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教学初探

2022-04-17徐文敏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小学音乐

徐文敏

摘 要: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三大维度,六大素养,十八个具体要点进行阐述。音乐核心素养,是一切能力的总和,即掌握音乐基础与基本技能的能力、音乐听觉与音乐欣赏的能力、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的能力。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部分。目前,为加快瑶族地区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而小学音乐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明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基础来构建教育形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著名音乐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尔说到:“当我们允许,而且要求鼓励、甚或要求学生产生主要关于智力分析和知识的口头反应时,我们就实际上离开了真正的欣赏和音乐享受!”如何让音乐回归本质,让音乐感受与欣赏从单纯的口头式回到变为对音乐本身的感受与体验?《音乐美学基础》谈到音乐欣赏方式有纯音乐式和综合体验式。纯音乐式是要求欣赏者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音响形式方面,把音乐作为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为综合体验提供基础。综合体验式是一种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体验的欣赏方式。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达到对音乐的完美而充分的欣赏。

一、节奏律动,感受音乐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就有节奏。”律动主要是指节奏地跳动或者有规律的运动,一般指人在听到音乐后,以节奏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舞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孩子的肢体运动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有待完善与提高。在设计律动教学时,动作不宜过难,通过一定的训练后再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特点进行自主创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自然节奏入手,以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解释、再现音乐。例如:在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瑶山乐》教学的时候,教师以节奏律动来感受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进行律动教学。要突出旋律与声势的的准确性与规律性,声势节奏应从单声部到多声部,循序渐进,从而增加节奏类型,总体更为复杂多变。切记不要为了律动而动,不要为了声势而势,要让音乐课回归本质,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二、创设情境,表现音乐

创设情境是创设营造与学习的音乐风格、内涵、情感等相同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激励欣赏音乐的经验。例如:在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狮王进行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音乐风格特点,以音乐剧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同学扮演狮王并模仿狮王迈着威风步伐的动作,其他同学扮演成小狮子或者其它的小动物,作为狮王的“小卫士”,配合音乐做唱游表演。当听到乐曲中有狮子吼叫声时,同学们可一起进行表演并模仿吼叫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此,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要求教师具备多种能力,把教学环境、道具、器材布置完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一起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才能使创设的情境更加入情入理,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及音乐素养。

三、学科融合,展现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音乐与相关文化学科融合是音乐课人文科学属性的集中表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的审美能力。”音乐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与诗歌、舞蹈、美术、戏剧等其它姐妹艺术形式及其他学科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教师要有综合其他姐妹艺术来辅助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教学的意识,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将感受与欣赏音乐过程中获取的情感展现出来。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鑒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在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教学中,无论是器乐教学、唱歌教学、欣赏教学或者是音乐活动,教师都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转化为对音乐的理解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及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照.音乐美学基础[J].人民音乐出版社

[2]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J].人民音乐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音乐核心素养小学音乐
发展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探索
小学生歌唱教学五步法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乐享律动,品质花开
感悟音乐的魅力
试析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