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地方产业集群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策略研究
——基于江苏地区高校有效专利的现状分析

2022-04-18宋玉梅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集群江苏专利

宋玉梅,罗 钧,曾 含

(南京大学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言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与某一产业有关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我国现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廉劳动力和土地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多数产业集群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1]。因此,如何引导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实现创新技术的精准对接,促进产业链合作,是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方向。已有研究表明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其科研创新活动对产业或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4]。2017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正式出台[5],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纷纷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实现从科研创新到技术产业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1 研究述评

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丰富,主要可总结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6-9];(2)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构建[10-12];(3)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搭建[13-14];(4)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具体实施案例分享[15-16]。上述研究多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内循环角度展开论述,服务主要围绕高校的科研管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对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如何面向产业集群开展服务,实现高校科研创新的外循环,近年来逐渐引起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罗时进[17]以苏州地区为例,从图书馆资源集成和服务整合角度,提出高校图书馆可契合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类型服务;张善杰等[18]从产业技术创新对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角度研究,指出支撑区域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拓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有研究中亦有基于专利分析,对产业集群创新主体之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19],产业集群成员间技术相关性[20],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及产业集群技术核心的研究[21]。国外相关研究中,Aportela-Rodriguez等[22]通过对西班牙3所学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于121家孵化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指出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科技园区中孵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存在正相关性;Nishimura等[23]通过对日本产业集群项目中229家中小企业的数据调研,指出同一区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研究型大学合作,有利于专利申请数量及质量的提升。前述研究中鲜见从宏观层面基于一定区域的不同产业集群与高校科研创新技术相关性的研究。本文即基于此,以江苏地区高校有效专利的现状分析为依据,引入国民经济分类作为参数,从科技创新技术供需角度对标江苏各地区产业集群进行相关性分析,力图从宏观层面探讨高校创新技术—地域—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以期从面向地方产业集群服务角度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献计献策。

2 数据获取

以incopat数据库为检索源,通过“AP-ADD=江苏 and AP-TYPE=(u)”进行检索,筛选出有效专利。同时以江苏省教育厅网站中公布的143所普通高校[24]为检索对象,按照江苏省13个地级市进行不同地区数据的筛选和校准,对于在2000年以后曾有过改名的高校,将其历史曾用名一并作为申请人进行检索合并,确立研究数据集,研究数据集包含江苏地区所有高校有效专利数据集和13个地级市高校有效专利数据集(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25日)。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总体状况

143所江苏省内普通高校中有119所高校持有有效专利,江苏地区高校持有有效专利总量达108 504件,其中持有有效专利数量>500件的高校有48所,占比为33.57%;排名Top10的高校主要为重点研究型大学,持有有效专利数量最高的为东南大学(9 296件),南京林业大学(6 222件)、江南大学(5 632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 459件)、江苏大学(5 001件)分列2~5位;排名前10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南京地区,其他如位于无锡的江南大学、镇江的江苏大学、苏州的苏州大学,以及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有效专利持有量较高(见表1)。

表1 江苏各地区高校持有有效专利排名Top10

江苏地区职业技术类教育分布广泛,特别是苏南地区职业技术类教育依托地方产业发展,着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技术行业相关企业合作紧密,从职业技术类院校有效专利持有现状可见一斑。在有效专利数量>500件的48所高校中,职业技术类院校有11所(见表2),共计持有有效专利9 124件,占总数的8.4%。其中排名最前的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持有专利1 235件,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 229件)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 204件)持有有效专利均过千。

表2 职业技术学院类高校有效专利排名Top11

江苏各地区高校有效专利持有情况如表3所示:南京地区因在高校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有效专利持有总量远远高于江苏其他地区;无锡、苏州、常州、镇江等苏南发达地区有效专利持有量排名靠前;苏中地区的扬州、泰州、南通因高校数量及经济发展体量较小,有效专利持有量相对较低,泰州高校有效专利量仅为753件;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及宿迁等5市中徐州因高校数量多,有效专利持有量较高,有近7 000件。从校企合作情况看,江苏地区校企合作专利有5 453件,校企合作率为5.03%,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南通、连云港6市校企合作率超平均值。苏南地区苏州校企合作率最高达5.71%,常州的校企合作率最低仅为2.97%;苏中地区虽然有效专利持有量不高,但南通的校企合作率高达9.52%,排名第二;苏北地区校企合作率相对较低,只有连云港高校数量少,专利持有量低,而校企合作率却最高达11.86%。从校企合作率可以看出,南通和连云港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展情况较好,地区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频繁。

