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村镇工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022-04-16杜昱璇

中国名城 2022年4期
关键词:行政村村镇密度

叶 露,王 婷,杜昱璇

引言

工业化生产和全球自由贸易催生了西方的现代城市。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村镇工业贡献了近半的产值,为21世纪中国快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苏南是中国村镇工业发达地区的代表,明清时期的乡村手工业派生出中国原始工业化的雏形。《江村经济》将苏南作为中国半工业化的缩影和研究近代乡村工业的典范。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发展为中国村镇工业化的“苏南模式”。苏南的村镇工业化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衰败的曲折过程,村镇工业企业成为见证工业发展历程和时代变迁的物质空间载体。

综上,国内外学者针对村镇工业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针对镇村级别的工业空间资源研究较少。本文以苏南为研究区域,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和同里镇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和吴江区统计年鉴,综合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震泽镇和同里镇的工业空间分布特征,剖析苏南地区村镇工业分布的形成机制。同时,作为后苏南模式下村镇工业空间更新的基础性研究,破解快速城镇化下城乡间发展与空间制约的矛盾,以城乡间存量空间资源的融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苏州村镇工业发展典型样本的吴江区作为研究对象,以震泽镇和同里镇为实证,通过产业类型、分布特征、密度和空间形态等角度,探讨村镇工业空间时空分布上的共性与差异性。吴江区位于苏州东南部,水系发达、湖泊密布的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使得该区域工业发展迅速。其中震泽镇位于吴江区的“西大门”,处在沪苏浙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中国蚕丝之乡,桑蚕丝绸文化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同里镇位于吴江区北部,是区级工业重镇,通过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发展,其工业企业数量自2014年起至今居吴江区首位。

本研究中的工业数据来源于企业备案信息,共获取震泽镇1 962家企业、同里镇1 977家企业数据。通过百度地图工具得到企业经纬度地理信息,分别录入两组镇村工业信息数据表格。将带有企业经纬度坐标信息的表格导入ArcGIS 10.5中,再将坐标以点要素的形态呈现在震泽镇和同里镇的矢量地图上,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等工具对其工业空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中出现的其他相关数据,如震泽镇和同里镇工业年产值、人口等均来自各年度《吴江统计年鉴》。

2 村镇工业空间分布特征

2.1 工业企业的产业类型

为分析震泽镇与同里镇在工业类型上的共性与差异性,将震泽镇1 962家企业与同里镇1 977家企业进行分类。就产业类型而言,震泽镇的工业主要涉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28个大类,其中以钢材冶炼、彩钢板制作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代码:34)、纺织服装服饰业(大类代码:18)和金属制品业(大类代码:33)工业数量分别为:514、424、194,共计1 132个,占比超震泽镇工业总量的58%。由此可见,纺织、服装、冶炼、金属制品业等传统产业是震泽镇的主导产业类型。同里镇的工业主要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22个大类,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大类代码: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类代码:39),金属制品业(大类代码:33)工业数量分别为:664、283、268,共计1 215个,占同里镇工业总量的61%。因此,以专用设备制造为主的重工业,以计算机、电子产品制造为主的新兴技术产业是同里镇的主要工业类型。

就产业类型而言,同里和震泽镇在村镇产业上存在一定差异(图1)。震泽镇的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以及钢材、彩钢板制作为主的冶炼加工行业占比较大。相比而言,同里镇主要为计算机、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和以专用设备生产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类型的差异会对村镇工业空间的集聚特征产生影响。

图1 震泽镇和同里镇各工业类型数量对比

2.2 工业空间分布特征

核密度分析法是用于分析研究要素在整体空间密度上分布特征的一种可视化方法。为研究村镇工业在空间分布格局上的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对震泽镇1 962家村镇工业企业、同里镇1 977家村镇工业企业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震泽镇有以下特征:①村镇工业分布呈“两点集聚”格局:一处以大船港村为中心,分布密度由中心区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另一处以震泽开发区为中心,分布密度向西南和东北方向沿河道两岸递减。两个集聚区又存在相互连接的趋势。②村镇工业沿水陆交通沿线集聚分布特征明显。在震泽镇内,G318国道自西南向东北贯穿整个镇。紧邻国道的是震泽有名的母亲河——頔塘河,河道沿岸有便利的航运条件,村镇工业自西南向东北沿頔塘河两岸集聚,形成较为显著的条带状工业分布形态,其分布密度由河道两岸向外呈明显递减趋势(图2a)。

