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2022-04-17窦学芳
窦学芳
摘要:该文提出了“理解、思考、探究+拓展”的“3+1”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将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解题教学之中,推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解题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学从以前的“教学”转变为“教人”,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从初中生的认知实际水平出发,服务好学生的学习,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六大核心素养在解题策略中的运用
1.运用数学抽象发掘题目中的信息
数学抽象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出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通常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抽象素养发掘题目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和隐含信息,将抽象的信息内容变得具体化,将隐含的信息内容变得清晰化,主要体现在“理解”和“思考”题目的过程中。
2.运用逻辑推理探索思路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或命题实际出发,依据相应规则推理出其他结论或命题的素养。逻辑推理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步步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普遍到一般引导出进一步的解题思路。逻辑推理一般应用于拟定方案(思考)和执行方案(探究)的解题过程中,逻辑推理过程要清晰和明确,并层层递进,还常伴有正确的公式或必要的文字进行表达,对整个解题思路进行一步步推理探索,从而完成解题过程。
二、案例分析
案例1.某学生从家到学校,每小时可行5千米,若按原路返回家,每小时可行4千米,结果返回的时间比去学校的时间多花10分钟,问:学校到家的距离有多远?
理解:提取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这是一个行程问题,学校离家的距离是一个不变的量,从家到学校和从学校原路返回到家行的路程是相同的,这就是题目中隐含的第一个等量关系;返回的时间比去学校的时间多花了10分钟,这是第二个等量关系。
思考:画一条简单的线段来表示家到学校的距离,帮助理解题意和方便观察和计算。涉及到的公式有:(1)路程速度×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根据上述的“理解”,利用路程相等可得基本等量关系“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从学校原路返回到家的路程”。再利用时间关系可有三种表示这个等量关系的方式:(1)返回的时间去学校的时间+1/6小时,(2)返回的时间-去学校的时间1/6小时,(3)去学校的时间+1/6小时返回的时间。
在上题的“探究”和“拓展”中,我们运用了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来对本题进行求解,在理解题目的过程中应用了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思想来引导和分析已知数据之间的各种联系,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找出此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
以上两案例就是在“3+1”数学解题策略中的具体运用,都至少用到了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求解,当学生运用自己的解题思路无论如何都解答不出结果时,如果及时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有更好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往往会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同一个问题有多个解答思路和多个解决方式,学生进而可以进行比较和总结,哪一个思路更好?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在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当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上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时,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路变得更清晰,个体对自己也更加自信,从而具备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我们通过“3+1”初中数学解题策略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解题教学之中,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从以前的“知识第一位”时代走向现在的“核心素养”时代。在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更要进一步注重学生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養,而核心素养对于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更好地融入社会都起着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健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16):75.
[2] 陶海英.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