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4-17张学阳张雅声王训王卫杰

高教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学阳 张雅声 王训 王卫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引起各个高校的广泛讨论。航天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面对融入思政元素这个课题,以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程如何与课程思政结合。在分析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的四个主要目标,从课程团队建设、课程思政设计及课程思政典型示例等方面介绍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实践举措,探讨理工科尤其是航天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法。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人文内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实现育人与授业的融合。

关键词: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航天专业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8-0088-05

Abstract: At the Symposium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ral Secretary Xi stressed that all kinds of courses should go hand in han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hich aroused extensive discussion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erospace courses are highly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acing the subject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y taking the course "Ballistic and Orbital Foundatio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Ballistic and Orbital Found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main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measures of the course "Ballistic and Orbital Found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urse team construc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 and the typical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specially the aerospace cour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enhance the interest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education.

Keywords: Ballistic and Orbital Found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aerospace course;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确保党和军队事业后继有人[2]。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3]。

所谓“课程思政”,即对于除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亦可通过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4]。当前,全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在理工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进去,是任教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航天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面对融入思政元素这个课题,以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程如何与课程思政结合。

一、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特点

航天工程大学是一所隶属于战略支援部队、培养航天指挥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军事教育院校,而弹道与轨道理论是从事弹道导弹和航天器发射、测控与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航天指挥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因而成为大学本科教育的必修内容。

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针对航天发射、测控工程与航天指挥等实践需要,旨在系统阐明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这类飞行器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时空系统为基础,以航天飞行器的发射段、运行段和返回段为主线,依次进行飞行器的受力分析、动力学方程构建和运动特性研究,建立实际应用与理论知识的映射,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已开设20余年,现为全校各专业本科学员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全军唯一一门系统讲授弹道和轨道基础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是学员从基础文化课到专业课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课程,是学员第一门系统学习航天知识的课程,也是学员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因而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遴选认定为本科核心课程,入选“双重”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以及航天工程大学首批重点建设课程。

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公式与推导都非常多,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課程,同时又是后续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授课内容无法精简,如何借鉴现有教学研究成果,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凸显航天特色并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导致教书与育人“两张皮”[5]。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作为全校各专业本科学员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鲜明的航天特色,课程的思政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发对航天的好奇心与兴趣

习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6]。大二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是学员第一门系统学习航天知识的课程,本门课程为学员打开认识航天、理解航天的一扇窗户,激发、呵护、培养学员对航天的好奇心与兴趣,成为了本门课程的重要目标。

(二)坚定文化自信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7],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8]。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坚定学员们的文化自信,激发学员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指出我国古代在天体物理理论方面缺乏成果,这份缺憾需要由我辈共同努力来补足。

(三)铸牢军魂意识、弘扬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作为一所军事院校,加强军魂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9],形成了中国航天的“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展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铸牢军魂意识、弘扬中国航天“三大”精神,激励学员们继承前辈们的衣钵,自力更生、勇往直前。

(四)强化战斗精神

习主席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强调,“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10]”习主席在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时强调,“要围绕实战、着眼打赢搞教学、育人才,做到教为战、练为战”,要“强化战斗精神。[11]”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军事应用、岗位需求,培养学员们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

三、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实践

围绕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的四个目标,课程组主要从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探索实践。

(一)课程团队建设

课程团队的建设,既要提高团队成员的课程专业水平、教学水平,还要提高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必须转变认识,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通过专家听课、老教员帮传带新教员等方式完成每一位团队新成员的蝶变。

依托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点,基于这些课程思政点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授业与育人的融合。

(二)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或“去知识化”[12],而是要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提升专业课内容的趣味性、人文内涵,在润物无声中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收,这是弹道与轨道基础课课程思政设计的基本原则。

围绕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的四个目标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点时,不求全、不生硬,不是每一堂课都要有思政设计,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思政点,切忌空洞说教,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一般来说,每一讲的引入、知识点的背景以及知识点的应用,通常都能挖掘出相关的思政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航天事业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航天先驱的鲜活事例,更新教学内容,加入中国故事,例如在时间系统中加入北斗授时的内容,实现育人与授业的统一。对于实践学时,则是在问题背景上下功夫,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突出军事对抗,既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员们的战斗精神、克敌制胜的信心,具体到每一堂课见表1。

