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绞胎纹饰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2022-04-16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天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纹饰形体陶艺

张 繁 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一、绞胎陶瓷的工艺特点

“自金元以后绞胎陶瓷的生产渐渐中断几近绝迹,是因为政权的更替,频繁不断的战争。国内外已发现并公开的绞胎陶瓷器不足百件。”①黄凡:《中国绞胎陶瓷器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工业大学,2009。其中聚集量最大,器型最丰富的是河南巩县窑、焦作当阳峪窑,以当阳峪绞胎陶瓷博物馆和金谷轩绞胎研究院为主要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调研,观察近现代根据绞胎瓷片复原的仿古绞胎瓷和目前已经研制和开发出的新纹饰种类一百余种,了解河南焦作地区的古今绞胎纹饰所描绘的主要内容,着重观察体验纹饰变化带来的装饰效果的不同,以及营造氛围的改变。

绞胎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绞胎的装饰图案、纹样种类与演变都与当朝多民族文化、装饰艺术及制作工艺有关。以植物花卉类装饰纹样为例,此类作品是河北易县现代绞胎艺术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品类。张保军老师绞胎陶瓷的装饰手法不同于其他陶瓷品类的装饰图案,他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以清新淡雅、朴素自然的艺术享受,可谓鬼斧神凿、巧夺天工(如图1)。笔者的作品《不渝》在创作理念上很大程度受到张保军老师绞胎风格的影响。

图1 张保军作品

绞胎的纹饰特点是由几千年来装饰发展不断追求和探索运用符号描绘对象延续而成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具、图腾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等,都是当时人们将大自然万物用线条记录下来表达族群意愿与思想的例证。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纹饰具有了极重要的审美意义。

二、现代陶艺创作中的绞胎纹饰

日本学者小山富士夫,曾将中国绞胎瓷成功引入日本,并由日本号称“人间国宝”的松井康成融合当地审美文化将其发扬光大。松井康成以大胆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使得绞胎陶瓷的装饰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图2)。

图2 松井康成作品

作品《不渝》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日本陶艺家Aya Murata(村田彩),村田彩老师对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深深着迷,她将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转化成创作的灵感与动力,所创作的一系列深海植物,色彩活泼鲜明,在造型的表现上根源于大自然中丰富多变的植物造型,透过形体与空间装置的氛围塑造出个人理想的乌托邦(如图3)。

图3 村田彩作品

“绞胎陶瓷工艺曾在时代的延续中没落,在近现代的拾起、传承与再造,说明了当下人们渴望可以世代传承的手工艺,眷恋手工业文明。这是对机器工业制品泛滥的反抗,对手工文化情感缺失的自我修复。”①郝建英:《大美之器论绞胎》,《中国陶瓷》2013年总第49期,第90-92页。湖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的郝建英老师融合了当代的“天人合一”理念、自然和谐理念、诚信文化理念,将绞胎瓷重组,带领一批绞胎研究者步入新的绞胎艺术境界,欣赏郝老师的绞胎陶瓷器物,仿佛是在生活中悟道与修行(如图4)。

图4 郝建英作品

三、作品《不渝》的创作过程

(一)灵感来源

笔者从大三开始就一直围绕“爱情”的主题创作,恋人们每一阶段的关系,如互动、对立、相拥等都是奇妙且值得琢磨的。通过阅读神话故事、原版的爱情传奇故事、口口相传的凄美恋情故事,思考、观察每对恋人个体间产生的微妙关系。通过拆开重组的方式,用最简单的几何形体来代表复杂的人体结构,让观者可以不被复杂的形体打扰,直观地感受恋人之间奇妙的关系(如图5)。

图5 《情侣座》 张繁/作

陶艺作品《不渝》我想表达的是爱情里的“不渝”,坚贞不渝、白首不渝、至死不渝说的都是爱情里彼此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维护这份爱情,不为外物所动摇并以长长久久为约定,表达双方间的忠诚之意。用绞胎陶艺来表达这一主题再合适不过,陶瓷虽脆弱易碎,但只要保存得当可上千年上万年立于世间,像爱情需小心翼翼维护才能长长久久。绞胎的特点是由表及里、表里如一,像极了在爱情里开心时能从心里开出花来、悲伤时身心内外都要低到尘埃里,极其符合笔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造型与绞胎装饰的结合使形象更加富有生命,使观者更有带入感。

