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跬步于日记厚积而薄发

2022-04-18王谢英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素材积累写作兴趣写作教学

王谢英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兴趣 素材积累 日记抒情

信息闭塞地区学生作文能力普遍不高,要改变、突破这一困境与瓶颈,又岂是一朝一日之事?仅凭课堂四十分钟“纸上谈兵”式写作技法的传授?能依靠本就学历不高、甚至小学文化的家长辅导?显然不切实际。

另辟路径,探析优势,撬开“宝藏的钥匙”并不是高深的创新作文模式或理念,而是传统的写作训练“日记”。基于这一设想,课堂内外,寒暑假期,从积跬步于日记,到四年坚持练习,终而达成“厚积薄发、下笔能文”的目标。现结合日记教学实践,试从内容、方法、情感三个不同维度,谈谈日记训练如何助力学生写作表达。

助力一:言之有物

从“不識庐山真面目”到“信手拈来皆成文”

每写作文,还是七年级的三个学生总是委屈地抱怨:“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没发生过有意义的事”“每天除了上课学习,回家作业,脑子里想不出其他的东西”……听起来还真像这么回事,学校、家庭两点一线、被“圈养”的他们哪有什么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呢?大作家老舍先生不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然而细究根源,孩子们的观念中,作文就是记叙一些诸如旅游、做客、登山、运动会、竞赛、演出等重大、难忘的非常态生活,至于那些吃喝、睡觉、家务、阅读、购物、散步等微小而日常之事是难登作文之列的,是被屏蔽视线之外的。如何发掘、擦亮学生的作文生活,帮助他们揭开、认识这座“庐山真面目”?如何唤醒、激活他们的作文之心,让他们悟得写作所企及的“言之有物”?于是,分阶段、梯度性的日记训练由此展开。

(1)“新闻”发布,开启口头表达

在《散文重要》一文中,老舍先生提出:“散文是加过工的口语,讲话与散文原是一家人,若人人都能出口成章,把口中说的写下来,就是好散文。”这一观点准确地阐释了语言表达与习作的关系。面对总是端起架子写作文的学生,训练流畅、连贯的口语表达,并文从字顺地记录成篇,是训练的首要目标。

“听新闻、说新闻”成了七年级语文课堂必备节目。每节课的前五分钟,三位学生争相“播报”前一晚耳听的电视“新闻”。久而久之,他们的口头表达在叙聊中变得明快流利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在评论社会热点、侃谈生活万象中变得丰富通畅了。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听说“新闻”的同时,用笔记录、点评新闻。从听说到记评,生发了日记萌芽,开启日记旅程。

(2)习作推送,播下情趣种子

生活在农场的孩子有着都市学生难以比拟的优势,随时能与自然来个亲密接触,投入自然的怀抱,聆听自然的声音,感悟自然魅力。这些纯朴、清新、灵动的文字又怎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为引导学生观察、捕捉自然的生命与律动,赏读完以“春”为主题单元课文,三位学生在春的召唤下,踏着春的节拍,投入春的怀抱。漫步于“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天湖公园,徜徉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菜畦田野,再即兴秀场“春”的古诗“飞花令”,朗朗的节奏和着春韵诗意,一首稚嫩情真的《我爱军天湖》散文诗诞生于学生笔下!欣喜之余,笔者即把诗文向上海市军天湖监狱电视台推送,电视台工作人员饱满激情的朗诵传遍整个农场。写作的情趣被激发,梦想的种子已播下,篇篇日记如涓涓细流汩汩而出。

(3)专题绘摹,广开写作源泉

日记内容不只是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草树木、蛙鸣鸟叫,还有身处其中、目触所及、耳有所闻的斑斓生活。如何将这些司空见惯却又如海洋般浩瀚的缤纷生活让学生摄入的眼中,编织于笔下,成为源源不竭的日记内容?分类、有梯度的专题训练广开了习作的源泉与思维,也渐渐地消磨了学生对生活的钝感,他们会用敏锐之眼记录万花筒般的生活,使日记常写常新;他们能以纯真之言撷取生活的朵朵浪花,让日记常亮常精。如:

