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视觉审视“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2022-04-19伍雪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双减策略研究

伍雪婷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对学生健康成长负有主体责任的教师,应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构建良好的教育共同体,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笔者总结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四项策略:(1)凝聚共育理念,激活教育磁场;(2)优化共育策略,关注生命成长;(3)共建自律模式,重视心智成长;(4)重视沟通方式,形成教育共同体,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家校教育共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双减”政策;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文件明确提出:2021年秋季开学始,全国中小学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5+2”模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少学生的课外辅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学校需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保障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指出家长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特殊的教育变革关键期,作为对学生健康成长负有主体责任的教师,若能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和策略,具备家庭教育的能力,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构建良好的教育共同体,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那么,很多看似复杂困难的家校共育问题将更容易迎刃而解,还给学生一片更自由广阔的天空。

一、凝聚共育理念,激活教育“磁场”

传统的教育理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更多地借助外来培训机构辅助学生的教育,但突如其来的“双减”政策,课外辅导机构全面喊停,让很多家长顿时感觉手足无措,甚至产生教育上的焦虑和恐惧,对学校和社会的“双减”教育策略更是心存质疑和观望的态度。倘若学校此时强行推行“双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背离,学校所提倡的是家长不认可的,学校所要求的恰恰是家庭所阻拦的,那么,“双减”的所有美好设想都会落空。

双减”政策推行的首要任务在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匹配,家长对“双减”的接受程度,决定着“双减”的效度,乃至成败。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家长委员会,组建家长学院,让家长熟悉并理解学校“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方式上的变革,鼓励家长与班主任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广泛征询家长们的意见,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加增强家校互动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缓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焦虑感,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匹配,相互协调,携起手来共同培育学生,辅助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学校还可以举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观影、家长进课堂活动等。在活动中,家长不仅作为学生成长的陪同者、见证者,更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度互动,相互配合,彼此了解、增进感情。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培养学生的德性修养和健康心理。

二、优化共育策略,关注生命成长

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切,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接受,这二者相互统一并存的。我们不能过分地低估家长的需求,以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好、发展得好,是要他们成为“人上人”。其实并非如此,很多家长也特别期望孩子能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孝敬父母、身心健康;期望他们爱学习、有创造性、人格完善。但由于大部分家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成长的心理没有专业了解,所以不免具有盲目性。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学校运用互联网和专家讲堂等方式创新家校共育内容和形式。如,通过“钉钉”网络平台,定期为家长提供“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教育规划”“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使用”等系列化专题讲座,优化家长育儿理念、策略与成效,提高家长与学校共同提升“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效能的意识与能力,辅助家长进行更专业的家庭教育。

三、共建自律模式,重视心智成长

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个苦差事,他们容易产生与学生的分离焦虑,渴望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按照家长的思维模式成长。其实,每个学生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土里就会发芽,都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和需求,如果我们过分剥夺了学生自主成长的机会,学生就容易产生被动和依赖的心理,影响了心智成长。因此,不管在班级管理还是家庭教育上,我们更应该倡导和相信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行动,这也是“双减”政策下给与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所提倡的方向。当然,教育不仅需要给学生自由,同时也需要规则的约束。但是规则不是教师和家长自己说的算,要引导学生严格去遵守,否则规则就形同预設。因此,家长、教师和学生需要调整传统的家长和教师为主导的掌控模式,转变为三方共同构建自主管理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如果学生违背了规则该怎么办呢?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心理支持,用爱、理解、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规则和感情的融合,促使学生从他律的控制走向了自律的心智模式。有的学生觉得教师和家长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没有感恩的心。为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典型问题和一些优秀学生的表现,引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学会延迟满足,为学生提供一些榜样示范,为他们留有心理空间。

四、重视沟通方式,形成教育共同体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除了关注学习任务,同时也会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谈话的氛围,这就是“双核”思维。沟通时,当察觉学生情绪不好,我们应果断调整对话方式、情绪和表情,对话的内容要强调共同目标。家校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如果家长情绪激动,教师要冷静应对,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以理解、同情与家长产生思想共鸣,然后再引导家长依靠理性思维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同时,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不断树立和建构“教育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家长明白学校和家长是同盟者,是学生的示范者、引路者,在问题和矛盾发生时更是学生最为坚实的后盾与依靠,让家长和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共同形成家校“命运共同体”,在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助推下,方可更好地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以爱为名,护航成长。让我们以“双减”政策作为契机,从心出发,以心育人,探索更理性、更科学的家校共育道路,温暖一颗颗稚嫩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卿素兰.新时代家校共育的策略[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105/07/

62494333_1011899118.shtml.

[2]焦小桃.班级微信群——家校沟通的桥梁[J].教育(文摘版),2017(11).

[3]叶水涛.“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J].守望新教育,2022.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双减策略研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