表3 江苏各地区高校持有有效专利及校企合作情况

3.2 有效专利维持时间分析

有效专利维持时间长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利的质量与市场价值,维持时间越长,说明专利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高校有效专利的维持程度受到地方各级政府及高校专利资助政策的影响。从前几年江苏省高校专利资助政策看,一般高校会对专利申请前3年的年费予以一定资助。如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专利基金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专利基金对每项国内发明专利给予2 000元的申请资助和2 000元的授权奖励,并且支付发明专利授权后3年的年费。因此,专利申请前3年,发明人只需要付出极低的维护成本,再经过1~2年的意向转化后,部分专利成功转化,部分专利失效,真正有价值的专利一般维持在5年以上。

将有效专利维持时间分为3年以内、>3~5年、>5~10年以及10年以上这4个阶段。从图1中可以看出,江苏地区高校维持在>5~10年的有效专利占比33%,共计55 025件;占比最高的是>3~5年的有效专利,有55 655件;维持10年以上的专利有5 820件,仅占总数的3%。校企合作有效专利中维持在>5~10年的专利占比为39%,维持10年以上的专利占比7%,均高于高校总体有效专利对应时间段的百分比。可见从科学研究的起始阶段就应该积极寻求具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搭档,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权属分配机制,更利于科技成果的申报、成果评价与鉴定,以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图1 总有效专利(左)和校企合作有效专利(右)维持时间分布情况

从江苏各地区高校有效专利维持时间看(见图2):南京地区因有效专利基数大,4个时间段的专利量均遥遥领先;除无锡地区外,苏南地区专利>5~10年维持率均高于全省高校平均占比的50.7%,其中镇江地区高校专利维持在>5~10年的比例最高为68.9%,这与镇江地区高校知识产权有效的管理、服务、运营与转移转化密切相关,从江苏大学于2019年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TISC)项目资质,江苏科技大学于2020年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可见镇江地域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苏中地区>5~10年维持率极不平衡,其中泰州维持率仅为7.17%,而南通虽未达到高校维持率的平均数,但也有47.8%;苏中、苏北地区淮安、盐城、泰州、连云港、宿迁等地的高校均无10年以上的有效专利,盐城和连云港地区维持在>5~10年时间段的有效专利占比率较高,与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有关。这两座城市位于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与创新需求高密切相关[25]。

图2 江苏各地区高校有效专利维持时间情况

3.3 有效专利国民经济行业与地方产业集群相关性分析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作为加强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评价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区产业发展与专利活动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研究,可以促进专利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实现专利与产业的对接[26]。

根据有效专利的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统计(见图3),江苏各地区有效发明专利主要集中于仪器仪表制造业(C40),通用设备制造业(C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专用设备制造业(C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和医药制造业(C27)等领域,上述7个行业的有效专利量占总量的67.8%,专利布局行业集中度较高。南京地区高校在仪表仪器,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等制造业领域布局明显;苏州和无锡地区高校分别在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和医药制造领域的有效专利量领先;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领域镇江地区高校持有量最高,此外镇江地区的金属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有效专利数量也较高;纺织业领域的有效专利以苏州、无锡和南通地区高校持有为主。

图3 江苏各地区高校有效专利国民经济行业分布情况

对照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27]中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纺织产业集群以无锡(以高性能纺织纤维、品牌服装为主)、苏州(以高性能纺织纤维、高端织造为主)、南通(以高端织造、品牌家纺为主)三市为主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这3个地区高校在相关领域的有效专利布局相对完善。对于在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方面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扬州地区而言,高校有效专利布局与地区产业发展匹配度不够,与扬州地域高校在该技术领域的优势学科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扬州地区毗邻的镇江地区高校在船舶运输设备领域有效专利布局明显,两地区可加强创新合作。

2018年江苏省政府《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8]中指出,要努力在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等地区打造形成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但从医药制造业领域有效专利布局主要在南京、苏州、无锡地区看,苏南地区高校在生物医药领域应加强与泰州、连云港地区生物医药公司的创新合作。工程机械涉及不同设备制造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从高校有效专利主要分布在南京、徐州、苏州地区高校看,这些地区的企业可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则由国家电网、南瑞集团等相关实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的公司形成产业集群,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大与该类企业的合作双赢,面向需求从技术研发的起始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占位。其他地方产业集群,如物联网、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核心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等因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无法精确匹配,需要从子技术领域进一步细化映射才能够更加精准把握高校有效专利与具体产业集群间的内在关系。

3.4 有效专利的转让许可现状分析

《专利法》中规定专利权可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转让,专利的许可是指专利权人授权他人使用其专利,从中收取专利许可费。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形势下,专利的许可和转让已成为衡量高校专利质量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