校园风情。当学生有目标地睁大着双眼、竖起耳朵、嗅动鼻子时,校园里的杉木竹林,花坛里的红枫草坪,窗外的雨声、室内的书声,都化为人的情感与灵魂,自然而欢快地跳入他们的日记。

人物特写。学生的目光投向身边的人物时,老师便成为他们笔中的速画像。语文老师的宽严相济、英语老师的风趣幽默、科学老师的感性可人,物理老师悉心温柔……读了总让人情不自禁地噗嗤一笑。就连平时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保安大叔、护校警察在日记里也是那般温暖而令人感动。

助力二:写之有道

从“山穷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破解“方法指导一范文解读—学生写作一讲评修改”僵化的写作模式,让学生从“山穷水复疑无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境地,笔者认为,日记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薄发须厚积,没有丰厚的写作实践积累,仅追求文章妙法、构思技巧、“凤头豹尾”等空洞、抽象的写作之道,学生自然不知从何下笔,出现“眼高手低”现象也不足为奇。通过恒久日记训练,学生有了真切的写作体验和厚实积累,才能自主感知、体会出写作之道,这种触碰心底的、自省自悟的方法,远胜于教师灌输式的被动接受。唯有此学生才能写出富有情趣、极具个性的好文。

(1)在“日记接龙”中学会素材积累

练习之初,时有学生感到迷茫,天天写日记,写着写着会觉得内容枯竭,似乎写不出什么了。为化解这一尴尬,一本厚厚的、封面标有“铁三角”字样的日记本挂在教室。在老师的引领下,三位学生每天在“贴三角”日记簿上轮流、接龙式地记叙当天故事,并签上自己的笔名。老师则每周或以批语,或写下水日记的方式参与其中。轮到自己写,每个人首先迫不及待地欣赏前几篇日记和老师的批语,而后思有所晤、有所期地完成日记。一本厚厚的接龙日记不仅见证了学生成长的足迹,更让他们在相互分享、互为示范、彼此超越中养成素材积累的习惯。

(2)在“新作发布”中学会卒章显志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笔名为“苍月”的学生的日记脱颖而出,语文素养较高、作文功底不错的她获得了师生认可,并赢得“未来小作家”美誉。老师倡导每月一次“苍月”佳作欣赏。于是,但凡有好文诞生,三人总以她为中心,围坐讨论分析,侧耳倾听思考,有啧啧赞叹的,有心生羡慕的,不亦乐乎,小小教室俨然成了“新作发布”的会场。随着发布次数增加,其他两位学生恍然顿悟,“苍月”日记取胜的原因在于文章的“神魂气韵”。她能从平凡小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会从普通对话里捕捉深刻含义;能从日常活动中思悟成功得失……通过“新作发布”,他们终于明白,原来写文章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在“情境回放”中学会细节描写

日记训练中,“奋斗”少年曾与老师有如下对话。

生:不知怎样描写具体?写的日记像流水账似的。

师:平日最喜欢什么运动?

生:打篮球。

师:能将打篮球的每一个动作在脑中慢镜头地回放一遍吗?

生…….边拍球边跑到篮球架下,双手捧起篮球,纵身向上一跃,将球投入网内。“嘭”的一声,篮球砸到框架边又被迅速弹飞回来……

师:看!动作描写多么潇洒精准啊,我仿佛看到操场上那个活力四射的篮球少年……

因为“情境回放”,“奋斗”少年的日记《篮球,我的最爱》获得喝彩,日记《扫墓》更让人感动得泪眼婆娑。他告诉老师,站在妈妈的墓前,妈妈昔日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关切疼爱自己的琐琐碎碎像放电影似的,在眼前一幕幕地闪现。流着眼泪写完后,仍是沉浸在无限的悲伤与怀念中。

