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履实地
——大学生法治思想教育研究
2022-04-16王雷
王 雷
作为人才培养机构,高校肩负着学习、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遵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和十九大“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的战略安排,我们要从高校实际出发,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一场法治思想教育。
着眼于这一目标和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自身学习的同时,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紧密联系教学工作的实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把法治思想的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只有进行这一教育,才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才能让他们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建立起更加清醒的法治思维;才能使他们紧密联系在校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实际,深刻理解法治思想的内涵,不断提高运用其回答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生中进行法治思想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思想教育是新时代的一项紧迫任务
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阶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他们将担负起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法治思想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更好地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对于实施人才战略,加快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说法治思想教育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大学生存在一个共性特征,即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速度快。这一特征往往具有两重性,接受正面东西是这样,反之同样如此。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通过扎实深入的法治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心中深扎法治思想之根。作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一定程度上说,高校过去更多的是强调文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而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有所忽视,尤其是未把法治思想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基于此,高校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提升法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性和针对性,使其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3]事实证明,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包括有一个很强的法治观念、相应的法律知识和在法治的环境下更好地把握自己、推动工作的能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既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进行法治教育的大好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着眼于国家法治建设大局和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把大学生法治思想教育提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并切实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其次,纵观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由于涉事未深,加之过去这方面教育的忽略,致使他们法治观念淡漠,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在校生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治观念淡漠,遇事头脑缺乏冷静,常常把泄私愤、对别人甚至社会实施报复作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二是法律知识缺失,一事当前不懂得以法律法规来衡量是非、找出行动的依据。由此我们还要看到,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已品行不端,如果法治教育跟不上来,将来他们走向社会,后果将不堪设想。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主要代表,他们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法治中国的进程。[4]有鉴于此,高校的领导者及从事一线教学的广大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的历史责任,要以应有的责任担当、身体力行地进行法治思想教育,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肩上的重任。
再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尤其是公安院校,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将走上公安执法岗位,若干年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将担任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责任。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成为新一代的执法者,他们的言行和决策,将对执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将决定法律法规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能否感受到公平正义。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法治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抓好这一教育,才能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前,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掌握丰富扎实的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的执法人形象和很强的执法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依靠明确的法治观念、扎实的法律知识、理智的行动自觉,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氛围更加浓厚,公检法机关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治法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过去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地方的执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还需做出新的努力;就公检法执法队伍整体而言,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个别执法人员政治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差、执法能力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执法部门,还存在着腐败现象,个别执法人员执法犯法,甚至成为黑社会的“保护伞”。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来,还需要努力培养千百万思想过硬、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接班人,以充实加强公检法执法队伍。上述新情况、新特点,给我们提出的新任务,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思想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执法人才,以改善执法队伍的整体结构。只有这样,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才能得到迅速提高,执法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变,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高质量的法治社会,构建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的措施
在大学生中进行法治思想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高校领导者和广大教师要站在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进行法治思想教育既是当前全面增强学生法治观念、丰富法律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的迫切任务,又是从根本上改变执法队伍知识结构,为提高执法水平、建设法治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客观需要。要从大学生思想现状出发,不断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其尊法、学法、执法的自觉性和行动能力;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十一个坚持”的要义,加深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法治思想教育的重点,切实把握好学生的政治方向;把法治思想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其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不断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其尊法、学法、执法的自觉性和行动能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对高校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普及法律知识,其根本任务是,通过法治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上筑起牢固的法治观念,建立起明确的法治思维,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他们的执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尊法、学法、执法的行动自觉。要达此目的,首先就要在教育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站在推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高度,深刻理解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从而使他们真正懂得,要做一个新时代能够担当使命、有所作为的青年,必须自觉地把法治思想当作自己的必修课和行动指南,明确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责任定位。同时,要注重运用法治思想回答和解决学生思想上、观念上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和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清理好心理上存在的各种不理性的思想,建立起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把自己永远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从自己做起,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快推进依法治国负起应尽的历史责任。
(二)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十一个坚持”的要义,加深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的“十一个坚持”,是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把“十一个坚持”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其内涵,注重在学懂弄通上狠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局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专题讲解、重点辅导、课堂提问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十一个坚持”的精神实质。要紧紧围绕“十一个坚持”,帮助学生列出学习书目、指定学习重点,做到逐一学懂弄通。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理论讲解、实践解析,及时准确回答学生的疑问,把学习教育做到精深的水准。在此基础上,以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学生中以《宪法》为重点,做好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普及,帮助他们在真正知法、懂法上见成效。为保证学习教育效果,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在融汇贯通的基础上把教育进行得更加深入扎实。