(二)实践过程展示

1.草图绘制和元素提取

《不渝》的造型来源于如芦荟般叶子短宽的植物,赋予其人的特点,以初识、相恋、热恋、依偎等在爱情里甜蜜相拥、相互珍视的姿势,表达同一个主题——永恒不变的爱。这种常绿植物形体以线为主,帮助笔者很快抓准特征,把控整体造型,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在绞胎纹饰上,利用四季的色彩效果表达在爱情中的不同阶段人们的体验,以抽象化的植物表达恋人们的状态,采用四季不同的色彩来表现拟人化植物的发生发展状态,表达爱情中不同阶段人们的心情、感受等体验的微妙变化,强化“爱情”这一主题。同时在色彩上采用渐变的技法,如春是由白色渐变到绿色,意在说明冬的相依相偎一季结束(生命的结尾)转化再到春天初识又一季的开始,四季轮回、生生不息的爱的传递,丰富了爱情中的“变”与“不变”,以此确定绞胎纹饰的设计过程。

2.印坯模具制作和绞胎编花

首先,制作了油泥小稿(如图6),采取三组泥片不封口的构成方式完成形体,使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绞胎陶艺的奇妙之处在于内外花纹一致,但在烧制过程中形体出现重心不稳的问题,偏离了本来设计好的角度,于是决定封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然后打孔烧成。试验成功后笔者做了放大的泥稿,因为二维与三维存在视觉区别,期间经过反复修整改动后确定了最终烧成的形体(如图7)。最高的泥稿完成时是48cm,烧成后是45cm。

图6 油泥小稿

图7 泥稿1∶1

然后,在绞胎色泥的试验中笔者进行了很多对比(如图8),确定了用颜色较淡的色系来完成创作。如春的绿是暖绿,而过渡到夏的绿用冷绿来表现,其余同理。与此同时用石膏翻制泥稿和晾晒石膏模具(如图9)。

图8 颜色的明度与纯度实验对比

图9 石膏模具制作

接着,用配比好的色泥绞好需要的泥板,泥板分底板和花纹(如图10),用编花的陶艺绞泥技法制作出渐变的自然纹底板,再将提前绞好的花纹用镂空镶嵌的手法替换掉相应位置的自然纹。用印坯的方式印出作品,待作品定型后取下阴干。

图10 制作泥板与印坯

最后,干燥、素烧930℃后打磨出流畅的线条、上透明釉入电窑1240℃烧制完成(如图11)。

图11 干燥、素烧后打磨泥坯

3.成品展示(如图12)

图12

(三)创作总结

在笔者看来,现代陶艺就是加入现代性意识,经过学习和深刻反思的传统陶瓷新形态。传统陶瓷文化以其丰沛和富饶成为支撑现代陶艺的推手之一。“有时连续论比简单的断裂论更富有启发性,也更深刻地触及问题的核心。”①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第269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科动植物都有不同的特征,在了解原有的形体和基本特点后,需要以生灵为本的现当代创作理念,将反思性加入作品当中,运用抽象、表现、物化等审美现代性意识表现出来,丰富其创作感染力,才能称之为现代陶艺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便到了最终成品时,还能发现作品的缺陷和提升空间。

四、结语

在不断更迭的新时代艺术语境下,陶艺仍是现当代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绞胎纹饰是陶瓷艺术家对自然万物抽象的装饰表现形式。绞胎技法作为我国传统陶瓷的基础技法,起源于崇尚自然、渴望返璞归真的唐代,初唐创烧绞胎,不仅传承了先古符号纹饰所蕴含的重要意义,还启发了宋元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状貌。绞胎陶瓷发展到现代形式可谓多变,都离不开绞胎的抽象性,绞胎用最基本的方法展示了装饰美,探讨内、外空间的关系。受社会潮流、绞胎陶瓷烧成率低等因素影响,绞胎技法很少被运用。绞胎陶瓷艺术是从未被外来艺术打扰的中国本土传统陶瓷艺术。绞胎陶瓷装饰工艺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先人感悟、观察、描绘世界万物的方式,包含了先人富有中国艺术特色、中国哲学与美学的感悟理解,具有强烈的民族化气息和中国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我们找寻到真正的民族特点,绞胎陶艺的抽象性表达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追求,同时对装饰艺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纹饰形体陶艺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疯狂”的陶艺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学陶艺
做陶艺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