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例罕见转移部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临床特点
2022-04-18雷玲玲赵学科徐瑞华魏梦霞范宗民胡景峰杨苗苗郭贵周高社干周福有王立东
雷玲玲,赵学科,宋 昕,徐瑞华,魏梦霞,李 贝,范宗民,胡景峰,杨苗苗,罗 宏,郭贵周,高社干,周福有,王立东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 是指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部上方1 cm至下方2 cm范围内的腺癌[1],其临床症状、地理分布等均与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相似,因此常被我国肿瘤学家称为“姊妹癌”。近年来,AEG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而术后复发转移是患者高死亡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AEG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肺、胃和食管,但临床也会有少见转移部位的AEG患者,而有关这些少见转移部位的AEG多为个案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2例罕见部位转移的AEG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AEG罕见部位转移的临床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资料来源
122例清晰记录罕见转移部位的AEG患者均来自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诊疗与随访信息数据库。纳入标准:①临床、诊疗及随访信息均齐全;②病理明确诊断为AEG;③明确记录转移部位。122例AEG患者确诊时间在1974年12月至2018年9月。其中,男性90例,年龄41~79(59.044±8.887) 岁;女性32例,年龄24~86 (58.375±11.469)岁;男女比2.81∶1。
1.2 随访
本研究的随访主要通过书信、电话、入户调查和村医询问等方式进行,患者出院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二年开始每年1次,最后一次随访为2020年12月。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或研究结束。122例AEG患者中,成功随访109例(89.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122例罕见转移部位AEG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用 Kaplan-Meier法绘制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AEG患者发生罕见转移部位分布
AEG患者罕见转移部位中,腹腔转移最多(18.03%,22/122),其次为骨(16.39%,20/122)、脑(12.30%,15/122)、肠道(9.02%,11/122)、腹壁(9.02%,11/122)、乳腺(5.74%,7/122)、胰腺(4.92%,6/122)、子宫(4.10%,5/122)、胆囊(2.46%,3/122)、盆腔(2.46%,3/122)、膀胱、腹股沟、卵巢、肾脏、输尿管、胸腔、纵膈均为1.64% (2/122)等,而脾脏、气管、肾上腺、声带、心脏仅均见1例。
2.2 罕见转移部位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22例罕见转移部位AEG患者男性远多于女性,高发区患者远多于低发区,肿瘤家族史阳性患者多于阴性,Ⅲ+Ⅳ期患者远多于Ⅰ+Ⅱ期。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罕见转移部位AEG患者家族史阳性与阴性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性别、年龄、高低发区和临床分期分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122例罕见转移部位AEG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AEG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3],在较早临床分期和最有效的治疗下其5 a生存率仅为50%,超过40%的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转移或复发,而转移后的生存期通常不到6个月[4]。肿瘤发生转移的机制很复杂,目前被国际学者广泛接受的肿瘤转移途径有直接蔓延、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相关研究表明,腺癌容易发生血道转移,但动脉壁较厚,且管内压力较高,所以腺瘤细胞多经静脉系统入血发生转移,最易转移到肺、肝[5]。而临床会见到罕见转移部位的AEG患者,修光宏报道了1例AEG附睾转移的患者[6],徐香兰曾报道1例AEG患者术后发生了鼻尖转移[7],解广玉报道了1例AEG术后切口皮肤转移的患者[8],张逊等报道了1例AEG术后腹壁转移的患者[5],李仕全等报道了1例AEG并发脾转移的患者[9]。但这几项研究均为个案报道,无法探讨AEG罕见转移部位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本研究共纳入122例AEG罕见转移部位患者,是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的报道。除常见转移部位外,AEG罕见转移部位依次为腹腔、骨、脑、肠道、腹壁、乳腺、胰腺、子宫、胆囊、盆腔、膀胱、腹股沟、卵巢、肾脏、输尿管、胸腔、纵膈、脾脏、气管、肾上腺、声带、心脏。AEG发生腹腔、胸腔、纵膈、盆腔转移多为种植性转移,相对常见。而骨转移多在晚期AEG患者发生。大脑因有血脑屏障的存在,AEG发生脑转移的概率要远低于其他远处器官转移,虽然AEG发生脑转移的概率不高,但恶性程度高,AEG脑转移的大部分患者会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一般在3个月内。AEG发生胰腺、子宫、胆囊、膀胱、卵巢、肾脏、脾脏转移多为血道转移,且往往由静脉系统导致全身器官转移。当然,不少学者认为脾动脉自腹主动脉分支呈锐角、脾输入淋巴管道较少,且脾脏有强烈的免疫功能,这些均不利于癌细胞入侵、生存[10]。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当AEG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脾转移[11]。
而本研究中AEG发生腹壁、腹股沟、输尿管、气管、肾上腺、声带、心脏转移,这在临床确实罕见,故易出现误诊及漏诊。这提示临床医师,在原发肿瘤切除后,若内脏或体表出现不明结节,应考虑是否为原发肿瘤转移。
本研究发现肿瘤家族史阳性是AEG罕见转移部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这与本团队之前研究结果一致[12]。肿瘤家族史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可能较阴性早[13],但肿瘤家族史阳性患者平时更注重饮食、生活习惯,定时做体检,更乐意关注AEG的发生与发展,并积极配合医生,做到早诊早治,这也许是他们生存较好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依次罗列了AEG罕见转移部位,还提示肿瘤家族史阳性是AEG罕见转移部位患者的保护因素。单纯罕见转移患者经早期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后,可大大提高其生存期,这就提示临床医师在AEG患者复查时,除了关注常见转移部位外,上述的罕见部位也要进行常规检查,并特别关注来自高发区、肿瘤家族史阳性、中晚期的男性患者,做到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