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浅析
2022-04-16宋传慧
宋传慧
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农村社会面貌和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现代化步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山东省淄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率先抓住农业由2.0时代向3.0时代迈进的重大机遇,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转型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聚力打造农业3.0时代,构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数字农业中心城市。沂源县作为淄博市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下辖县,近年来,加快实施山区农业现代化,实现“种得好、销路畅、效益高”,本文就沂源县作为山区农业县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业发展现状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紧迫要求
(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从宏观角度看,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的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就难以实现。具体来讲,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生产技术上广泛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二是任务目标上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发展模式上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沂源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1.生态优势。沂源作为“山东屋脊”“齐鲁水塔”,自然环境优,生物多样性强,401米的平均海拔和58%的森林覆盖率,加上多年来的生态培育和环境治理,使全县具有了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2.产业优势。经过40多年持续不断的农业结构调整,沂源县粮经比例超过1:9,拥有各类果品75万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林果大县,苹果、大樱桃、桃等主导品种优势突出,草莓、蘑菇、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鲜明,产品种类丰富,体系较为完备,具备了产业升级的基本条件。
3.政策优势。县委县政府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9—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增长达到8%以上,新发展扶贫产业项目221个,28236户4913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实施的“联村党建”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以“提质、增效、扩量”为核心农产品提升“六大工程”,增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力。
(三)沂源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素短板
1.自然禀赋不足。沂源县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地块零碎分散,农业受气候影响大,地质地貌、区位交通、信息技术等相对闭塞,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要素先天不足。
2.人才资金缺失。农业农村“三老”问题日益突出(人老、树老、管理模式老),截至2021年底,沂源县农业人口中,5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60%,农业技术人才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9%。农业融资困难、投入不足,产业转型难度大、升级任务重,是沂源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3.龙头企业辐射作用不强。沂源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调研中发现,企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尽管企业和农户实行了订单作业,但企业和农户并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龙头企业没有发挥带动作用,尤其缺乏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导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弱,产销对接不畅。
4.增收空间狭窄。沂源县农村产业较为单一,优质果率低,产业链条短(苹果、樱桃、桃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率不足10%),市场竞争能力弱,增收空间有限。农村各类资源没有充分盘活,一半以上的农业产业园处于亏损状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缓慢,现代农业发展动能不足。
(四)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形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速度迅猛,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工业化和信息化优势反哺农业,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也较高。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地多人少劳动力节约型。主要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为代表,主要采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美国大多采用大型机械耕作、卫星种地(200多颗卫星遥感测控操作)、飞机喷洒农药、转基因生物防治等方法,农业生产效率高。二是地少人少土地节约型。主要以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主要采用集约型经营,智能精细化管理。日本通过发展生态、体验、休闲多功能综合农业,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以色列发展智控节水设施农业,在贫瘠的沙漠上打造了最节水节料、最具有科技含量的设施农业模式。三是土地、劳动力资源适中型。以英国、法国、荷兰等为代表,主要采用小型机械化和精细合作生产模式。法国通过环保理念和扶持私人农庄发展循环有机生态农场,荷兰科技精细化创意农业让荷兰花卉享誉全球。我国江浙地区农业现代化、数字化发展也日新月异;山东潍坊、德州、临沂兰陵等地区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发展潜力巨大;陕西、甘肃等地区利用后发优势,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新品种武装现代果业,甘肃静宁县果园商品率和优果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沂源县优质果率约50%)。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表明,沂源县作为山区传统农业县,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迫切,任务艰巨。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沂源县地处山区,各类资源丰富但不宽裕,可以借鉴资源适中型模式和土地节约型模式,走集约节约、生态高效、多产融合、精细管理的现代农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一)提升组织化程度,凝聚互助合作的强大合力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无法解决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管理和统防统治问题。