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的整合 别样的精彩
——三大央媒北京冬奥“融媒体盘点报道”的分类、效果和启示
2022-04-18张倩
□ 张倩
在当前移动传播的背景下,融媒体盘点报道不仅能有效地突出主题、集纳信息、增加宣传力度,还可以有效提升报道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三家央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融媒体盘点类报道,有效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集纳了精彩赛事和最新赛况,并呈现了从开幕式到闭幕式期间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瞬间。总体来看,融媒体盘点报道在深化主题、传递信息、议程设置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海量碎片化信息中成为引领舆论和提升报道渗透力的“利器”。
一、三大央媒冬奥“融媒体盘点报道”的分类
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央媒播发了大量的盘点类融媒体报道,时效迅速、内涵深刻、精彩纷呈,频频取得“过亿”的传播效果,成为冬奥重大节点、重要赛事、重大主题宣传的有力抓手。从报道形式来看,既有的融媒体形式几乎都可以用于盘点报道,比如微视频、视频混剪、手绘动漫、长图、图片图表、H5、海报、九宫格等等。从报道内容来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思想宣传类盘点,比如对总书记重要指示、奥林匹克精神的盘点报道。
二是精彩瞬间盘点,比如对夺冠瞬间、感人故事、友谊瞬间、团队合作瞬间的报道。
三是背景回顾类盘点,比如回顾冬奥筹备过程的报道。
四是对重要节点盘点,比如开幕式揭秘盘点、闭幕式盘点等。
五是赛程盘点,比如每日赛事预告、昨日赛事回顾、冬奥半程盘点。
六是对某一冬奥项目发展史或对某个运动员成长过程的盘点。
二、“融媒体盘点报道”的效果分析
融媒盘点贯穿了三大央媒整个奥运报道全过程,在冬奥预热、冬奥开幕、冬奥期间、冬奥闭幕等环节,全程注重以高屋建瓴的视野、深厚的理论素养、高超的创意策划及时推出盘点报道,围绕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赋予意义等操作要义,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融媒盘点报道,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颇佳。
三大央媒无一例外地高度重视报道的思想内涵,比如新华社报道全程注重反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北京冬奥会,书写奥林匹克运动冰雪传奇,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这一主题,从开幕前的《总书记的冬奥足迹》,到开幕式当天的《习近平的“冬奥情”》,再到闭幕式时的《习近平的奥运观》《梦想绽放 光耀未来》《习近平主席的北京冬奥会高光时刻》,新华社系列融媒体盘点报道生动展示出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的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总台报道《与世界同行跟着总书记共襄冬奥盛会》《一起向未来|跟着总书记一起聆听冬奥回响》,以海报组图的形式系统梳理了总书记关于办好冬奥的讲话要点。
冬奥报道期间,央媒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凭借深厚的理论素养、专业化水准,职业化报道团队,准确把握报道基调,围绕“非凡的冰雪盛会,精彩的中国答卷”主题,传递团结合作、命运与共的理念,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凸显舆论深意的融媒体盘点报道。如闭幕之际新华社播发的外宣报道《冬奥迎春晖,一起向未来》,再次盘点了中国一诺千金背后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图回顾冰雪荣耀》《原创MV筑梦》等新华社对内融媒报道多角度、多形态盘点北京冬奥的意义和价值,令人耳目一新,激发爱国热情。
▲ 20 秒高能手势运镜,带你回顾中国九金。
北京冬奥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处处体现出浓浓的中国元素,文化传播也成为央媒盘点报道的策划重点。比如人民日报报道《当冬奥遇上武侠,太酷了》《用〈西游记〉的方式打开北京冬奥会》等,以冬奥为载体,传播中国的武侠文化、武术国粹、古典文学名著等文化亮点。新华社报道《在中国古诗词里,寻找北京冬奥的“节气密码”》结合中国古诗词和节气文化,凸显北京冬奥与节气有缘,中国节气与古典诗词有缘的内涵;《中国式浪漫!用水墨诗词的方式打开北京冬奥会》结合中国水墨画和古典诗词,以汉字“冬”为主角,盘点不同的具体运动项目与抽象艺术之间的关系,充满中国文化的意境之美、底蕴之美、力量之美。
