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22-04-17吴春琼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源头活水写作教学

吴春琼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写作能力尤为关键,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动笔,充分表达,要求学生留心周边事物,观察生活,体验美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充分展现个人的真情实感。在本文中,笔者围绕“源头活水、乐于写作、厚积薄发”这三点深入探讨培养学生动笔兴趣和能力,写出一篇优质作文之法。

关键词:源头活水;乐在其中;厚积薄发;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写作能力尤为关键,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动笔,充分表达,要求学生留心周边事物,观察生活,体验美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充分展现个人的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应当通过何种方法方式切合“课标”的有关要求,培养学生动笔兴趣和能力,写出一篇优质作文呢?笔者的个人观点是,唯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好似泉源,文章仿佛溪流,若泉源是充沛的,那么溪流必能长流不歇。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时常有无话可写的无力感,导致该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感知生活素材的能力较为薄弱,其次,感知生活的机会相对偏少。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写作教学期间,应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寻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活水源于生活

1.发现身边美

在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发现美的眼睛反而是稀缺的。有必要鼓励学生拥抱自然,深度融入和认真观察社会生活。在提升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也要培育他们的感悟能力。在发现中积累。让学生去欣赏田野的迷人风光,去看山上的晨雾夕阳;去倾听林间鸟儿的纵情欢唱,还有静谧山林之中的潺潺流水;去采摘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去感受一些家乡的各种美食……应有目的和有规划地引导他们基于各种角度去审视事物,发掘出更为丰富和更具深度的内在信息,进而让个人的写作题材库得到不断充实。而这些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累积储备。

2.感受身边爱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回顾与同学们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相处的点点滴滴,回顾从亲朋好友的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援手中,获取的温情,感受的爱。引导学生在感受同学情、亲情、友情、邻里之情的同时也能学会关爱他人,有收获,有给予也有付出。如此,情感的大门被真正叩开了,情感体验更具深度了,其文章自然会处处流淌真情,引人入胜了,要知道文章也是有情物。

3.留心身边事

应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身边的常见事物,告诉他们仅观察事物表象是不可取的,而应该积极尝试触摸事物的本质。如此一来,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均会达到相应深度了。还应为学生设计一些适宜的活动,例如春游、秋游以及社区创文比赛等。学生玩过很多游戏,但是怎么把玩过的游戏写清楚,把自己的心情写好,也是不容易。可引入实时游戏模式,在课堂上安排一些适宜的游戏,并加以针对性指导,如此才能写出优质文章。

记得在四年级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教学中,我就跟学生一起玩游戏,玩“正话反做”,玩“击鼓传花”,玩“抢凳子”等,学生玩得很兴奋,写的很开心,表达很积极。在每一个游戏前我们先了解清楚游戏规则,在游戏前还要给学生游戏时的额外任务。要求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他人,观照自我,记下参与游戏中的体验。比如:游戏前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游戏期间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感受,个人心情如何,游戏结束后产生了哪些想法等。这样玩下来,学生的写作就变得很轻松很容易,也乐于表达了,不就是把玩过的写出来吗?学生在玩中写,如此容易细致入微,拔高文章层次。

组织适宜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供他们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乐中观察和感悟,如此操作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同时也积累了生活经验,提起笔来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英国学者洛克曾经说过,在教导儿童的过程中,应强调对技巧的运用,尤其是应尝试将儿童需要做的事转化成一种游戏,因为能抵御游戏诱惑的孩子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活水源于课堂

自三年级之后,统编教材每册均规划有习作单元。此为一种较为新颖且合理的单元编排方式,有着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不仅设置了精读课文,还安排了习作例文,能够有效培养和拔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而,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精准解读,精当教学。

1.善研精读课文

王尚文先生曾经提到过,语文教师应重点培育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若想顺利达成上述目的,则务必要重视课文“怎么说”的问题,一定要围绕课文的言语形式进行着重讲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针对习作单元所收录的精读课文进行讲解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其价值并加以深度发掘,以之为依托助力单元习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每一位老师都要充分运用好习作单元的文章,让学生从别人的文章中有所获: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

2.巧用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什么时候用,如何用,才能收到最为理想的效果?笔者的观点是:可先教后写,发挥例文的引路作用;可先写后教,收到对症下药的效果;可通篇速读,以全局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也可片段精读,解决共性问题。整体而言,对于习作例文,应遵循巧用、活用原则,在用准的基础上,达成用好之目的。

五年级下册习作:“形形式式的人”这一单元习作教学时,就是以习作例文为引路,学写法,紧扣习作要求,在指导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备课、从而开展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即能够对那些存在联结关系的阅读或者习作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纳,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活水源于阅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课本的文章,还必须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读课外书籍,读报刊杂志。阅读过程中,应当重点分析和学习作者的以下能力:選材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材料运用能力以及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等。读书到了一定的量,就都会成为写作素材,我们就可博观而约取。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写作内容,善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使习作言之有理,言之得法。我们在课外阅读中丰盈积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读过的书会铺就你脚下的路。

史密斯曾专门说过,文采好比是一枝魔杖,拥有点石成金的神奇能力。妙用好词佳句,活用修辞手法,的确有助于我们的习作更加文采飞扬。

如此这般的源头活水是无穷无尽的,不用担忧枯竭问题。我们的写作也就活水源源,妙笔生花了。

二、乐在其中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当做好下述工作,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引导学生逐渐接受甚至爱上写作,最终乐在其中!

