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方法
2016-07-28罗淞
罗淞
[摘 要]素材的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而这些材料必须来源于实际,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积累。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说起,锻炼语言组织能力;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亲眼所见中搜取材料;从真人、真事中流露出真情实感;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注重学生写作后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80
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已成为学生的一块心病,一说起作文,学生们就不约而同地犯起“头痛病”。问起原因,一致认为:没什么可写,写起来几句话就写完了。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说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的,让人为之惊叹。为什么说与写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把写作文看作是一件过于神秘和艰难的事,从心理上有一种障碍。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注重平时的积累很重要。
一、从自己说起,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平时学的课文、看的书报等,在他们心目中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人家那些文章的词语、句子咱们想都想不出来,更不要说写了。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心理造成了一种错觉:写作文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首先从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在写作之前,首先让他们把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按一定的顺序讲给大家听。比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个训练题目是《记一次家务劳动》,这在学生生活中是常常发生的事,我就先讲一个我的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针对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去想、去说。结果整整一节课,学生们不仅十分踊跃地站起来说,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讲得非常生动、形象。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小学生虽然刚刚学习写作,但在潜意识中,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已经在慢慢发展,只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把这些能力挖掘出来,进而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亲眼所见中搜取材料
学生在写作中,大多会有这样的毛病,那就是看了许多书报后,当教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他们就在头脑中努力去搜寻、去构思,然后像编故事一样去编写一篇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教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事情,尽量在真实的事情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重要情节,写出具体情况。
我在指导《家庭趣事》这篇作文时,首先让学生去想自己家庭中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不准瞎编乱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而且在这个家庭中肯定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我让他们把这件事按当时发生的经过一步一步写出来:什么原因引起的?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没想到这次作文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个个都写得妙趣横生,语言生动、活泼。这就充分说明,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事,学生们写起来就会非常自然流畅,不会再无话可说了。
三、从真人、真事中流露出真情实感
学生的感情是非常纯洁、非常幼稚的,即使是很小的事,在他们的感情世界中也可能会引起强烈的震动。一次学校组织观看电影《背起爸爸上学》,当银幕上出现石娃过河时因为怕把仅有的一双布鞋弄脏而脱下来挂在脖子上,当穿着很土气的石娃背着偏瘫的爸爸过河去县城读师范时,教师们不约而同地都在抹眼泪,可在坐的千百名学生却发出了一阵阵小小的笑声。从这件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有写发生在自己或熟悉的人身上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们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感觉,才会写出他们当时的心理,当时的感受,笔下才能有优美的语句。
四、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每天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是最佳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因为要写的日记的内容很多,小学生可写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他们就能够写出真实的事情。比如,我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后,或让学生做完一次大扫除后,都让他们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通过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写作后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好,就能激励学生敢于写作文、乐于写作文,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应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他。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写得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他作文的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如果你能够多抽一点时间看书,并认真做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综上所述,写作是一门艺术。但作为刚刚学习语言组织、学习篇章结构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把一句话说得通顺、流畅;把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把一件事完整、具体地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他们写出真实的事情,让他们从小把根扎牢、扎好。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