谷爱凌们摘金夺银固然激动人心,但因挑战高难度动作而无缘奖牌的羽生结弦们同样令人钦佩。本届冬奥会上,闪耀赛场的不是只有奖牌,还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敢于超越的体育精神,这样的勇气和追求,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人民日报报道《冬奥会“跌倒再爬起”的瞬间:无惧挑战,勇敢向前》反映运动员奋力拼搏的昂扬姿态;《冬奥赛场内外,这些温暖瞬间超越胜负》,盘点冬奥期间各代表团之间的友谊故事,表达“各国选手是竞争对手,更是共同挑战极限的朋友”这一主题。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报道《被一张图整泪目了!他们没有奖牌,但为祖国实现了突破!致敬所有的勇毅不屈》,一图盘点35个我国首次参与的冬奥项目,打造“突破榜”;新华社报道《冬奥会就要闭幕了,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你还记得吗?》打破“唯金牌论”“竞技运动只为赢”的狭隘奥运观,致敬顽强的拼搏精神。
盘点报道本质上是对创意策划能力的考验,好的创意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主题阐发主张、展现精彩,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整合效果,有效解决移动传播中信息泡沫化难题。如新华社报道《盘点新星:青春力量 势不可挡》,聚焦年轻运动员敢拼敢赢的竞技瞬间,让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焕发勃勃生机;《回顾冬奥家长们见证运动员夺牌的感人瞬间》呈现冬奥健儿家属对他们十年磨一剑的支持与鼓励,在子女夺牌瞬间感同身受,激动万分的动人场景。总台报道《央视新闻DJ 上线!点击收听冬奥原声大碟!》,以音频盘点的形式记录了总台DJ用特有的方式为运动员加油,打造冬奥赛场上冰雪战歌的燃情瞬间。
传递信息是盘点报道的初衷,体现出其务实性的一面,通过盘点的形式可以有效聚焦某一主题或某个过程。如新华社报道《忧愁河上金桥渡 热爱可抵岁月长——“葱桶组合”自由滑比赛全记录》以盘点报道的形式回顾了“葱桶组合”隋文静、韩聪以239.88分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的全过程。从赛前指导到第一个动作,从“必杀技”频出到曲终谢幕,从夺冠时喜极而泣到多次艰苦参赛的历程,以最直观的镜头语言回顾赛况、盘点过往,留给观众无限的感慨。总台报道《冬奥金牌全纪录》以“时间线”的形式简要记录本届冬奥期间100多枚金牌的归属,主题集中、形式简洁。
盘点报道为讲好中国故事探索出新的路径,盘点报道中的故事形式更简洁、主题更集中、论证更有力,通过盘点报道可有效突显传播意图。新华社报道《致敬十大老将: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青年一代崭露头角、闪耀光芒的同时,聚焦那些“逆行而上”的老将,讲述他们用坚守与热爱书写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北京冬奥志愿者的十二时辰》,用镜头记录多位志愿者的一天,讲述“Z世代”青春阳光、温暖冬奥的故事。
三大央媒融媒体盘点报道综合效果亮眼,由其内在规律性决定。
融媒盘点报道与传统文字盘点最大的不同在于形式美感,对编辑加工、视觉逻辑、叙事模式、包装制作都有较高的可视化要求。比如人民日报报道《骄傲收藏!北京2022年冬奥会图鉴》以手机横屏长图的形式,盘点了北京冬奥会期间的精彩画面,重点展示中外健儿拼搏赛场的精彩镜头。新华社报道《不容易!一张图看清北京冬奥情!》以虚实结合的长图形式回顾了北京冬奥申办过程、介绍了三个赛区多个场馆的美丽与壮观;《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我们说到做到》,用十张海报和十个金句,集中展示中国如何付出巨大努力筹备冬奥的故事,彰显“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大国担当。
时效性是考量融媒体盘点报道的关键要素。冬奥进程环环相扣、时不我待,融媒盘点报道需要编辑记者深度了解冬奥进程和赛况,能及时开展热策划并能快速加工生成产品。北京冬奥期间,新华社充分利用通讯社的流程优势、制作优势、发稿优势、人才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时效迅捷的优秀产品:《冬奥开幕式主题曲,你不知道的9个秘密!》在开幕式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即播发揭秘报道,充分利用开幕式热度,加深观众对开幕式的深度了解;《苏翊鸣:决赛会用更高难动作冲击高分》在2月6日资格赛之后、7日决赛之前抢发盘点报道,回顾了苏翊鸣在资格赛上的表现和其成长过程,成功收割热门运动员第一波流量;《奥运盘点:他们点赞北京冬奥》在闭幕式当天推出,在舆论热度再次进入高峰之际,让各国运动员的点赞,再次凸显冬奥的成功;《冬奥会将留给我们哪些“礼物”?一起来了解》在闭幕式之后的第二天即播发,深度探讨冬奥对我国体育、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长期影响。