江苏地区高校有效专利转让情况见表4,在全部108 504件有效专利中,涉及专利权转让许可的专利共12 843件,占总数的11.8%。从具体地区分布看:南京、苏州、南通、镇江、盐城等地区高校有效专利转让许可率高于平均值,其中南通地区的转让许可率最高达18.4%,盐城列第二位;苏南地区苏州、常州、镇江工业发展成熟,专利转让许可率相对较高;工业发展后起的淮安、扬州、泰州及宿迁地区的转让许可率相对较低。从各地区转让许可专利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仍然以仪器仪表制造业(C4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通用设备制造业(C34)与医药制造业(C27)为主,南通地区产业发展特色明显,转让许可的专利主要为纺织业类。

表4 江苏各地区有效专利转让许可及国民经济行业Top1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江苏地区高校有效专利持有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1)各地区高校数量存在差别,如南京地区普通高校有45所,其中持有有效专利的高校就有39所,而泰州、宿迁地区分别只有3所和1所普通高校,有效专利持有量存在明显差别。(2)高校的类别以及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存在差别。根据统计,持有有效专利排名Top10的高校均为研究性重点大学,省内两所“985工程”高校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均地处南京;徐州地区的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虽处于同一地区,但因为工科类院校与师范类院校的区别,有效专利持有量存在天壤之别,优势学科从一定程度直接影响了高校专利持有情况。(3)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构以及地区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等各种因素相关。如苏南地区高校专利的转让许可率相对较高,职业技术类高校有效专利的持有数量排名靠前。

5年以上有效专利的维护成本明显提高,有效专利维持率的高低除与高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外,也与高校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镇江地区江苏大学与江苏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完善,镇江地区高校专利维持在>5~10年之间的比例最高为68.9%,是最好的佐证。校企合作类别的有效专利维持时间要明显高于高校自身、高校与高校合作、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个人合作申请的专利,从侧面反映出以产业需求驱动进行的技术研发,申请的专利其价值度更高,技术创新更持久。

从有效专利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分类特征明显的行业与地方产业集群确实存在对应关系,表现比较明显的为江苏省13个产业集群中的纺织类、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类、生物医药类与工程机械类等,确实与相关地区高校持有有效专利以及专利转化许可呈正相关性。说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确实能够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地方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又能够反哺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从而形成技术与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4.2 服务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江苏地区高校有效专利持有现状,及其与产业集群的相关性分析,可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宏观层面统筹协作,优化服务路径,实现层次化、精准化服务提供依据。

(1)面向地方产业集群,建立统筹协作的区域性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联盟。

江苏地区高校有效专利持有的不平衡性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带来了机遇。笔者通过前期调研江苏地区已建立的7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和11家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基地,发现上述机构服务主要还是面向校内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培训,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知识产权决策支持,嵌入科研流程的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针对校外面向地区和具体产业或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有限。当前在江苏地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成立初期,可放眼整个江苏地区产业集群,借助江苏地区高校已有相关联盟,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等,与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通过联合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地区高校结合各自学校的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形成面向各自地区产业集群的大联盟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通过建立面向地方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力度,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与平台建设,建立有效服务联动机制,形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合力,从服务层面有效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破产业集群发展的地区壁垒,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化。

(2)构建以需求为导向,贯穿地方产业集群创新链的知识产权信息精准服务。

已有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均指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是制约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29-30]。从校企合作有效专利维持时间高于高校其他专利类型可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其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及经济价值更高,这也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了思路。一方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应在对高校知识产权资源宏观把握的情况下,发挥高校知识信息服务数据标引优势与学科专业资源优势[31],明确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团队、核心创新人员,加强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从显性需求收集,到隐性需求发掘,通过专利技术领域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分类关联映射方式的研究,双向寻求研究技术与具体企业或产业的关联。另一方面应从产业集群的创新链出发,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定位产业上游、中游及下游,基于知识产权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筛选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冠军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前述高校有效专利与产业集群对照分析的基础之上,可进一步明确服务方向,细化服务路径,面向产业集群创新链,为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融合提供精准化服务。

(3)面向地方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可依的知识产权信息战略研究。

地方政府的任何一种支持行为对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合作营销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2]。江苏省《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33]《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34]等一系列面向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对于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一系列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背后都需要相关的信息服务支持和决策支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的进程中,应把握机遇,为知识产权政策性的区域布局提供服务,不仅要面向技术和产业等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提供服务,更应从宏观层面进行知识产权政策性研究,只有调整格局,通观全局才能对产业发展格局了然于心,成为技术创新整个环节链中不可或缺的纽带,从而真正为地方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服务。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当前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更需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性使用国民经济产业分类进行技术相关性研究,后续还需进一步细化,建立具体映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集群江苏专利
专利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江苏
专利文摘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