(4)在“赏评互批”中学会谋篇布局

曹文轩说过,未经凝视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未经凝视的写作是单一、浅显的。同理,日记只写不评,对于学生来说毫无长进。每天三篇日记,无论内容精彩与否,都会来一段心灵对话的批语,写两行激励赞扬的点评,日记既训练写作,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通道;无论构思新颖与否,都会用心赏评,或写几句参考l生的开头结尾,或把脉问诊文章的层次结构,或建议采用效果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此一段段点评,一页页批语,无声地启示学生文似看山不喜平,精心的谋篇布局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掌握了作文之道,三学生开启了日记互改的模式。他们认真的态度,专业的批语绝不逊于老师水平。无需口口传授,通过一圈一画、一赏一评的日记互批,写作的构思之道便见分晓。

助力三:抒之有情

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人情练达即文章”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作文亦是如此,无情感则无灵魂。然而实际上,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要引导学生树立“作文即做人”的写作观,就应该以日记为载体,以真情为目标,选择适切方法,利用适切时机进行训练。学生通过日记练习逐渐感悟,写作的真谛是真情,文章的灵魂是情真。当我们怀揣一颗滚烫的心,带着一双明眸的眼,就会发现平凡的小事藏有理趣,平淡的生活蕴含大爱。“人情练达即文章”,唯有自然流露的真情,方能打动自己,更能打动读者。

(1)以日记叙述真情

足不出户的几个月,感动无处不在,真情时时涌现。“云端共舞”的每节课,总能传出如山泉般清亮的声音,那是学生在以日记的方式,或叙述“空中课堂”的故事。鉴于本文篇幅,仅摘录片段为例。

片段一:

早上七点半左右开启电脑,搜素“上海微校”,出现的结果让我傻眼了。咦,昨天的网页哪去了?我一边往下翻找,一边苦恼地抓头挠耳……语文课上,我一边赞叹诗词之绝妙,一边因为笔记的速度赶不上而唉声叹气……英语课,我愣是不知道老师讲的哪篇课文,呆滞的状态维持了二十分钟,后来才知道,课本页数翻错了……哎,云课堂遭逢的种种,不禁让我处处深思,终究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和怠慢啊,我身上竞有这么多地方需要进步和成长,云课堂还真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片段二:

我正在房间奋笔疾书,突然听到屋外有人呼喊,心生疑惑地走出房门。只见几个戴着口罩,手持额温枪的人立在门口……几秒后,男子微微眯眼凝视仪器,再三确认后报备:“36.8摄氏度”,他身边女子闻言,即刻认真记了下来:“有点偏高,属正常范围。”……那行人礼貌告别:“要做好防护啊。”便匆匆去了别家。看着他们离去身影,我蓦地无比坚信,疫情一定会被战胜!因为有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人在尽职尽责,在我们身后默默守护……

“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这些朴实细腻的文字是学生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们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抑郁、孤闷的疫情期间,赏读他们的日记,不禁使人心境澄明,神清氣爽。

(2)以日记抒怀生命赞歌

线上教学是为了阻挡疫情的侵扰,但不能将逆行抗疫、可歌可泣故事阻挡于门外。特殊时期,学生成长和生命意义摆在了教育者面前,让学生拿起笔叙述抗疫故事,抒怀战疫真情,既达成了生命教育的情感目标,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在是日记训练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市“空中课堂”统一的教学步骤,笔者设定系列日记主题,指导学生以我笔写我心,以我心抒我情。学习诗歌单元,学生用稚嫩纯朴的诗歌《致最美的人》唱亮“疫”郁的心。复习现代文专题,半命题日记《空中课堂让我____》是情真意切。按照议论文要素,收集“无双国士钟南山”材料,畅怀抗疫感想,学生写下如是感言:耄耋老人钟南山言行告诉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险阻,都应该像前辈一样,去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记叙以“关注眼前的人与事,捕捉当下的情与思”为主题的日记,“宅家防疫小故事”便娓娓道来。就这样,—篇篇抒怀“疫”情的日记流淌于学生的云端笔尖,也奏响了珍视、敬畏生命的赞歌!

综合上述,一言以蔽之,日记,日记,需每天思、日日记。唯有此,写作才可质跃,厚积方能薄发!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培育了日记的习惯和能力,锤炼了我们的心志与毅力,便拥有更为丰富、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素材积累写作兴趣写作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高中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途径研究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