同里镇工业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一强一弱双集聚”格局,在工业分布上有两处明显的空间集聚:一处是以同里产业园为中心形成的强集聚分布,中心区域核密度值为85—96。此处毗邻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内工业厂房密布,其分布密度沿产业园向四周递减。另一处是在河道沿线形成的弱集聚,中心区域核密度值为42—54。工业沿河道分别在西北和东南方向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两处集聚的强度差异较大,以同里产业园为中心的集聚区远高于沿河岸形成的工业带(图2b)。

试验范围全长58m,分两层施工,每层分4段,均采用机械碾压施工。施工温度为-14~-6℃,风力2~3级。混凝土的碾压采用不同碾压形式,第1层沥青混凝土和过渡料采用不同碾压遍数,碾压温度均为130℃;第2层过渡料和沥青混凝土料在第1层参数基础上进行,每段进行碾压的遍数保持一致,每段的温度保持逐渐升高,分别为:115,125,135,145 ℃。

图2 震泽镇和同里镇的工业分布核密度

在空间分布格局上,震泽镇和同里镇有以下相同点:①工业空间分布都有沿河道线性集聚的空间特征。②点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两个镇都有着在某一个或多个行政村空间核心集聚的分布特征。而两个镇空间分布的不同点在于:震泽镇显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而同里镇的村镇工业空间特征更突出于工业园区的单点式高强度集聚,两镇工业空间分布的格局差异较大。

2.3 工业企业分布密度

为得到村镇工业在空间分布的密度特征,对震泽镇1 962家工业企业和同里镇1 977家工业企业进行空间分布分析。震泽镇各行政村工业企业数量分布图表明:在震泽镇域内的所有行政村均有工业企业分布,单位行政村内分布的工业企业数量为3—328家,空间分布上呈“星星之火”之势。其中大船港村工业企业分布最多,数量达328家,占震泽工业企业总数的16.7%。工业企业数量超100家的行政村有7个,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 181家,占震泽镇工业企业总数的60.2%。由统计数据可得出,震泽镇的工业分布呈大分散、点集聚的空间格局(图3a)。

同里镇各行政村工业企业数量分布图表明:在同里镇域内的所有行政村均有工业企业分布,单位行政村分布的工业数量为2—550家,其中屯南村和同兴村的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度高于其余行政村,其工业企业数量为550家和517家,分别占全镇工业企业数量的27.8%和26.2%,两个村的工业企业总量占全镇半数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低于10个的行政村有7个,其工业企业数量仅占全镇总量的1.8%。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同里镇行政村域层面,工业分布存在强差异性,村与村之间的工业企业数量相差悬殊(图3b)。

图3 震泽镇和同里镇各行政村工业企业数量分布

为进一步分析村镇工业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在企业数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业用地字段提取土地登记数据库中各行政村工业用地,对震泽镇和同里镇各行政村进行工业用地分布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震泽镇有两个村现状工业用地密度高于30%,其中曹村为49.60%,占行政村工业密度首位,而工业企业数量则位居行政村第5位;工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大船港村工业用地密度为21.99%,占震泽镇行政村第6位。该镇有13个村工业用地密度低于10%,最低的前港村密度仅为1.10%。同里镇则有4个村工业用地密度高于30%,13个村的工业用地密度低于10%。其中库浜村密度为49.48%,占行政村首位,但该村的工业企业总数位居第15位,可见该村的工业企业的单位建设规模较大。工业数量最多的屯南村的工业密度为18.61%,位居行政村第7位,其中大部分为小规模企业。

分析结果显示:两镇在工业企业分布密度上存在较大差异。震泽镇行政村之间工业发展相对较为均衡,每个村域内均有工业企业分布,空间分布呈现相似性特征;而在同里镇,行政村之间的工业企业数量差异显著,从500多家到零星几家不等,单点的强集聚特征明显。同时,从震泽镇和同里镇的各行政村工业用地密度图可见(图4):与同里镇相比,震泽镇的村域工业密度差异相对较小,密度折线趋势较为平缓,比较得出震泽镇行政村的工业企业分布相对均衡,同里镇行政村之间工业企业分布差异性更大。

图4 震泽镇和同里镇各行政村工业用地密度

2.4 工业空间分布形态

基于卫星影像对工业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震泽和同里镇共有5种工业空间形态类型(表1)。震泽镇以厂村混杂的散布式空间形态为主;同里镇以厂村并置、产业空间高度集聚为主,两个镇均有少量飞地型工业分布形态。

