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车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方法及新模式

2022-04-17牛纪强王月明

高教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轨道车辆质量保障毕业设计

牛纪强 王月明

摘  要:围绕“一带一路”铁路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结合我校专业特色和新时期下轨道车辆专业本科生培养定位和目标,构建贯穿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交流、培养、监管体系,保障高质量本科毕业设计,并以本科毕业设计提升育人质量,推动铁路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

关键词:一带一路;轨道车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SRTP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8-0015-04

Abstract: Focusing on railwa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ombining with our school'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ientation and objectives of the railway vehicle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a whol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throughout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s would be built up to guarantee the completion of high-quality undergraduate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above measures,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majored in railway engineering was promoted, and the high lev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was achieved.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ail vehicle; graduation project (dissert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RTP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我国已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近年来,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铁路“走出去”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纽带、重要依托和重要支撑。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轨道车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国家振兴本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推出,为培养“研究型、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轨道车辆专业高质量工程科技人才队伍,铁路院校急需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1]。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培养的重要环节,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而是一個自主进行知识组合的过程,其学习放大效应更显著,可以说完成一篇好的毕业设计不亚于甚至高于修习一门课程的学习意义。此环节还能巩固、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探索真理、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4]。因此,完善现有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探索新型毕业设计模式,可助力“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车辆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顺利过渡。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思想内涵,分析制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新时期下的本科生培养定位和目标,搭建保障平台,规范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督责任人,提升教师指导水平,完善毕业设计过程淘汰性和非淘汰性压力机制。在“选题”“定题”“做题”“答辩”各项环节落实工作[5-8],构建起轨道车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高质量保障体系,并且在完善现有本科毕业设计保障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毕业设计培养新模式,实现以高质量本科毕业设计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全面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建设的目的。

一、毕业设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不论学生继续深造,还是踏上工作岗位,毕业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检验学生理论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目前,毕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整体质量水平和预期相距甚远,影响因素较多,主要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9]。如图1所示,毕业设计培养环节中心是学生,学生的收获和成长直接反映出毕业设计培养和管理的效果,三者之间关系处理不恰当,便会造成学生毕业设计体验欠佳、缺少收获感,难以实现毕业设计培养的计划和目标。

(一)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处于本科学习的收尾阶段,此时,学生就业和学业评定均基本结束。学生身心发生剧变的时期,学生学习意识消沉、状态疲惫,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需要各方面引导,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兴趣和将要从事的职业建立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虽然少数学生能较好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但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设计仅停留在完成的层面上,缺少个人思考和创新;同时,没有立足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采用的方法和模型较为简单,考虑因素较少;除此之外,论文内容东拼西凑,重复率很高。

(二)教师投入精力与指导水平不足

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系统性并且涉及多方面的锻炼,及时、细致、全面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毕业设计的有序开展。指导教师的科研压力不断增大,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授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毕业设计指导精力和时间上均投入不足。青年教师轨道车辆背景不强,工程实践能力低,存在重学术轻实践的问题,对本科毕业设计把握不全面,需加强青年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指导能力与新形势要求不适应

国家对本科生要求更严,近年来教育部门陆续发布了多个重量级文件以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了师资博士后制度或预聘-长聘人事制度,导致了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复杂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造成高校部分教师暂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在科研水平和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教书育人水平较高;而新进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强、科研水平高,但是缺乏育人经验。丧失创新意识、科研素质不强,难以在言传上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指导教师的行为、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为人处事等都会影响到学生。此外,部分高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双导师”辅导,目的是实现校产学合作、产教结合,但是成效不明显,造成“双导师”教师比例偏低,“双导师”间无法有效配合;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参与相关实训时间短,学校激励措施和制度不完善;企业兼职教师一线经验丰富,但理論和指导水平不高,又存在稳定性差、时间无法保证等问题。