(三)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法治思想教育的重点,切实把握好学生的政治方向
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把握要义。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在教育中要从当前国内、国际背景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重点,通过学习教育使学生明确“两个不动摇”,就是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在教育中要加强思想引导、分辨大是大非,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清楚,我国政治制度和法治体系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制度,具有明确的政治鲜明性和显著的社会优越性,对此要有自信、有底气、有定力;要组织学生采取解“疙瘩”、辨是非、抓要领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敞开心扉,敢于亮出真实思想,达到破除思想障碍、解开心里疑惑、明确前进方向的目的。切实通过教育,在帮助学生明辨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上见成效。
(四)把法治思想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在对学生开展法治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能孤立、单一进行,而是要协调统一,使之融会贯通。要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著,从中深刻理解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法治思想的精深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同时,在学习法治思想过程中,也要着眼于时代背景,对于其中诸多深刻的思想理论问题,要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出理论根据、理解政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加深对法治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解,使之更好地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提高运用法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其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在校阶段,思想还不够稳定、政治立场还不够坚定,对一些重大理论原则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人云亦云、顺水推舟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阶段强化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明确,法治思想是建立在严格政治立场和原则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学生中进行法治思想教育,也必须着眼于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好政治立场和原则问题,必须把解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学生在通读与法治思想相关论著的基础上,着重在理解立场、观点、方法上狠下功夫。通过学习教育,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
法治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通过开好法治思想教育专题课,确保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通过将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学生生活,让法治思想教育无处不在;通过开展法治思想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学习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深度;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深扎法治思想之根;通过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使法治思想教育生动活泼,切实抓出成效来。
(一)开好法治思想教育专题课,确保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要根据教育任务、内容的实际需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设法治思想教育专题课,系统规划教学题目和内容,通过常规课堂教学和上大课等方式,抓好组织实施。要选派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校级领导要带头为学生上好法治思想教育课,积极为教师做好教学示范,发挥好带头作用。为保证法治思想教育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做好专题培训。选送骨干教师到高层次学校、研究院所参加定向培训。必要时,也可以外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重点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澄清理论和实践上的大是大非,以此帮助师生提高政治站位、拓展知识领域、提高教学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法治思想专题教育中,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直面回答和解析学生思想中的疑惑,帮助学生破除思想障碍,从思想深处扎下法治思想之根。要组织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学懂弄通法治思想的精髓。
(二)将法治思想融入学生生活,让法治思想教育无处不在
把法治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高校所有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对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为己任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无论承担哪方面的教学任务,都要把法治思想恰切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去,使之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法治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回答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过程中,要提高政治站位,时刻把法治思想贯穿其中。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和行政与后勤人员队伍也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与大学生关系十分密切,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行政与后勤人员虽然不直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但是他们的行为及反映出的对法治的态度和观念,在服务中对学生和领导是否一视同仁,这些都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5]
(三)开展法治思想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学习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深度
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对公安高校而言,既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思想理论建设。因此,从校领导到广大教师,都要破除临时观念,树立起抓深、抓远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责任感。要请校领导牵头,组织校内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师,包括吸收一定数量的“高材生”,积极开展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提出具有专业水平的研究课题,做出既有当前任务、又有长远目标的研究规划,必要时邀请校内外、省内外理论研究专家加以指导,浓厚研究氛围、创新研究成果、多出研究人才。同时,认真处理好提高与普及的关系,把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法治思想教育实践,以教学促进研究、以研究推动教学。
(四)加强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深扎法治思想之根
对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必须着眼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在做好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读好原著的基础上,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一线公检法部门,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以案说法,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解,使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当今的法治环境,充分认识维护好、营造好良好法治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每个人未来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现身说法等形式,帮助学生从思想上筑起反腐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蚀、诱惑的警惕和能力。要组织学生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学习体会等方式,加深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分辨是非、把握自己的能力。
(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以使法治思想教育生动、扎实
对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社会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实施法治思想教育中,要在保证教育教学严肃性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要不断强化学习教育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定期出刊板报、墙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使之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话题。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观看法治教育专题片,走向社会参加法治建设实践、参观警示教育展览,通过有说服力的案例,把法治思想教育进行得生动扎实。要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引导,帮助学生搞好自学,特别是做好法治思想原著的精读。要通过撰写学习心得、进行问卷考试、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进行法治思想教育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应在进一步明确教育重大意义、把握教育重点、完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切实增强责任感,把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位,把教育的任务承担起来,把教育措施实施下去。要加强法治思想教育的组织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层层做好责任分解,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到人、全面推进。进行法治思想教育要形式服从于内容,把根本目标放在注重实效上来,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上狠下工夫,在提高运用法治思想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狠下工夫。进行法治思想教育,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实抓好。广大教师要同心协力,坚持以进行法治思想教育为己任,为更好地普及法治思想,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