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研究

2022-04-19周绍雯

教育界·A 2022年2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领域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阶段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个人品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今后全面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良好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有着重大影响。习惯的形成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一个人需要不断学习、需要经过时间沉淀和经验积累,才能形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不能仅依托学校的培养,也需要学校与家庭双方合力,对学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认知等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目标,进入小学的他们就像一张张崭新的白纸,需要书写更多的内容来充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不会因为不佳的习惯而发展受限。习惯指的是一个人逐渐养成且不容易被改变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研究表明,每天重复一种行为,坚持21天左右就能够养成一种新的习惯。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但学习的思维极为活跃,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当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可以说一年级正是培养学生习惯的最佳时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能够逐渐发展起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有条不紊。此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意味着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对自身的学习有所规划。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良好的习惯在短时期内可能显现不出太多的效果,但在学生的长期坚持下会有质的突破,甚至能使学生的一生受益。

二、小学生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培养意识和培养手段

小学生年龄尚小,天性活泼,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部分班主任因为能力不足或者缺乏培养意识,在面对多项责任时可能会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认为只要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即可。然而这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发展中严重受限。此外,部分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仍不够理解,这些教师需要意识到,即便一再强调某种习惯的重要性,学生也很难立刻形成该习惯,甚至可能出现今天做、明天忘的情况,班主任应当对这些现象予以理解和包容。与此同时,班主任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等方面采用不同方式的策略,将内容精细化才能达成培养目标。

(二)家庭教育不足,学校和家庭教育缺乏连接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往往过于以孩子为中心,部分家长认为尊重孩子就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并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意义,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孩子步入小学后,可能难以快速适应学校的制度和规矩,因此心理容易出现较大的落差。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之间的差距较大,家长对孩子习惯养成的认知、态度各有不同。有些家长抱持着“不打不成器”的老旧观念,对孩子极为严苛;还有些家长则对孩子的教育不够上心,全然放任孩子等,这都是不科学、不理智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造成了很大阻碍。学生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学校教师的努力,家长的不重视同样会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养成。

除此之外,一些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导致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中,班主任或者家长较为被动。还有些班主任虽然会给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近况,但这些沟通只涉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对学生的批评,班主任和家长之间没有进一步就习惯的培养进行沟通。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创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情感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高尚的品德,有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采用科学、理智的手段改善自身心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才能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热情诚恳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深入挖掘学生的心理需求,熟练掌握心理健康辅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专业的技能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而要降低自身姿态,善于鼓励学生、认可学生、信任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为班级环境的创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把班级打扫得整洁、干净,把教室进一步美化,让学生们参与动手实践,如制作手工花、黑板报、红花墙、心愿卡等装饰,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同时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实践、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培养行为习惯,提高独立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比较懒散,他们需要在小学阶段一步步地成长,告别以往的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形成规矩意识是第一步,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迟到早退,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不能交头接耳、说话打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前要先举手,让小学生形成有行为规范的思想意识。在下课后要及时将课本收拾到书包里,并拿出下一节课要用的课本,将其整齐地放置在桌面上,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要放入文具盒中,不乱扔不乱放,使学生养成及时整理、不拖拉的良好习惯。这样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做任何事都有计划、有规律、有章法,将事情提前做好,不拖拖拉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有将最基本的日常小事做好,在学习问题上才会形成良好的思路,一步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学生的行为习惯涵盖面较广,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体现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道德品行、時间观念等,如告诉学生课间十分钟,在教室不能追逐打闹;每天把自己的书包、桌斗收拾干净,纸屑不乱扔,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垃圾袋和擦桌布,把自己使用过的地方打扫干净;在公共场所不打闹、不大声喧哗,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做错事时要主动说“对不起”,接受同学帮助时要真诚地说“谢谢”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可忽视。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接人待物、人际交往时都能有所体现,能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促进今后发展。

(三)培养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成长

一年级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不多,这主要是让小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节奏,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新生班主任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在课上的专注力,学生的年龄尚小,刚步入新的环境会有各种不适应,需要师生之间慢慢地磨合。在课堂上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行为较为自由无拘束,对此班主任应当制定相关的规定,这些班规不是为了惩罚和责备,而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能够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出色。另外,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还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生课下要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要保质保量、字迹工整,写完作业要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并在规定的时间交作业。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家长在家庭中让自己的孩子有生活规律,同时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放学回家后除了吃饭及日常活动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应当合理安排,虽然现在实施“双减”政策,一、二年级的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但是家长也不要掉以轻心,为了孩子的前途,要与孩子一起努力,让孩子将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述,家长带领孩子复习知识点,复习完毕后练习生字词、拼音、句式等内容,做一些练习题加强知识的巩固,了解孩子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经常能够看到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控力较差,上课坐不住;有的学生上课时会突然跑出去上厕所;有的学生爱说话、做小动作等;还有的学生自己的东西保管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等。要想提高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力要从两方面抓起,一个是教师的引导、另一个就是家长的配合。大部分的学生在去画画、看动画片时,往往可以集中注意力,能坐很久,但是课堂上主要是靠学生认真听讲,要听到、听清、听懂,将知识吸收后再进行思考。一年级的知识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要告诉学生上课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红花,表现不好的学生就要扣掉一朵小红花,只要攒够十朵小红花就可以换取一朵大红花。

另外,班主任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等方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堂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结合所学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学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相互回答,在互相监督的情况下共同思考问题和积极讨论。除此之外,班主任在课堂上要采用多元化模式开启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用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还可以按座位顺序接龙,或者采用学生之间抢答的方式等,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而家长更不能放松警惕,在家中要常常陪伴孩子,锻炼孩子听力的专注,可以用一些早教设备、电子设备等放一些音乐、故事等,尤其是一些励志小故事,听完后让孩子进行描述,了解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吸收了多少内容。家长还可以与孩子进行游戏互动,对孩子说一些数字,比如7563373763,说完之后,让孩子说出这组数字有几个3或几个7,这样也能够锻炼孩子听力的专注。课堂是知识宝库,只有提高专注力学生才能从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培养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在众多的习惯养成过程中,生活习惯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后期的行为、学习等方方面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生活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可以说孩子未来的路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是由家长决定的,家长的习惯也就是孩子的习惯,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付诸行动一定比口头教育更有效果。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抓起,在入学前期家长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思想意识,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生活规律、独立自主、文明礼貌、个人卫生、遵守规则、合作参与、整齐干净等方面,这些看似平常又简单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往往很难,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成长和能力水平就能有大幅度提升,逐渐形成自觉、自主、自律的好习惯,最终受益的是孩子自己。

1.卫生习惯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卫生,穿衣服简单、大方、整洁,及时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干净,在家里,任何东西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原处,不随意乱丢、乱放;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不随意乱丢垃圾,要将垃圾分类扔入垃圾桶内。在校期间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桌、板凳,积极劳动,打扫卫生,养成保持桌面整洁的好习惯,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和杂物,保持清洁卫生。

2.作息时间

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上学期间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很关键,一定要有规律地生活,让孩子每天早睡早起,养足精神才能有更好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按时吃饭、午休,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自己整理被褥、整理衣物,不要依赖父母和老师,要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小学生的习惯,教师要提高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地以分数给学生定位,小学一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多份耐心、多份鼓励、多份关爱,让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冬.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26.

[2]还静.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学苑教育,2020(07):7.

作者简介:周绍雯(1986.07—),女,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寄宿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