(四)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毕业设计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题、过程和答辩。在毕业设计开题阶段(定题、选题),指导教师和学生调研、交流不充分,双方信息不对等,造成学生没有充分理解题目,指导教师没有达到期望,进而双方均产生懈怠、敷衍以对的态度,为后面毕业设计过程埋下隐患。毕业设计过程阶段,高校已经构建了一套毕业设计管理体系,但是执行不严格,且缺乏灵活性,造成工作流于形式,难以保证质量[10]。此外,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本科毕业设计专用教室和所需设备等支撑条件也得不到保障;过大的师生比,难以有效保证指导效果,学生与指导教师位于不同校区,加剧了上述情况。考虑到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已确定工作,指导教师和院校各层面对答辩准入条件和答辩标准持续降低;答辩后整改时间短和学生不重视,又造成毕业设计整改流于形式,难以起到亡羊补牢作用。缺乏学校有力政策支持,又在外界条件干预下,指导教师难严把出口关,毕业设计监管环节出现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培养体系,并通过探索新模拟,不断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提升培养质量。

(五)缺乏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设计之后,同学们就要走出课堂,走进职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离开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迎接更多的未知和挑战。在象牙塔无忧无虑、单纯美好的生活了近四年的大学生,越来越不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现实。毕业设计过程只关注最后是否通过,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久而久之,会导致本就缺乏综合能力的学生情况加剧,极度缺乏抗挫折能力,在走入社会后出现抑郁、自卑等诸多心理问题。初入社会阶段,如果不能迅速调整心态,及时适应环境变化,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社会中,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由于年龄、教育背景、认知习惯等不同,时常出现矛盾,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还会进一步加剧上述情况。大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大学阶段开始觉醒的。初入社会,在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缺乏、就业压力大等因素干扰下,学生还不能量体裁衣地确立目标和理想,容易造成理想和现实脱节,产生怀才不遇感,最终产生心理问题。

二、毕业设计改革方向和举措

(一)线上线下结合,加强毕业设计研讨交流

建立论文选题评定小组,严把教师出题关;增进师生之间前期交流,牢把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特色开展选题。以学院、系所为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的毕业设计培训指导。确保毕业论文经费,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搭建良好的交流环境和硬件平台[11]。

(二)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毕业设计推进效率

结合新时期下的本科生培养定位和目标,全面思考新时期下制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完善保障条件,健全毕业设计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淘汰性和非淘汰性压力机制等措施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铁路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发展与改革提供参考,通过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使该项成果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三)增加专题培训,提升毕业设计写作水平

近年来,毕业设计普遍存在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差的情况,特别是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的状况,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开展学术写作时候,缺乏逻辑思维,缺少批判性思维,质疑观点的能力比较弱[12]。需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以尽快实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组建指导团队,提升指导教师水平

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大量的指导阅历。由于指导教师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素质和技能,特别是目前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一些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较少,关于毕业设计的训练不多,基本功不扎实,指导水平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毕业设计的写作质量[13]。

一方面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建立毕业设计指导团队[14]。另一方面实施团队指导,组建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形成年龄梯度,合理搭配老中青人员,实现队伍结构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和高学历青年教师的科研优势,做好毕业设计的顶层设计。鉴于目前青年教师科研压力大,通过返聘在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热情的退休教师,实施“银发工程”,老教师在育人思路、培养定位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监督和建设性意见;并参与和指导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查漏补缺,同时还将督导、规范毕业设计全过程,提高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质量和水平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五)加强心理疏导,提升思想水平

学校层面要重视并加大大学生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力度,在顶层设计中,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分为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被动式措施是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被动地解决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其实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只单纯建立了相应的机构,缺乏具体内容和规范的体系,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对其工作目标要求过低,局限于心理疏导,只求学生不出事,而难以发挥其该有的思想水平作用。主动式措施是多邀请专家、组织毕业生返校开展相关讲座,班导师积极参与班级例会,辅导员定期开展沟通谈话,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做好思想导向。

