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对实验室安全重要性探析
2022-04-16赵运霞刘贵龙
赵运霞 刘贵龙
(1.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2.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0 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条件[1]。安全责任意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很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
1 实验室安全现状及分析
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总体状况是好的,但随着高校实验课规模的扩大和开放性实验数量的增多,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也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2018年,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发生112起典型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84人中毒或受伤[2]。2021年1月~7月间,我国已有3所高校实验室发生事故,共造成1名研究生当场死亡,2名博士生受伤。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化工企业,还是国内高校实验室事故,人为因素中的不安全行为占比均超过50%,这些不安全行为包括了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当及使用不当等。同时,“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说明,当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存在于一个企业中时,很可能意味着将要发生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或故障的主要直接原因,所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重心。该法则强调:量积累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再好的制度、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中也无法取代人的自身素质及责任心[3]。
同时,据江苏省专家组检查发现,排在前10位的二级条款安全问题按数量从高到低分别是:设施与场所、消防设施、学校层面安全责任体系、用电基础安全、化学试剂存放、教育培训计划、通风系统、院系层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用水安全、校级层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正确选用防护用品,其中用电基础安全、化学试剂存放、通风系统、用水安全、正确选用防护用品等5个二级条款安全问题合计占前10位的35.84%、占所有二级条款安全问题的26.92%,这5个问题直接反映了普通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文化建设的投射和反映[4]。
2 责任相关的概念
2.1 责任的含义
中国《汉语大词典》对“责任”的解释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第二,分内应做之事;第三,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承担的过失。”责任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没有人和人类社会也就无所谓责任了。正如马克思所言“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5]。”本文将责任的含义重点理解为分内应做的事及因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而承担的过失。当代大学生作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主体的一分子,就必须承担起与自己角色相对应的责任。
2.2 责任意识的概念与外延
如果说责任是外在条件的客观要求,是一种他律,那么责任意识就是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认同接受它,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内心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自律。责任意识指引人生的方向,它使人们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走向了积极的人生,可以将责任意识理解为内化了的责任思想和外化了的责任行为的总和[6]。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五个方面: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信念、责任行为,五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影响责任意识的形成。责任意识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责任行为的较高境界是形成良好的责任习惯,习惯形成后,又会加深认知、深化情感、磨炼意志、增加信念。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化主要着手于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对生态的责任意识,进而促进自身良好责任习惯的形成[7]。
3 实验中学生心理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的教学方式从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向系统性实验训练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方式转变,过程中会出现对实验训练学习不适应的现象,实验教学中一些常见心理现象不利于良好责任习惯的形成。针对大学生对化学化工实验安全认知情况,笔者对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回收589份,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心理。
3.1 盲从心理
通过调查学生对化学化工实验危险品分类及标示的了解情况,发现仍有约1.88%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危险品的分类及标示(见图1)。
图1
相比于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基本都是考查课,很多学生缺乏对实验课程重要性的认知。一些学生不仅不了解化学化工实验危险品的分类,而且实验前不提前熟悉实验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总是跟别人、随大溜。在实验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盲从心理在作怪[8]。
3.2 轻视心理
通过调查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是否了解此实验注意事项,发现只有将近39.73%的学生非常了解实验注意事项(见图2);而实验课前经常会自己先熟悉实验仪器的学生只有64.68%(见图3)。
图2
图3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了解相关实验的意义与目标,而且要熟悉实验所用试剂及实验中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性能。但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更重视实验的科学内容,而对试剂及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技术指标不够重视。
3.3 依赖心理
通过调查学生实验过程中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情况及是否能独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发现有超过20.0%的学生不能经常参与到小组讨论(见图4),将近25.0%的学生不能经常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见图5)。
图4
图5
实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具有独立实验能力,而且应具有较强科研协作能力。一些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实验中,一些学生的存在感较低,无论是在实验操作中,或是在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中,过多依赖于同伴,缺少团队成员间的内部讨论。
3.4 侥幸心理
通过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情况,发现有33.11%的学生不能够按照实验室安全的要求进入实验室(见图6);有18.77%的学生不能正确取用试剂(见图7);8.7%的学生出现过用实验器材嬉戏打闹的情况(见图8);12.62%的学生会为了省事而忽略安全,进行简化操作(见图 9)。
图6
图7
图8
图9
在实验教学中发现的这些情况表明,一些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缺少重视,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经常将平时积累的不良习惯带入实验室。比如,夏天穿拖鞋短裤、不戴护目镜、废液未倒入指定容器、口罩随意丢弃等;为了赶进度,不注意化学试剂的添加速度,省略必要的实验安全步骤等;做实验时聊天嬉戏;不能完整记录实验过程数据等。
4 安全责任意识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不同于中小学责任意识教育,其任务更加艰巨。有少部分人的道德品质已经夹杂着不正确的责任认知,同时,大学生群体正向社会过渡,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在逐渐完善,思维能力也得到快速发展,这就要求对该群体的安全责任意识教育要有针对性,而且理论上有一定的深度。
4.1 生命安全责任意识教育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以应急教育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体验场馆,设置应急救护演练、实验室逃生体验屋、VR安全体验等沉浸式功能体验区,以实景操作方式教授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室危机的方法[9]。借此,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珍惜和尊重态度,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4.2 行为安全责任意识教育
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实验室可通过讲座、展板、视频等方式进行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和制度、常识和专业知识、个人防护知识等,学生只有通过考试获得准入证书后方可领取印有自己名字的实验服。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将手机、书包等相关物品存入指定地点,穿实验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课教师根据实验项目特点及使用的具有危险特性的仪器设备(如高压灭菌锅、马弗炉、烘箱等)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报告中写入自己学到的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强化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行为责任意识的内化。
5 结语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解决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责任意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出发点,通过安全责任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10],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在实验中的盲从心理、轻视心理、依赖心理、侥幸心理,为从根本上实现实验室安全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