表1 震泽镇和同里镇工业空间分布形态类型

通过对乡村聚落层级的卫星影像分析发现,在震泽镇内厂房和农宅空间混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具体空间区位上,村落表现出厂村混杂的不同形态模式。具体特征有:①厂房区内混杂农宅:大面积厂房片区内夹杂着少量的农宅分布。如大船港村片区,在村域内有大面积的厂房分布,在厂房之间有零星住宅夹杂其中,形成厂房夹杂村落的混杂形态。②生活区内混杂厂房:大面积村落聚居区内夹杂着厂房分布。如夏家斗村片区,大面积的农宅集聚区中,少量工业零星分布在村落之间,形成了生活区夹杂厂房的空间形态。③厂房与农宅参差交错分布:厂房和村落各自形成组团,两个独立组团间又存在相交的公共空间。在同里镇,厂房和村庄居住用

地并置现象较为普遍。工业区空间呈垂直划分的网格地块分布,居住区也呈整齐划一的空间特征,两种不同功能用地性质并置于乡村空间内,呈现出与城市类似的空间肌理。如田库村片区,村域内厂房与农宅共存,但各自又沿道路成团状分布。除此之外,同里镇工业空间的城市化特征显著,一些村域的大面积工业企业集聚于产业园。与早期震泽镇厂村混杂无序分布的空间形态相比,同里镇工业空间带有明显的自上而下规划特征。

震泽和同里镇作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在工业空间分布形态上两者差异性显著。结果显示:①震泽镇工业空间分布形态主要以厂村混杂特征为主;②同里镇工业空间形态呈现厂村并置、集聚化特征;③两个镇均有少量飞地型工业空间形态的分布。

3 工业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机制

3.1 苏南模式的空间延续

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村镇工业的迅速发展造就了“苏南模式”。苏南地区依靠集体经济推动工业化,村镇工业产值迅速增加。村办企业分布于各个村庄,由村民自家组办,镇办工业由镇集中组办,因此也形成了工业空间分散化的特征。这时期的厂房与村庄大多错杂分布,厂村混杂的空间形态呈现出“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格局,因此工业空间上的分散成为早期苏南乡村的基本格局与空间特征。震泽镇作为吴江的工业名镇,特色丝绸纺织业已有悠久历史,在传统生产时期已出现专门用于生产的乡村厂房建筑,这些早期的乡村工业大多由村集体或乡村能人投资,厂房与乡村聚落密切的空间关系是其乡土社会关系的映射。根据不同时间内震泽镇和同里镇工业企业成立数量分析(图5-6)得出:震泽镇在国家提出“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政策前,工业企业成立数量共574家,占总量的29%,比同里镇高8个百分点。可见就历史维度而言,震泽镇的工业企业相比同里镇的工业企业形成时期更早,震泽镇工业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大分散特征是苏南模式下乡镇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演进的结果。

图5 不同时间内震泽镇和同里镇工业企业成立数量

3.2 特殊区位的地理特征

交通是村镇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对于工业生产而言还是决定其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工业企业一般会在交通便利处选址,形成沿交通廊道线性分布的空间形态。其中公路和水运河道的开放性强,是连接城市与村镇的主要通道。高速公路作为后期建成的一种封闭性强的道路,主要承担了城市间的货物运输,因此高速公路对于沿线的乡村而言,其分隔作用大于连接作用。

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在20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快速发展的村办企业使其具备财力支撑,从而成为自身产业强的村庄,有的甚至发展为中心村。这部分村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吸引周边村庄逐渐形成产业集聚,还吸引了大量外来暂住人口,如震泽镇大船港村。震泽镇工业企业分布数量最多的大船港村紧邻頔塘河,且七铜公路、306县道呈十字状穿过整个村域,乡道的较强可达性为工业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图7a)。区位条件较差、工业基础薄弱的村庄非农经济落后,在乡村工业化进程中人口大量外迁,村庄日渐空心化。其中工业企业分布数量最少的联星村域内湖泊密布,水域面积大,占联星村总面积的1/3,村域内聚居空间较为分散,道路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弱(图7b)。与之相似,通过对同里镇卫星地图的对比分析发现,工业企业分布数量较少的行政村大多位于同里镇东北部,这里河道纵横交错,地形地貌对大规模工业用地布局和扩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工业企业多零星分布(图7c)。而工业企业密度大的行政村大多位于同里镇西部,这里水系较少,地形条件减少了对工业发展的制约,交通网络密度大,可达性强。因此乡村的区位地形条件,尤其是交通因素对其工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诱发或约束作用。