融媒盘点报道深度契合轻量化传播要求,如何以简洁、直观、富有美感的形式表达主题、集纳信息,十分考验编辑对冗杂信息的编辑制作能力。人民日报九宫格图片报道《骄傲!冬奥奖牌九宫格达成》、混剪视频《20秒高能手势运镜,带你回顾中国九金》,在闭幕之际轻量化复盘中国金牌榜,盘点本届冬奥会中国获得的9枚金牌及其对应项目的详细情况。新华社报道《一图看懂历届冬奥中国速滑男子500米拼搏之路》以曲线图表形式展示了中国速滑男子500米项目从1980年参赛至2022年夺冠,在11届冬奥会中不断缩小和冠军的差距,成绩排名螺旋式上升的历程,令人对其发展进步一目了然。
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报道与传统新闻写作有很多不同,私密阅读场景之下丰富的情感化表达就是其中之一,情感化表达让融媒报道更具人格化和个体化叙事的风格,是提高用户黏性的有效手段。新华社收官盘点报道《17天浓缩成158秒,好暖!》《冬奥闭幕,请记住这些破防瞬间》《梦想指路》即是情感化表达的经典案例,报道简要回顾冬奥会期间赛场内外的动人场景和燃情瞬间,期许未来。人民日报收官报道《谢谢你!献给北京冬奥会的纪念短片》深情记录了北京冬奥为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燃情瞬间,抒发惜别怀远之情。
□ 中国式浪漫!用水墨诗词的方式打开北京冬奥。
北京冬奥期间,央媒将常规盘点与特色盘点相结合,以丰富的视角积极设置议程、引领舆论,效果显著。以新华社报道为例,每日常规报道《7日看点丨短道英雄再冲金 单板天才欲夺牌》《10日看点 | 中国雪上冲击两金 羽生能否绝地反击》,新媒体个性化盘点《张扬冬奥100秒|“神仙打架”!花滑男单自由滑即将开赛》,从热点前瞻、复盘、热点引领的角度设置议题,满足观众分众化需求。人民日报在春季开学之际播发《收藏!这是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结合开学的舆论契机,从盘点奥运健儿奋力拼搏的角度,鼓励学生群体勇敢追梦。
冬奥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盛宴,它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国家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贴近现实生活的盘点报道让北京冬奥更有存在感、亲切感。新华社报道《智能冬奥、绿色冬奥 不少“黑科技”来自长三角!》通过盘点黑科技体现长三角科技发展实力和创新能力;《冬奥会火热进行,这些法律盲区要注意“扫除”》从受众涵养角度,科普版权意识,提升国民素养。人民日报“夜读”盘点《看过这届冬奥会,才知道高手做事有多拼》,讲述运动健儿们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带给人们的启示,如心灵鸡汤一般给人带来深度思考。
三、北京冬奥“融媒体盘点报道”的启示
整体来看,三大央媒在北京冬奥期间播发的“盘点报道”既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又能适应融媒时代情感化表达的需求,既体现出较高的信息价值又满足了融媒体轻量化、可视化、集约式、碎片化的表达需求。在当下传播生态中,通过盘点类融媒报道可以将新闻报道与当前的融媒体发展成果相结合,在守正创新的主题之下,通过“创意”赋予碎片信息以“意义”,并有效强化信息“把关人”的话语权。
重大报道自带流量,关注度高但往往伴随着鱼龙混杂的信息。融媒盘点报道属于N次加工产品,可作为外围报道的重要选项。这类报道凭借轻量化、信息集中、形式精美的优势,更容易破圈传播,受到社交媒体、商业网站、新闻App、微博等各种信息渠道的青睐。比如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再如2月24日爆发的俄乌冲突,可以发现融媒盘点是商业网站、微博热搜推送阅读的“宠儿”。
盘点需要的时效性、专业性、理论高度是主流媒体区别于自媒体的“比较优势”,通过融媒盘点报道可以有效赋予意义、设置议题、引领热点,有效占据舆论空间,挤压自媒体随意解读滋生的舆论干扰,从而使“把关人”的价值判断和观点输出更加凸显。因此,融媒盘点可成为主流媒体进军新媒体主战场的有力武器。
融媒发展前期,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花哨的报道形式徒有其表,投入大收效小。但是从本次冬奥报道情况看,盘点报道用上了几乎所有的融媒形式,切实起到了“形式服务于内容”的效果。生动的形式、精美的画风、简约的风格、轻量化的体量、信息有效整合等特色全方位收割流量,传播效果上佳。
融媒盘点的要义在于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输出信息、传递价值观,从这个意义来看,盘点更多的是一种观点或倾向的表达。如何才能有效传递和表达,这就需要我们策划先行,注重以优美、简洁、可视化的手法去呈现主旨要义,现有的融媒体表达形式,如九宫格、微视频、手绘长图、H5等,均可用以盘点,为主旨表达提供载体和“破圈传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