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

2022-04-19曾德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6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英语

曾德波

【摘要】“双减”政策是对现有育人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转变育人模式及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热爱与兴趣,真正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从而实现教育的本质。“双减”政策下,“提质减负”是目前各学科最新研究课题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笔者认为,提升乡村英语教学质量,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培育学生的向师性;运用科学认知规律;开展有效帮扶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健康心态;专注性;有效记忆;帮扶模式

相对于城镇学校,乡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受到硬件、资源、优质民校、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同时,“双减”政策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在多重影响下,如何走出困境,寻求一种可行的、有效可推广的英语教学模式,极富挑战性。

一、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

1.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心理素质发展、接触社会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和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与困惑:焦虑、厌学、作弊、说谎、自私、任性、攻击等心理行为问题。这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提升教学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健康的心理标准:能保持对学习较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能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能保持良好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我们需要从“学习、人际、自我、情绪、适应、青春期、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或必要的危机干预,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强他们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提高质量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2.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凡拖延的,都是内心深处不喜欢的”。教学中常见一种现象:学生做事行为拖延。遇到“困难”采取退缩、躲避、迂回的态度,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解决“困难”的信心,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解决问题,甚至无意识中夸大困难。其实,这是畏难情绪、恐惧困难的一种心理状态。困难使学生不快乐。那么,在学生面对困难时,教师需要给予正面的反馈。学生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挑战,都要给予积极鼓励;在他们面对困难时,多说“I belive in you!”“Never mind!”“It's great to try!”等帮助学生消除困难的负面影响,勇于迎接挑战,从困难中获得正面反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认识事情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理清思路,每踏出一步,都是成功的开始,都在实践成功之路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一个清晰的、坚定的目标计划,树立跨越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从中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时,用耐心、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弥补短板,争取进步,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3.培养学习专注性

学生容易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育他们对事物的专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见,有学生易受外来干扰、喜欢东张西望,注意力轉移到其它无关的事物上,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反应迟缓,对学习内容无法做出清晰反应,注意力不能保持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上,不能专心听课。大有“任你在那呼风唤雨,我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感觉。这明显是未能适应学习环境、置身事外的表现。没有输入,何来效果,没有基础,那来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专注训练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看黑板上的一个圆点或一个单词,眼睛不能看别处,通过从一分钟到几分钟的多次训练,培养他们的专注性。课堂上也可以表扬他身边表现好的同学,树立好榜样的引领作用。又或者,在讲课中途突然停顿下来,让安静唤醒他的注意,引导他回到课堂学习环境中。我们还可以对学生采用自我心理暗示培养。如,“我只要坚持一会,我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坚持就会胜利”;开小差时对自己说:“认真听课,我就会做好作业,我会学得更多知识、我会有进步、我的学习成绩会更好!”

4.研究学生言语行为的内涵

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种现象:个别学生会突然大声说话、突然发脾气,不理会、不顾及周围的同学。现象的本质是学生需要引起同学或者教师的注意,感受来自同学或者教师的关心。因此,教师就要积极介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需求,通过“教师眼中的我”“同学心中的我”,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帮助学生学会调节与控制情绪,并尽量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与同学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打扰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打断教学进程,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影响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担心害怕的心理阴影、负担。因此,研究学生语言行为,有助提升教师授课效果。

二、培育学生的向师性

“亲其师,信其道”蕴含着良好的师生关系,一般的学生都有非常明显的向师性,只有亲近、尊敬、喜欢一位教师,他们才会喜欢这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学的提高。因为喜欢,所以乐学,不令而行,提高效率。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及平时交谈中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家庭状况、同伴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人格特质、发展差异、行为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引导,通过交流育心,帮助他们解决实质困难,培育他们的向师性。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否则“恶其师,疏其道”,后果严重。

三、运用科学认知规律

1.运用记忆遗忘曲线

研究表明,在记忆后20分钟、1小时、8小时、24小时、2天、6天、1个月时间后相对应的记住率为(百分比):58:44:36:34:28:25:21。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需要充分利用前两天时间,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核心重现;提取重点句型重现;对课文知识进行适当改编整合,以另一种形式重现;课前进行free talk巩固;听录音、背诵、听写、设计卡片、手抄报等多形式、多角度高频率重现,循序渐进,重叠强化,加强巩固记忆效果,进而达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有效记忆。

2.研究学习英语学科知识方法

(1)以英语思维进行思考

想学习好英语就要入乡随俗,以英语思维进行思考,体会英语特有的形式、结构、功能等,从学生身边实际出发,创设适合的情境,切身处地融入特定语言环境中,这样的学习与体会才会余音绕梁,深入学生心中。当缺乏真实环境时,学习英语就要先从模仿开始,模仿英语的嘴形发音,句子用词结构表述,通过大量、重复模仿练习,习得认知规律,达到熟能生巧。

(2)分类学习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知识源于积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分类学习使知识更加精细化,化繁为简,更加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夯实基础。通过演绎法或者归纳法,把英语词汇分类成十大类,进行词类功能用法学习;把词汇按照一定范畴分成,如,人体部位、动植物、衣服、颜色、交通工具、蔬菜水果、节假日,等等,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效果。

3.阅读积累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本是传承、是别人智慧的结晶。加强课外阅读,每周一读,提炼好词好句,加以分享。英語进行绘本阅读,图文并茂的绘本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四、开展有效帮扶模式

玩伴—伙伴—师生关系是学生主要成长过程,学生是在这样的团体关系中,通过相互影响而逐渐习得知识的。我们可以利用生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小团体的合作、帮扶。形式上可以进行“三帮一”“二帮二”“一帮一”等,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互助性,既能让优生活学活用,又让受助学生时刻受到同伴的熏陶。这种生生自助,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总之,“双减”政策下,乡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认知规律, 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互助、自助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归纳总结,演绎推理;多管齐下,迁移运用、展示;在练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厚积薄发。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思安,攸佳宁,黄喜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训教程[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钟  芸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英语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