(一)巧妙设计,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就天资这一视角看,所有儿童均是诗人,唯有引入和使用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开启创作源泉,让这些诗人们谱写出美妙篇章。在课堂的设计上,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去设计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习作课堂中来。

不管是课前游戏部分还是课中教学部分又或是课后习作展示部分,均应当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比如,设计好课前的各种小游戏、最强大脑、小魔术等;设计好课中的教学环节,如:“头脑风暴”“闯关”“找锦囊”“想象王国”“奇思妙想号”等;还有课后的学生作品展示评星环节,都可以善于利用学生自我评价、找好朋友评价,同伴提修改建议等激发兴趣。这些巧妙设计都能让学生跃跃欲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作文课上得趣味盎然。

(二)方法引路,降低难度

叶圣陶认为,教材被赋予了“例子”的身份。关于精读课文的讲解,即围绕相应的言语表达典范予以专门分析和探讨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例子引路,引导学生发掘作者的写作密码,发现作者是如何选材、怎样去表达的等支架模板,然后让学生搭建自己的写作支架,设计适合自己的支架,支架搭建呈现梯度。

要把文章写好,还得学会并运用写作的“三板斧”,不管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无论是选材,还是技巧运用;无论是整体的谋篇布局,又或是写作顺序的安排……我们都要有针对性的训练点,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学生在作文课上获得启发,得到写作之法宝。便会沉醉其间,喜欢上写作。

(三)赏识放飞,走向成功

1.赏识

威谱·詹姆斯说过,对于人性而言,获得周边人的赏识尤为关键,也是一条最为深刻的基本原则。就本质观之,赏识可被理解为一种激励。我们的习作点评,要找出学生习作的出彩点,或是好词佳句,或是妙用的写作技巧,或是情感真挚,或是布局新颖,又或是选材典型。在共评共赏中大力表扬学生习作之精妙,同时也让学生在点评中有对照有反观,有发现有收获,有汲取有提升。还可对一些学生佳作进行张贴展示,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调动其写作热情。

2.放飞

在学生写作方面,笔者不仅将引导当成大事来抓,同时还在修改方面下了大功夫,以期帮助学生创作出好文章。在此基础上,放飞,投稿,或是推荐参加征文比赛。不管是低年段还是中高年段的孩子,我都努力让学生走向更大的舞台。在三年级学生学习小古文不久之后,笔者便引导他们进行相关创作了,也诞生了不少小古文佳作,以去年为例,我班有四篇小古文获奖,其中两篇斩获全国一等奖,另外两篇也表现不俗,荣获二等奖。这样的结果,不单是孩子兴奋,家长们也欣喜不已,没想到自家孩子还能写小古文。因而在今年的小古文创作中,我们班参与的孩子更多了。这便是一个相当难得的契机,一个调动孩子写作热情的引子。是的,随着那一张张获奖证书纷沓而至,随之那一篇篇习作在报刊发表,学生在掌声中欢笑。收获成功的喜悦后,他们会在心灵上产生一股激情,就会不甘居后,奋发向上,乐在其中,更爱写作。

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唤醒学生的写作自觉,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三、厚积薄发

写完习作便意味着事情结束了吗?并非如此。好文章往往是建立在反复修改这一基础之上的。鲁迅曾提到过,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接下来便进入到了修改环节。教师应为孩子们指明修改方向,培养和提升他们评改习作的能力。

(一)交流分享

在学生写完,我会要求他们将自己的习作大声地诵读给父母听,或是诵读给同学听。借助彼此交流,明确习作的精彩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且知晓如何去调整。长期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例文对照

在写作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个比对环节,即要求学生将个人作品和精读课文放到一起予以比对式分析。读一读,品一品,比一比,如此便能知晓个人有待改进之处了。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修改,能够让习作得到有效完善。

(三)改有目标

在围绕修改方法进行指导时,应遵循具体、细致的原则,要设立具体且清晰的修改目标,还要辅以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改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自改和共改之外,还有互改等。基于心理学视角观之,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助力他们形成所谓的“优势兴奋中心”,充分发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摆脱“被牵着走”的困境,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维。

(四)评讲得法

在评讲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循科学这一原则,围绕方法予以重点指导,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善于捕抓评改过程迸发的智慧火花,把文章改得更加出彩。

我们在备战区比赛课,五年级下册习作:“形形式式的人”这一习作教学时,就是紧扣习作要求,通过最强大脑的闯关形式,创设:“慧眼识人-辨析典型-学以致用”的关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典型事例-选取典型事例-修改典型事例。在评讲过程中,应围绕典型予以层层铺开,能够较理想地攻克习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最强大脑的闯关中习得选取典型事例之法,所写人物形象自然跃然纸上。

習作就是这样在淬炼中、在打磨中,逐渐成文,绽放光彩的。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没有定法,得法才是关键。写作,不应强调捷径,而应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
课外自主阅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习作打开“源头活水”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