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龙江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和布局的研究
2022-04-16谭雪飞刘佳蓄岳彩霞王慧文
谭雪飞 刘佳蓄 岳彩霞 王慧文
(黑龙江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0 前言
从最近几年实际情况,虽然在省政府的带领之下,黑龙江省各行各业都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是从全国GDP排名上看,始终都位于后几位[1]。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影响最大的就是目前已有产业结构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实际要求,甚至成了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所以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人才是重要保障,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根据麦可思所进行的大学毕业生区域流动调查结果看,黑龙江省人才净流入量始终在-55%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而从流入量角度看,则为5%-6%。因此从数据角度看,黑龙江省人才构成以及流动十分简单,几乎60%的人才流失率,外来人才流入率极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地高校就肩负着为产业结构调整输送人才的重任。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从该角度出发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龙江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和布局。
1 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现状
之所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打造出精品龙江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直接影响龙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2]。从而从2008年-2020年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看,如表1所示。
表1:2008-2020年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
从目前实际角度看,黑龙江省人才总量超过410万,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3%,整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高层次与高技能型人才所占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主要劳动年龄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从目前整体角度看,到2015年,无论是从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所占比重、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以及人才贡献率方面,黑龙江省人才发展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满足产业结构专业的实际需求角度看,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根据《黑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黑龙江省的人才资源总量需达到540万人,人均贡献率需继续提高到35.5%,才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3]。
2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龙江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对策
2.1 黑龙江省高校应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对于黑龙江高校而言,在进行专业结构优化与布局的过程中应当利用好问卷调查以及走访的方式,力求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可以坚持如图1所示的思路。需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调整。
图1:黑龙江省高校信息收集思路
在进行专业优化与调整过程中不但要依然保持自身竞争力,同时还要尽可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保证专业调整的实际方向能够与产业结构变化相吻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术型人才。另外,黑龙江省高校在设置专业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黑龙江产业结构的实际发展需求,对未来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打造出真正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专业。
2.2 需要完善黑龙江省高校的专业结构体系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黑龙江高校在今后发展进程中也需要合理解决好转型与供给结构改革的难题。因此,相关政府教育部门需要积极鼓励高校能够结合地区发展要求开设满足黑龙江未来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打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率的绿牌专业;与此同时将之前人才需求较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红牌专业进行改造或者撤销。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各所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历史以及优势打造出品牌专业,例如黑龙江工业学院位于鸡西市,因此在完善专业过程中就可以将煤矿开采以及煤炭深加工作为重点[4]。这样不但能够发挥地域优势同时还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最终构成产业学科体系如图2所示。
图2:黑龙江省高校产业学科体系
2.3 高校的专业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之前黑龙江省很多高校专业设置角度看,依然存在着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雷同等等,即使新增了很多专业,但是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依然存在人才需求不匹配情况[5]。因此黑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大力支持各所高校利用已有优势打造农林、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一系列专业建设。另外,对于黑龙江地区非医学、艺术、财经等院校,应当适当对医学、艺术、财经等专业学生招生规模,结合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十大专业集群,设置出一批能够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
2.4 建立高校专业与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在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过程中要将“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充分结合在一起,并最终打造出一个“政府调控、高校主导、企业参与”专业动态调整价值,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入手:
(1)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当建立多方协商机制,建立专业的机构执行高校对接的一系列工作。例如,建设高校专业设置协商委员会,保证政府行政部门、人才市场以及用人单位代表全部纳入其中,一同对专业设置与改革政策进行商讨[6]。(2)建立市场预测机制,结合市场发展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咨询与研究机构,经常性地对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报告进行发布,为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奠定坚实基础,使得在进行专业调整过程中能够提供参考依据[2]。(3)建立专业设置权力下放与权力制约机制。国家教育部门应当最大程度上考虑并尊重各个地区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是要求,将学科专业设置的权力适当的下放给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所高校,鼓励政府部门以及高校可以结合地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灵活且自由的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设置或者拓宽全新的专业[8]。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中介机制应当进行科学评估,结合最终评估结果加以合理控制与管理,避免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存在随意性与盲目性。
3 总结
近年,在历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后,黑龙江高校专业结构已经得到十分理想优化,高校人才培养层次以及类型日趋完善[9]。但是从实际角度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发展定位模糊、缺乏办学特色、专业结构设置不完善等等[10]。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黑龙江省内各所高校应当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对已有学科专业进行优化,大力培养人才,与同事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高校软科学战略发展,进而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不竭动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对策主要包括黑龙江省高校应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需要完善黑龙江省高校的专业结构体系、高校的专业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高校专业与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