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上“云”,冬奥报道的科技力量

2022-04-18王郁桂楷东

中国记者 2022年3期
关键词:转播冬奥赛事

□ 王郁 桂楷东

奥运会作为人类规格最高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已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样也为全世界新闻媒体、记者同题报道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竞技舞台。笔者从参与、观察冬奥会赛事报道中体会到,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体记者手中频繁出现的“黑科技”“硬科技”装备,不仅方便了媒体采集、制作和传播,更为媒体转型提供了一次绝佳的“竞技舞台”和大练兵机会。

硬核装备成标配,“超高速相机”“8K直播”等黑科技功不可没

随着AI、5G、VR/AR等新技术的更新迭代,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笔者注意到在参与本届冬奥会报道的媒体当中“黑科技”“小神器”等硬核装备纷纷亮相。一线参与报道的记者多了许多小巧便捷的采访包,包括云台电脑、可视化相机、VR/AR等新装备。

而一些超硬核的黑科技报道神器不仅为媒体抓取新闻提供了更多可能,冬奥会也因为有了这些“神器”的加持变得格外热闹。比如,2月7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参赛选手之间多次出现碰撞和意外。最终裁判员回看视频系统,认定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冠、李文龙摘得银牌。赛后,“谢谢猎豹”更是冲上了热搜榜。

笔者了解到,“猎豹”全称“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一款特种摄像设备,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本届冬奥会是它的首次亮相。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中,运动员速度可达到每秒15至18米,约等于时速50公里,顶尖运动员速度可达时速70公里。而“猎豹”设计技术标准能达到每秒25米,约等于时速90公里。不仅快速敏捷,而且还可以根据直播需要,实现加速、减速和超越等动作,从而更加灵活和随意地捕捉速滑比赛中的各种场面。

除了“猎豹”,总台的技术团队还为8K直播系统开发了一套AI图像处理系统,让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以“时间切片”的方式呈现。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月8日上午,在谷爱凌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三枚金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转播中,正是在“时间切片”技术的帮助下,观众通过视频回放,直观地看到谷爱凌仿佛拥有了“分身术”,从起跳到落地,多个身姿组成的腾空轨迹在同一画面中定格。可以说“超高速相机”“8K直播”等黑科技在本届冬奥会报道过程中功不可没。

同题报道出新意,冬奥为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竞技舞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新鲜资讯的了解显得更加迫切,尤其是对可视化、互动性等多元方式展现的新闻有更大的期待。

在同题报道的时代,尤其是对冬季奥运会这样的世界性赛事,国内外各路媒体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也各显神通,力求突破创新,可以说冬奥会不仅为媒体同题报道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擂台,更为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竞技舞台”。

笔者认为,传统的记者采访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交流,受时间、空间及疫情等因素影响,难免会错过许多精彩时刻,而“数字人”“虚拟”记者的上岗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可能,不仅打破了时间、空间及疫情的这道屏障,而且为多元化报道方式呈现了新的视角。例如,新华社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推出了特约“数字人”记者冬冬,“数字人”记者一上岗便引来无数关注。奥运健儿、嘉宾等知名人物通过与冬冬的交流,形成搭档。不仅对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如数家珍,而且还能第一时间传递冬奥赛事情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京奥运会的品牌宣传。

除了奥运会主媒体中心的“数字记者”冬冬,他们还推出了虚拟人航天员、记者小诤,在春节前夕,这位虚拟航天员从火星上发来一段在火星表面表演的冬奥手势舞。她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火星向人们清晰地展现了数字冬奥会的场景,她还穿梭于各大空间站,甚至是神秘的外太空,在外太空向大家报道地球冬奥会的盛况。为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

□ 图为盘点科技冬奥新科技。(制图:科技日报)

如果说“数字记者”“虚拟航天员”离大多数传统媒体比较遥远,而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加强可视化、趣味性方面的策划,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趋势。例如: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后,各家媒体纷纷推出了冬奥专版,少则一两个整版,多则可能达到六个整版,全国媒体一较高下的时刻,科技日报除了冬奥专版报道外,在2月8日头版显著位置推出了视频全媒体导读《滑雪板的科学》,充分结合不断升温的冬奥滑雪项目,围绕滑雪板的材料经历了怎样的进化过程?现代滑雪板中又蕴藏哪些神秘构造?公众通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便能轻松观看三维动画科普视频,为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全面上“云”的冬奥会,5G技术和云转播技术助力“移动优先”战略落地

在我国体育消费快速增长、体育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行,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赛事中来,如何更好地传播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也给媒体融合带来无限遐想。

比如,科技日报推出的全新客户端,开设“2022,相约北京冬奥会”专题栏目,集合各方力量进行全方位的赛事报道、科普答疑、多渠道协作等的立体化报道,突出了移动优先、强化了奥运概念,营造了奥运氛围。此外,笔者还了解到,本届北京冬奥是首个全面上“云”的冬奥会,核心信息系统实现了100%上“云”,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上。转播云的出现,根本性地改变了以往奥运会各国转播机构预定场地、筹备演播室、部署远程转播技术设施等传统采编方式。借助云计算优势,许多现场的采编工作可以转移到云上,实现远程操作,极大降低了奥运现场的转播负载。于观众而言,在5G大规模覆盖下,AR/VR设备、高清视频、短视频等为大家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全新视角的观赛体验。同时,人工智能合成视频技术对运动员动作瞬间进行360度捕捉,给观众带来更多全新的沉浸式感受。

通过本届冬奥会,我们在看到无数超越极限、团结协作、美好瞬间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媒体融合的潮流中来,数字化技术演进也给媒体融合创造出无限可能。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的那样,现代奥林匹克120多年历史,是人类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史,也是科技应用的演变史。从媒体传播的角度看,奥运正在基于数字化、技术化、智能化而焕发新的光彩。而媒体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水平,让更多人感受奥运文化与精彩。

猜你喜欢

转播冬奥赛事
本月赛事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从著作权法适用的角度谈对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