此外,思政元素要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既通过教员的言传,也包括教员的身教,例如上课从不迟到,认真备课,就是对“爱岗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此外,在讲评作业、课程考核时,进行诚信教育;课后在课程微信群中推送课程相关新闻热点、科学家事迹,实现立体的课程思政教育。

(三)课程思政典型示例

下面以第十二讲“天球坐标系”为例,介绍课堂教学中的思政设计。

“天球坐标系”是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轨道部分内容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从事测控、导航时频和测绘地理等岗位工作的基础,该讲内容包括天球坐标系的构成、天球上的圈和点(13个点、8个圈)、地平坐标系、时角坐标系、赤道坐标系和黄道坐标系等,主要是基本概念,传统教学主要以灌输为主,学员普遍反映内容枯燥、概念太多、太散,学习效果不佳。近年来,课程团队从知识点间的联系入手,辅以口诀帮助学员记忆,如用“两圈两点两坐标”记忆天球坐标系的构成知识,较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课程团队结合课程思政建设,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点,围绕思政点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1. 挖掘思政点

本讲内容为基础概念,课程组从知识点的历史内涵出发,挖掘出“子午圈”“卯酉圈”等概念名称背后的古代天文积淀,同时发现古代天文仪器星盘的工作原理正是本讲内容,如图2所示,当前地面测站工作也是本讲内容的直接应用。

2. 将思政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找到思政点后,如果只是在课上单纯地额外介绍,那只是增加了学员负担,甚至可能招致学员反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思政点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这些思政知识能够帮助学员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点,才能受到学员的欢迎。首先在课堂的引入上,将原来引入的“如何确定星星的方位”问题更新为“古代天文仪器星盘是如何工作的”问题,虽然同样是问题驱动,但后者的人文底蕴更加厚重,更能吸引学员的兴趣。在讲解“子午圈”“卯酉圈”概念时,进一步解释名称由来,“子午”和“卯酉”都是十二地支,而古代的方位就是通过十二地支表示,“子午”表示南北,“卯酉”表示东西,知道了“子午圈”“卯酉圈”的名称由来,就同时记住了这两个圈与地平圈的交点分别是南北点和东西点,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两圈、四点。在讲解坐标系应用时,首先回到课程开始的問题“星盘的工作原理”,这样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精巧构思,又帮助学员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应用。最后,讲解相关知识点在地面测站的应用,同时点出测站工作对准确性的高度要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既帮助学员认识到本讲内容的重要性,也培养了他们严谨细致的作风。

四、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课程思政实践,首先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员们都受到了深刻教育,自身修养和思政素质都得到了提高;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提升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人文内涵,明显提升了学员学习兴趣,直接表现是课堂抬头率、课堂讨论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而从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分布看,也要优于往届学员。在课程后期的复习讨论中,学员们也对课程思政元素给予好评,近两年课程的学员评教优秀率都为100%。

五、结束语

以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为例,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探索航天专业课程如何与课程思政结合。在分析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四个主要目标,从课程团队建设、课程思政设计及课程思政典型示例等方面介绍了弹道与轨道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举措。通过将我国航天辉煌成就、航天事业独立自主的发展历程、航天先驱的鲜活事例以及“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激发学员航天兴趣,坚定航天强国信念,树立航天报国志向,传承和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出席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11-28(1).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4]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84-87.

[5]谢辉,刘玮璠.关联·介入——以研究方法为媒介的建筑教育实践[J].新建筑,2018(6):138-141.

[6]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9-11(2).

[7]赵凤华,陈立秀.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探析[J].科技风,2018(33):242.

[8]徐振韬.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9]刘童.从卫星上天看自主创“芯”[N].解放军报,2018-4-26(2).

[10]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5-22(1).

[11]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N].人民日报,2020-7-24(1).

[12]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1-6.

基金项目:2019年全军重点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弹道与轨道基础”(4142ZK314);2019年航天工程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弹道与轨道基础”(4142ZF1);2020年航天工程大学教学研究暨教学成果立项培育计划课题“《弹道与轨道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4142Z1)

作者简介:张学阳(1988-),男,汉族,安徽肥东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弹道轨道分析、智能情报整编。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