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低值耗材精细化管理探讨
2022-04-15王舒瑶韦健鲁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
王舒瑶 韦健 鲁蓓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北京 100037)
内容提要: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取消加成,医用耗材逐渐成为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自2019年启动飞行检查以来,将低值耗材账实不符问题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也越来越得到了医院管理者的重视。为控制医用耗材价格、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保基金支出,守住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文章以F医院低值耗材管理举措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立医院在低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F医院管理经验,提出构建“两库联动”管理机制、搭建精细化管理平台以及建立“精准关联”管理模式三种管理举措,使公立医院低值耗材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公立医院加强低值医用耗材管理提供了实践参考。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取消加成,医用耗材逐渐成为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控制成本和费用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1]。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将基金监管作为首要任务,会同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飞行检查,不断加强基金监管。其中,低值耗材账实不符问题是医保基金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医改推进下必须要抓好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介绍了低值耗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公立医院加强低值耗材管理提供参考。
1.公立医院低值耗材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低值耗材由于其价值低、品种多、管理难度大,并未被重点关注,医院对低值耗材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充分意识到低值耗材管理的重要性。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初,联合多部门开展检查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组织飞行检查。检查发现大型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低值耗材账实不符、串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导致医保基金受损,影响基金可持续发展。针对医用耗材收费问题,国家医保局发布《行政执法事项清单(2020年版)》,明确对耗材使用量、集采行为合规性等事项进行重点监查。随着医改进入深水期,对医院加强低值耗材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以适应新环境下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公立医院低值耗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医用耗材按照价格高低,可分为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低值耗材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缝线、电极片、采血管等使用量大、单位价值低的耗材,其特点是品种繁多、使用量大、流通环节多[2]。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2.1 使用与收费分离,管理难度大
目前本院已经实现高值耗材扫码出库并计费,但由于低值耗材的特殊性,难以对其进行条码化管理。低值耗材的领用和收费由物资部门和物价部门分别管理,同一种耗材的领用名称和收费名称往往有较大差别,相同的耗材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规格[3]。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开出医嘱后,由护士手工转抄计费,难免会出现错收、漏收情况,容易出现出库与收费不匹配的情况。
2.2 总量控制不到位,容易造成积压
由于低值耗材使用量大,从请领到实际使用需要一定的配送时间,为确保需要时可及时用于患者,临床科室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在工作中,领用、使用和收费环节的割裂,造成护士缺乏对“量”的监督与控制,并未“量出为入”,临床常常为了使用方便,一味的多领用耗材,从而导致低值耗材库存积压。
2.3 停用更新不及时,影响匹配度
由于低值耗材的可替代性高、生产成本低,导致同一种耗材会有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产品,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科室往往也要求使用不同厂家、规格的产品[4]。当涉及品规更换时,各科室请领新耗材,未及时更换、关停旧耗材信息条目,很容易造成临床错误选择,导致收费与使用不匹配。
3.公立医院低值耗材管理举措
3.1 构建“两库联动”管理机制
为了解决低值耗材领用与收费分离的问题,本院借助信息系统,构建了“两库联动”管理机制。将物资系统与收费系统联动对接,实现物资账页与收费项目一一对应。临床科室在计费时,输入所请领的物资名称,系统自动提示其对应的收费项目,确保使用与收费匹配。
首先,梳理耗材库,建立对应关系。本院梳理物资管理系统、HIS收费系统中2000余条低值耗材项目,及时清理两年内未使用的低值耗材,规范收费项目名称,形成本院在用耗材目录。在此基础上,统一为每个低值耗材建立其对应的物资编码和收费编码,并建立二者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医用耗材“请领—使用—收费”全流程追踪管理[5]。
