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
2022-04-16李慧代飞
李慧,代飞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为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国家实行了“百万扩招”行动。“百万扩招”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也加入了高职学生的队列,高职学生成分更加多元。面对如此复杂的招生状况,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后续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一、“百万扩招”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管理单一
在“百万扩招”之前,高职院校录取的多是高中应届毕业生。高中应届毕业生的特点是缺乏生活经验,但相对易于管理。高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协调和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日常生活的管理,一般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班干部合作完成,没有太大的难度,管理模式单一但有效。但是扩招后,高职院校招收了许多弹性学制的社会学生。这些学生主要通过线上或者周末双休的时间进行学习,这代表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进行重大改变〔1〕。对于线上学习的学生需要对其进行线上考勤,对于周末在校学习的学生也需要增派人手对其进行考勤,这大大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面对突然冒出来的社会生源,传统的管理方式显得苍白无力。管理体制失灵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规定之外的突发事件,由于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因而社招生难以监管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学生教育难以开展
以往学校对全日制学生往往通过思政课、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也通过举办相关人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但是社招生在正常的工作日并不在学校学习,而是奋斗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他们只能通过线上或者周末线下的方式学习。线上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而周末的时间无疑会增加负责人的工作量。课程思政的概念已经提出几年,其主要内涵是在日常教学中渗入思政元素,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但是有些教师认为思想教育与自己无关,所以导致社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落实。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现代社会网络信息纷杂,许多不良的信息呈现在网络上,很可能造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摆脱不良信息的困扰,但社招生往往需要工作,没有时间接受心理健康普查。一般情况下,社招生在生活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其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长期如此,会让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长久积压,最后容易导致学生自身安全问题。
(三)就业指导存在困难
社招生普遍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他们更加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当社招生存在职业规划问题时,学生管理工作者便很难给出具有指导价值的意见,因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社会和工作阅历可能还没有社招生丰富,如果让这些人去指导学生的就业与规划,很容易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无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另外,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面向的还是传统生源的学生,对于这些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就业指导便陷入了爱莫能助的困境。
一、扩招百万背景下学生管理存在的挑战
(一)办学定位的改变
高职院校的教学使命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百万扩招”背景下,学校招收了大批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势必要使高职院校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学生成分更加复杂,意味着原有的办学体系将被颠覆。如何保证扩招后学生规模与质量相协调,保证学生管理工作依旧有条不紊,这些问题都是扩招带来的挑战。
(二)学生身份认同感低
对于社招生来说,他们经历过社会的磨砺,早已经忘记了属于学生的那一份认同感,他们很多都是从功利的角度看待问题,来高职院校就读也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学历,方便自己以后找工作。他们的学生身份认同感很低,一些班级活动、团组织活动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以致班级活动开展困难,那些需要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活动更是无法组织,最终导致学生对学校没有认同感。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情感发展,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认可度,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多元化特殊群体文化融合问题
“百万扩招”后,来自农村、企业、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在高职院校汇聚,无疑增加了高职院校学习群体结构的复杂性,进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结构和校园文化结构。社会群体的大龄学生、有家庭有孩子有工作的学生、浓厚军队文化的退伍军人聚集在一起,这些多层次、多因素、多文化的融合,大大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难度。
(四)大跨度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的问题
针对“百万扩招”多元化特殊群体,学校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制形式对多元化特殊群体进行教学。从现实情况来看,将社会生源单独建班,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但这需要采用与传统不同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打破校园传统的管理体系,实行弹性制教学和学生管理。
(五)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问题
“百万扩招”下多元化群体学业基础参差不齐,素质及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部分学习群体还承担着社会多种职能。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知识学习、技能水平及职业岗位需求的差异化,高职院校需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学生管理也配合差异化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
(六)学生管理工作者经验问题
“百万扩招”后的多元化学生群体,不仅仅是在学生数量上的增加,而且在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技能和基础学业都各不相同。多元化学生群体主要分为低年龄和高年龄两个层面。低年龄段学生可与传统在校学生一并管理,但对于高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则需在管理能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进行管理,以确保能够解决突发性的各类问题。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学生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往往安排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担任新生班主任。班主任通常为学校的专任教师,他们的社会阅历虽然不很充足,但却足够对普通大学生进行指导的。在“百万扩招”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招收了一批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都更加丰富的社会人群,如果让年青的专任教师去指导他们,那必然存在许多的困难,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优化学生管理队伍,从学校挑选一些社会阅历更加丰富、工作时间更长的老同志加入学生管理队伍,或者面向社会招聘一些符合学生管理工作能力的人才。只有如此,学生管理队伍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指导这些社招生,帮助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2〕。同时,高职院校应开展专项培训,针对“百万扩招”有目的性地培训学生管理队伍。
(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因为社招生和由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之间的教学体制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从上课时间、上课方式、住宿情况等都大相径庭,所以高职院校在对社招生和传统新生的管理上也要进行切割。对于传统新生,可将其分为一类,其管理模式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对于那些有工作的社招生,高职院校应当适当放宽考核要求,对他们采取更为宽松的教育政策。如果以全日制在校生的要求来约束身负其他任务的社招生,很可能导致他们虽然努力学习但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任务,从而拿不到毕业证书。高职院校可以考虑通过一些附加方式,让这一群体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对学分进行抵扣。总之,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到社招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宗旨。
(三)强化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
“百万扩招”本质特征就是学生群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群体复杂多样。但无论怎样的群体,我们都要始终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强化人培方案,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工作的可行性;二是匹配人员保障,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与学生比例严重不平衡之现状,应扩招思政人员,确保思政工作的教育质量;三是丰富思政教育工作手段,充分利用线上公开性学习平台特别是“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形成多元化渠道。通过加强思政工作力量,创新思想教育教学平台,把多元化学生群体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一代大学生。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管理工作
实行“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管理工作任务量也变得更加繁重,这往往让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堪重负。特别是由于新冠疫情的不稳定,经常出现疫情反复的情况,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就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这时,社招生的出入就成了很大问题。他们需要经常性地往返于学校和工作岗位,这给学校的防疫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搭建学生管理网络平台,对需要上班的学生进行特殊标记,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每日准时报告自己的健康码状况以及体温等防疫信息。通过学生管理平台,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能够发布一些通知信息,进行学生信息统计等繁琐的工作。
“百万扩招”能够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与突破,能够帮助社会稳定就业,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高职院校的目标与使命就是为社会输送紧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后面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只有主动适应新要求,职业教育才能更加贴合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