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家校沟通引发的思考

2022-04-19蔡亚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6期
关键词:家校矛盾代表

蔡亚平

案例:一所小区配套学校某个班主任遭遇家长联名要求更换,投诉直打市长热线。经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事件调查了解,召开家校座谈会调解,学校领导、当事人、家长代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参加。会上,家长代表基本达成谅解,但事态并没有就此平息,随后仍然坚持要求更换,烽烟再起。本文就座谈会过程进行应对分析。

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是:家校原本是同盟者,利益一致者,家长和教师是社会中目标最一致的群体,都想学生发展得好。是什么导致家校矛盾产生?是什么让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升级,甚至不可调和?在整个座谈会协调过程中,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家校沟通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没有达到及时、有效沟通。若是沟通及时和有效,问题便迎刃而解,沟通障碍或者偏离就会导致矛盾发生甚至升级。那么,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地跟家长沟通呢?沟通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

首先,正视家校矛盾的客观存在。家校矛盾由来已久,并非此时此刻才有。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家庭和学校代表的利益方有所不同,虽然目标一致,但角度会有所不同。家长更多的是代表自己孩子的个体利益,而教师代表的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利益,一个班的、一个年级的,甚至是一所学校的。基于这样的现实,双方在考虑问题时的出发点就会有偏差。家长渴望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应该获得百分之百关注和爱护”,学校一个班的教师却要将这百分之百分给若干学生。这就造成家长的需求与实际获得的回应产生了心理落差。此时,是需要教师换位思考,与家长同感共情。二是家长的教育期待和学校现有的教育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就是希望孩子在學校获得全方位的观照,认为学校应该方方面面都是好的,教师是妙手仁心,一定有办法的,也就是说对学校是充满高期待的。事实上,从大的区域来说,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间的差异很大,就是学校内部,教师个体间的差异性也很普遍,不能要求教师完美无缺。其三,家长和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的存在差异。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提升,加上互联网自媒体的普及,家校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也更容易被放大。这已经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客观存在。我们需要正视它,不回避、不弱化、不夸大。

其次,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机制,保证家校及时的沟通。要保证有自下而上的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制订有一整套完善的矛盾纠纷应对和处理程序。基本可以按当事教师——班主任——科组长(级长)——业务分管领导——校务委员会(校长)这样一个层级逐步应对处理。这个流程需要反复斟酌,充分听取教师、学生、家长代表意见的基础,形成文案,并向家长公示。同时,要对教师面临家校矛盾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推演,每次遇到的事情都可以整理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处理,用于提高教师应对危机的能力。

再次,牢牢把握家校矛盾的共同核心,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家校矛盾问题纵有千万种,无外乎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学业进步。师者,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对父母的心愿。教师也一样,没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变得更好,变得更优秀。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共同核心,聚焦具体的问题和诉求,和家长沟通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学校各个层级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沟通时要注意一些技巧和细节,比如,耐心倾听,及时回应。好的倾听已经是化解矛盾的一半。校方代表或教师切忌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非得争个孰是孰非。这样一来,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还会导致矛盾升级甚至激化。

总的来说,家校矛盾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绕不过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正确理性地对待,只要制订完善的沟通制度,通过把握好矛盾的核心,注意沟通技巧,我们就一定能妥善处理好它。

责任编辑  陈红兵D163819B-A415-4126-8E44-3BB608897D22

猜你喜欢

家校矛盾代表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看望委员、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