因此,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组织农民聚合资源,实行互助合作或者委托经营的方式组织生产,是提高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推广沂源县以张家坡前瓜峪村、中庄青龙村、南鲁山北流水村为代表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互助合作模式,支持党支部组织引领建立务实服务型合作社,鼓励农民广泛参与,聚合要素,联结发展,促进农业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家庭农场培育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到2022年底,实现山东省培植农民合作社达7万家,县级以上示范社1万家,农民入社率达60%;培植家庭农场8万家,省级以上示范场1000家,县级以上示范场6000家。沂源县要抓住机遇,加强对上对接力度,研究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发展以村支部、经济能人等为主体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借鉴烟台市莱阳市培植龙大、鲁花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通过合作收益、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中实现增值增收。
(二)适度规模化经营,搭建现代农业的基础载体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科技条件下推广自动化机械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基础。针对沂源县农用地地类差、级差大、零碎分散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打造公平、合理的土地流转环境,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可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除了部分家庭独自经营或参与互助合作外,沂源县农业经营的单元规模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发展农业园区。通过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施大规模土地流转,建立发展百亩至千亩的各类农业经营园区,未来可达到200处以上。另一种是发展家庭农场。根据沂源县位处山区、土地不规则、部分地块难以大规模流转的现状,引导农民采用租赁、置换、入股、全托、半托等多种流转方式,因地制宜进行小规模土地流转,建立发展100亩以下、30—50亩为主的家庭农场,未来可达5000家左右。这种模式符合中央提出的适度规模调整的方向,国家大力扶持补助,同时也符合沂源县农类地况、耕作强度和劳动力结构的现状。采用部分机械化和半互助方式,一个家庭完全可以种好几十亩土地,家庭农场模式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沂源县林果发展的主要模式。
(三)立足生态化方向,放大可持续发展优势
生态可持续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是沂源县农业产业的突出特色和主要优势。必须保持好并放大这个优势,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构建合理、高效、稳定的山区生态农业系统。一要大力植树造林。适应农村人口减少、居住日益集中的趋势,扩大山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二要广泛推行农业生产有机化。注重用自然的方法、生态技术改进农业生产,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有效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广沂源县南鲁山镇“农家肥—沼气池—果园”模式、燕崖镇“木屑—食用菌基料—食用菌—有机肥—农作物”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实现农业生态闭环式良性循环。四要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健全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加强大气、水污染防治,营造生态有机、洁净无害的农业生产环境。
(四)坚持标准化生产,全力提升农产品品质
标准化就是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以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对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目标。沂源县果蔬生产要瞄准国内外先进农业生产标准,推行沂源县农业合作社“十统一”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组织体系。一方面,围绕提质增效,加大老果园改造提升,加快推动老果园改造、主导品种扩面和新品种引进扩繁,争取利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传统主产区22万亩苹果老果园的改造提升,高标准建设一批果蔬生产标准园。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重点推进水肥一体化、智能大棚设施农业和矮砧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适合山区推广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积极推广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因地制宜推广使用适合沂源县山区农业特点的实用性微型智能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水平。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和追溯点建设,推广燕崖镇可视化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扫码可视频、信息可追溯)的做法,建立起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追溯体系。
(五)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农产品质量和声誉的名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品牌就代表价值。沂源县实施品牌战略,一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彰显特色为卖点、以塑造品牌为手段,强化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集中做大“沂蒙山”果品、中庄苹果、沂源苹果、沂源大樱桃、沂源金黄金桃等特色品牌,全力打造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自主品牌。二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加大对果品品牌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品牌簇群作用,破解沂源县农产品“品牌杂乱”和“有牌不响”的现状。三要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制定果品统一宣传计划,利用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国际果蔬博览会等知名展览平台,大力开展名优果品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果品品牌知名度。
(六)借助信息化翅膀,打造数字农业发展新高地
