感觉到舞蹈的情绪。节奏感对舞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节奏感可以赋予舞蹈各种形态,节奏感可以增强舞蹈的意象感,节奏感可以促进舞者的情感表达,节奏感可以影响舞者的表情。在跳舞的时候,注重舞姿的节奏,才可以达到最美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