图6 不同时间内震泽镇和同里镇工业企业成立数量占比

图7 震泽镇和同里镇部分区域卫星地图

3.3 产业环境的发展需求

产业所处的环境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产业对于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在同里镇,以专用设备制造为主的重工业(如医疗仪器设备制造、模具制造、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等)和以计算机、电子产品等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主要地位,这些技术密集型、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产值高,对生产设备、科研环境、人才等有着较高的需求。而产业园本身具有的企业孵化、资源共享、人才协作、配套设施完善等优势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了相关产业空间的集聚,一方面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周边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产业园产业链的完善,促进区域内的协调统一。相比之下,震泽镇的产业中占主要地位的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多数的纺织企业是在苏南模式下,由原农闲时的家庭纺织作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规模大多以户或自然村为单位,早期多数是为了补充家用而形成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在后期快速工业化发展的带动下,逐渐从手工业生产转为小机器的工业化生产;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和生产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产业环境的需求层次较低,而主要依靠劳动力的集聚来实现,这也是震泽镇域内工业一直保持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特征的内在原因。

3.4 国家政策的规划指引

国家政策对苏南村镇工业空间分布的影响体现在政策引导和行政区划调整两个方面。2004年6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提出“三集中”战略,自此省内加快了实施“三集中”战略的步伐,直接改变了工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方式与原则,对镇村级别的工业用地分布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吴江区为例,同里镇域内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内为企业提供资源共享、企业孵化、人才协作等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区域内企业数量迅速增多,2013年同里镇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区镇合一发展,在行政区划调整之下,同里镇进一步加快了工业的发展速度。这也解释了上文数据分析的结果:自“三集中”战略实施后,同里镇的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期间增加的工业企业数量占同里镇现有企业数量的75%,同时提升了空间集聚度,逐步形成单点式、高强度集聚的工业空间特征。

震泽镇的产业主要以传统纺织产业为主,历史较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新兴工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其中彩钢板产业的生产量在国内占有率超过60%。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震泽镇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发展为以小规模集聚园区为主的模式。园区规模相对较小且级别较低,如八都工业园(镇级)、震泽镇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级)。2016年震泽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开始重点建设以丝绸产业为特色的小镇,并成立了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集生产、展示、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

4 结语

选取苏州吴江区震泽镇和同里镇为对象,对其工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村镇工业空间分布受到乡村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内部因素有传统村镇工业企业的创办时间、产业类型等,外部因素有工业企业所属镇域区位、当地的政策和发展规划等。双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同区不同镇工业分布的明显差异性。②村镇工业的分布与水陆交通的关系密切。震泽镇表现出其工业分布与河道的强关联性,同里镇则更多依赖于公路交通。③不同类型产业对环境需求的差异会对村镇工业的空间分布产生间接影响。④国家政策的规划指引对工业空间的分布特征有直接影响。以震泽镇为代表的村镇发展模式下,工业呈大分散小集聚特征;以同里镇为代表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下,工业呈大集聚特征。综上所述,镇村工业空间分布特征不仅包括其空间的显性特征认知,还与其社会、产业、政策等多维度因素有着复杂的关联性。

此外,在研究村镇工业分布特征的同时,通过多种数据信息的汇总、分析,发现当下村镇工业中存在大量闲置的厂房建筑。随着国家土地政策收紧,苏南开始推动村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空间集聚,成立于早期的工厂建筑的生产空间空废化现象已出现。在当下存量更新的语境下,如何更新这些空废化物质空间以振兴乡村,将成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的议题。

注释:

①通常指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通等地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它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模式之一。

②依据2014—2020 年《吴江统计年鉴》中数据。

③数据统计截至2019 年9 月。

④分类标准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⑤数据来源于工商部门企业备案数据。

⑥企业地址数据来源于工商部门企业备案数据。

⑦以苏州为例,当前苏州市1 498个行政村通过合作社方式建设村级产业用房存量超过3 000 万m2,村均达2万多m2。

猜你喜欢

行政村村镇密度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并村重在并心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村镇建设
志书中“行政村”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