(六)提升毕业设计全过程动态管理,保障毕业设计扎实推进

1. 合理安排选题时间

目前,学生找工作和专业课学习基本集中在第四学年上学期,毕业设计选题一般处于该学期末,提前开展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拉长选题时间跨度,将毕业设计选题与专业课讲授同步进行,既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专业课,也加深了学生对选题的认识,有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2. 过程实时监管

实现毕业设计全过程监督和管理[15-16],强化他律机制,实现淘汰性和非淘汰性压力机制的结合,不断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众所周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离不开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而确保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且基本的措施。首先确保毕业设计指导专用教室,提供学生必需的办公条件,加强平时考勤管理,让学生时刻处于毕业设计状态;建立毕业设计进展定期汇报,当场给分制度,以加强組内竞争性,不断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评价比重。

3. 建立外审评价制度

建立本科毕业设计查重制度,学生凭签字盖章后的检测合格报告方可进入外审程序。毕业设计外审评价必须依靠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组建由行业内高校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库,辅以合理的送审机制。

4. 完善答辩整改环节

明确指导教师和教务部门职责,建立和完善分批次答辩、缓答辩和再答辩制度。教务部门做好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确保答辩准入门槛不降低,对于不符合毕业设计质量要求的学生,学院必须取消其本次毕业设计答辩资格。指导教师严把毕业设计出口关。

三、探索毕业设计新模式,适应时代发展

SRTP项目+传统毕业设计混合模式是一种模拟工程项目立项及研究过程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17-19]。通过科研选题的方式,结合课题组现有项目和发展设想,开展具有创新性的选题工作,以创新性的研究内容和科研成果吸引与调动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行子课题划分,系统安排各子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裕的题目,并明确各题目之间的关系。以研究课题为基础,各子课题承担人员集中讨论课题实施方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由个人确定研究方法,在查阅、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特殊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主力,都很重要,通过彼此配合,推进项目执行,强调交流合作精神,而不只是分工。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团队成员之间互相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实现学生毕业设计考核目的,具体培养指标和目标如图2所示。如此新型的毕业设计模式,以应对时代发展和对高素质轨道车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晓云.“一带一路”中国铁路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8(5):45-47.

[2]相军.提高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技术,2011,30(12):246-247.

[3]闫力强,聂瑾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化工,2019,48(20):210+212.

[4]姜晓恒,朱睿杰,高志敏,等.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112+109.

[5]张全利.不同环节“宽”“严”相济,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风,2019(23):239.

[6]赵丽新,杜溟,陈明,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1):56-58.

[7]戴隆超.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环节质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26-27.

[8]陶海军,张传香.关于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95-97.

[9]王鑫.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影响因素探析——以应用型本科为例[J].大学教育,2019(12):38-40.

[10]杨晓燕.提高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252-253.

[11]郑黎明,张洋洋,范杰.本科毕设中新教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与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95.

[12]傅应强,马森,康潘星,等.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8):91-92+112.

[13]安道祥.提高理工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5):141-142.

[14]李振泉,李庆丰,吴培群,等.实施审核评估构建本科毕设(论文)质量保障体系[J].北京教育(高教),2014(3):67-69.

[15]王丽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7,4(28):91-93.

[16]赵永娜.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实践和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4):126.

[17]王文虎,韩冰.多元化长周期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83-84.

[18]张岩,张有光,陈杰,等.基于本研一体化的本科毕业设计提前工作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7):10-14.

[19]季薇.电子信息类本科毕设中工程素养的培养和创新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4(10):22-23.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2020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双优势’结合的‘一带一路’国际化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20201005-07)

作者简介:牛纪强(1988-),男,汉族,山东沂水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车辆空气动力学、轨道车辆制动技术。

猜你喜欢

轨道车辆质量保障毕业设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内燃动车组动力系统可靠性分配研究
CRH3A型动车组车体强度优化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轨道车辆的营销战略
轨道车辆组装厂房设备配置及工艺布局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