其次,将物资库与收费库联动,建立医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首次购进耗材时,物资系统中物资入库新建账页,如果属于可收费耗材,则联动在HIS收费系统中生成相应的收费项目。已有耗材进价改变,物资处更新耗材进价,其对应的收费项目价格也会联动在收费系统中更新。已有耗材停用,物资处关闭账页,系统自动匹配其对应的收费项目,并在收费系统中将其屏蔽(如图1所示)。通过信息系统控制,保证每一种入库的可收费耗材都有对应的收费项目,停用的耗材及时关闭收费权限,实现收费与物资一一对应,从源头上确保耗材的新增、变价和停用准确无误。
最后,护士站收费系统升级,临床科室在计费时,输入请领物资名称或编码,后台会自动匹配其对应的收费项目,避免领用与收费的错配。
3.2 搭建精细化管理平台
本院依托低值耗材精细化管理平台,通过耗材定期盘点、库存预警值设定、全流程监测等方式,实现了对低值耗材库存的精细化管理。
在系统中增加盘点功能(如表1所示)。各病房按照要求,每月对本病房内所有领用的低值耗材的实际库存进行盘点,并对盘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查明差错原因[6]。病房首次盘点后,系统会记录低值耗材库存数作为“期初库存”,根据“系统库存=期初库存+领用数量-收费数量”公式,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当月的“系统库存”,与本月病房盘点的“实际库存”进行对比。需重点关注“系统库存”小于“盘点库存”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调取数据,深入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加强内部控制。
表1.系统盘点表
设计了库存预警值设定功能。为了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病房留有一定的库存,防止因库存不足影响患者救治。各科室在盘点的基础上,根据各病房特点设置了不同的预警值,当库存数量达到预警值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请领物资,对于到达预警值的耗材,在计费时也会给予相应提示,提醒护士谨慎计费,避免出现进销存不符问题[7]。
最后,加强低值耗材全流程监测管理。物价管理部门严格把握低值耗材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事前严格审批,明确区分可收费与不可收费医用耗材,建议病房尽量减少使用功能类似但品种繁多的耗材,降低使用与收费不匹配概率;事中加强过程控制,深入临床调研,重点关注在套组中关联的低值耗材,如遇耗材变更,则及时更新相应的套组及医嘱,确保临床收费与使用匹配;事后定期监测抽查,通过信息系统将各病房每月低值耗材盘点情况推送至物价管理部门,运用大数据对比、分析容易出错的低值耗材,定期抽查出库与收费数量,分析差异原因,督促有问题的病房及时自查整改。
3.3 建立“精准关联”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耗材更换、停用不及时造成错收费的问题,本院将套组中收费低值耗材维护权限开放给临床科室,由各病房护士长对本病房使用的低值耗材进行维护,物价管理部门审核。
医院物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全部由物价部门维护,容易造成更新不及时的问题[8]。本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低值耗材关联在医嘱中,由护士转抄计费,减少护士单次录入的次数。当涉及到耗材厂家、型号更换时,临床科室可自行修改医嘱或给药途径中关联的耗材,由物价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开通计费(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准确计费,仅允许病房自主维护低值耗材,对于病房未领用过的耗材也不能进行维护。通过物价管理部门审核后开通的方式,进一步严格把关,保证收费的准确性。
图1.物资物价库联动机制图
图2.耗材关联维护界面
当涉及耗材品规更换时,旧的耗材需要停用,一般情况下,旧品种的库存清零后才可以将其关停。由于各病房使用速度不一样,无法在统一的时点切换。通过低值耗材二级库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各病房低值耗材库存量,当需要停用某种耗材时,可根据各病房实时库存量分批关停,实现对耗材的精准控制。对于个别价值高、出错率高的耗材,还可以在不同病房之间调拨,提高低值耗材的使用效率。
4.公立医院低值耗材管理成效
本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低值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来,取得了积极效果。在2018年~2020年期间,试点病房低值耗材出库与收费不匹配率逐年下降,截止2020年底,不匹配率降为千分之一,试点病房2018年~2020年不匹配率见表2。
表2.试点病房2018年~2020年不匹配率
5.讨论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保基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低值耗材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利益,而且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加强公立医院低值耗材管理迫在眉睫。本研究显示,通过建立“两库联动”管理机制、搭建精细化管理平台、建立精准关停模式,从临床管理入手,低值耗材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改进的地方,如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医用耗材的临床路径精细化管理、提升智能化水平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提高的地方[9]。
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重大窗口期。新医改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绩效考核,提升低值耗材管理力度。建议将低值耗材管理水平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病房奖惩制度[10]。只有以制度和考核为抓手,才可以不断提高病房主动管理低值耗材的积极性,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