电商网络是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变化,今后农产品的销售将新增“线上”渠道和信息化模式。沂源县目前约20%的农产品销售依托电商平台,而且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下一步,沂源县要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鼓励农产品电商企业发展,发挥好齐鲁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平台作用,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不断探索“互联网+电商”、订单农业等模式,用信息化、数字化助推农产品销售。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离不开干部、群众的躬身实践和积极推进,离不开各项农业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配套和有机衔接。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避免四个误区:一是放任自流不作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业发展主要是农民自己的事,对农民种什么、怎么种、怎么销等方面,顺其自然,缺乏作为。二是生搬硬套拉郎配。在产业结构调整、品种引进、技术推广、运作模式等方面,不盲目引进适合的品种,仓促上马不适宜的项目,导致很多项目低效或无效,造成损失。三是行政命令一刀切。在政策制定或落实上级政策方面,往往是一把尺寸卡到底,不顾实际一刀切,不考虑农民意愿和差异化因素,禁锢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四是虎头蛇尾走过场。政策落实不连贯,项目审批不协同,对一些新上项目前期支持、后期掣肘,推广引进前热情无比,项目上马后不管不问,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优惠扶持虚化落空,挫伤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在规划制定、宣传引导、科技推广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加大现代农业扶持力度,精准制定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好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健全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各级干部主动有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一)统筹推进,科学制定规划
山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统筹推进。要仔细研究制定好发展规划,狠抓项目化落实确定好发展举措,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农业产品要做到品种、品质、品牌相结合,实现“三品同升”。落实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重点支持发展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1000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000个乡土特产名品村),立足沂源生态环境和山区特色,大力发展符合市场前景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农产品。围绕提质增效,着力在现有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上下足功夫,在“特色”和“精致”上狠做文章,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打造“精品、优质、特色、高端”拳头产品。要因地制宜,在做大做强苹果、大樱桃、桃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早晚熟品种及适合深加工的名优特新品种,大力发展蘑菇、草莓、芦笋等各类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大力发展各类特色农业工副业项目,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不同产业发展要相互结合,做到“三产融合”。强化链式思维,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生产、销售、加工、储存链式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智能仓储、自动分选设备,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农文旅融合、农文旅互促、大力发展“开心农场”“果乡农家”、特色农庄等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三是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做到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产业规划要与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发展、合村并居、公共服务规划一体设计,相互配套,避免单兵突进,要注意近远期、区域间、行业间的协同衔接,防止各自为战,相互矛盾。产业项目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相结合,促进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明提升、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协调推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二)创新驱动,释放要素活力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动能在改革创新。要强化农业领域改革攻坚行动的组织实施,变资源要素驱动为改革创新驱动。一方面,在科技创新上,建立完善苹果研究院、樱桃研究所等农业主导产业高端科研平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形成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长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在制度创新上,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改革文件,创新山地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体系,着重在农村“三块地”和公共资源盘活上做文章,尤其在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农村经营性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上加大力度,换挡提速,充分释放闲置资产资源活力。
(三)以人为本,培育新型农民
农业现代化首先需要农民的现代化。沂源县农民受年龄、学历、区位等因素影响,知识接受能力偏差,创新意识偏弱,传统观念难改变,种植水平难提升,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大短板。一方面,要经常性开展座谈交流、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强化农民发展理念,提高生产经营技能。同时,加大与各类农业科研、农技人才的多层次合作,加大对农学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探索柔性引进机制,引导支持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各类种养经营能手、农业土专家、农村经济能人等,探索推行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推广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加大奖励补贴力度,促进农民向职业化、专业化“新农人”转变。
(四)加大投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择枝而栖|付秀宏/摄
要加强项目策划和资金争取,借机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一是加快农村道路、水利、文化、环保等设施的扩面建设和提升改造,加快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远程诊疗和村级医疗机构和服务全覆盖。二是把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作为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加大数字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力度,同时,借力“新基建”,加快农村电网、5G基站和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大农村仓储、包装和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快递站点村级全覆盖。三是借助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入保范围,促进保费政策落实,提高农业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