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04-16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学周建平
⦿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学 周建平
1 引言
“新课标”是义务教育各学科的改革纲领与创新指引.聚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领域,按照“新课标”对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界定,固有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发生重大嬗变,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塑造教师引导者角色”“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加速信息技术渗透”等,诸如此类“表现”,也为达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路径.所谓“有效性”,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其一,教学价值角度,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不局限于“数学知识传授”“数学能力训练”等,应包含“德智体美劳”五种育人价值;其二,教学空间角度,即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拓展,不局限于教室之内,确保学生处在主体地位的同时,能够在课下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其三,教学效益角度,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摒弃“短期性、速成式、碎片化”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2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嬗变分析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简称《标准》)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重新界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嬗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全面认识数学价值.作为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不局限于传授“被验证过的知识”(定理、公式、概念等),还要关注思想方法、思维过程,尤其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层次化与多样性的建构.
(2)重设师生地位关系.《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是师生的统一”.一方面要将学生从“被动灌输”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设定为教学活动的主体[1];另一方面,通过“放权”促成教师身份的多元化,即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3)注重信息技术渗透.《标准》肯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的价值,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学习内容、活动方式等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能力.
3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
3.1 教学理念滞后
事实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滞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源自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要求,主要诱因则是现有教育制度并未按照素质教育特点进行创新,如在“初升高”的评价指标上,仍然高度依赖学生成绩.除此之外,在阻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创新的因素中,教师主观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对成熟教学模式的顺应,还是对固有教学形式的依赖,自身都不愿意主动做出改变[2].在“新课标”强调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下,教学理念滞后的缺陷更加突出,愈发不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环境,且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3.2 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为“由教师向学生单一方向的知识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十分功利、严重短视,即将教学价值等同于数学成绩,学生答题质量的好坏、考试得分的高低成为关注的重点.在新课标视角下,陈旧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重构课堂组织形式,为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式地进行数学学习营造环境,特别是在教学评价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形式、扩充评价主体.
3.3 教学方法单一
从现实维度出发,初中数学知识复杂程度与困难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体上朝向抽象化、逻辑化更强的方向发展[3].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额定教学任务,教师通常不会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旨在快速传授数学知识内涵及外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理论与数学实践的联系.在单一教学方法应用的状态下,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教师的惰性心理,主观上放弃探索思考,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4 新课标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4.1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构建“五育一体”课堂
从“教学理念革新”的角度切入,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师,也包括广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价值的丰富性和多元性[4]——若陷入“数学知识与应用”的促狭藩篱内,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如何丰富,最终都会回归到“唯成绩论”的层次.换句话说,要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谋求数学课堂教学价值的“增值效应”,即在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数学课堂改造成“五育一体”的新型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这一媒介上,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例如,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设计包装纸箱”一节课的设计,以本单元数学知识(几何类)为基础,实现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价值的融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母亲节礼盒”的包装纸箱,除了给定产品规格外,提出如下要求:必须亲手制作、交出实物(劳动教育价值),体现出“母爱”这一主题,突出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德育价值),合理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让包装纸箱大方美观(美育价值).基于类似的教学策略,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余下工作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这样不仅体现了数学课堂空间的延伸,也实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4.2 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完善翻转课堂模式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干预下,所谓“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多名不副实,如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看似以学生为中心,实质上师生双方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强大的数学知识储备与能力,仍然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与尺度.从“有效性教学”出发,可借助信息技术建构翻转课堂模式,完成教学内容、资源准备、教学目标等整体权限向学生的交付.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过程中,以翻转课堂模式展开预习工作,即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导入”内容,迁移至课外环境,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可以自主完成一部分“三角形全等证明”的知识建构,剩下一部分则转化成问题,经过信息技术平台(如微信群)提交给教师,教师再完成课堂教学备课内容.这样不仅压缩了课堂教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内容针对性,同时也诠释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
4.3 坚持以生为本教学原则,实施养成教育方法
所谓“教学有效性”,不是仅在课堂上“讲得明白、分析透彻”,还体现在课下的延伸效应上,即将课堂教学场景作为一个平台,不断扩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边界,形成一种“泛课堂”的数学教学生态[5].这就需要教师在转变课堂教学理念的同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地实施养成教育方法.例如,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教师提供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桎梏内,要让学生形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两个必要步骤.如路程问题、数量分配问题等,指导学生将现实情况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具象思维-抽象思维”的生成过程,体现在教学质量上,远比单一的解题训练更为有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需要教师具有“大局观念”和“整体思维”,全面统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场景等要素,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杜绝简单的“灌输、讲授、延时”等落后形式.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及实际学情,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灵活干预,确保教学价值不断增值、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