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肺康复训练在老年早期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4-15王琳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肺癌康复

王琳琳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肿瘤,也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早期肺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但是手术、麻醉和疾病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使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较为严重。在进行手术后,多数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肺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其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而为其量身制定,进行康复的措施较为多样,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够长期进行健康活动[3]。完整的肺康复团队包括医生、生理治疗师、营养专家、社会工作者、专业呼吸护士、职业治疗师等,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措施,使得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达到最优[4,5]。本文选择2020 年1~12 月在本院完成手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132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动态肺康复训练在老年早期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希望为适合老年早期肺癌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肺康复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得到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择2020 年1~12 月在本院完成手术治疗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132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或内镜及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Ⅱa 期;具有可手术切除的指征,顺利完成肺叶切除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患者年龄60~75 岁,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护理干预及观察患者;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药物和酒精依赖史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66 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变部位、术中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术后2 周开始给予常规康复,对患者的护理康复进行指导,教会患者将情绪进行释放和疏泄,提高或促进患者运动和活动能力。患者按照慢病管理方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不设目标运动强度。康复干预时间为4 周。

1.2.2康复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动态肺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肺功能分级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运动强度及康复训练方法,所有患者均从低强度康复训练开始锻炼。根据监测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结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②将患者主诉10~15 min运动可以耐受,心率增快或减慢<20%,呼吸频率<35 次/min 或增加<50%,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血氧饱和度>89%,收缩压<180 mm Hg 或增加<20%时的运动量定为最佳运动强度。③运动时间:5 次/周,开始5~10 min/次,后逐渐增加到20 min/次。康复干预时间为4 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评分。

1.3.1肺功能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进行静态肺功能测试,选择FEV1/FVC 作为肺功能检测指标,SCHILLERCS-200E 型简易肺功能检查仪器购自瑞士SCHILLER 公司,重复测量3 次,选择最大一次作为结果。

1.3.2运动耐力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进行运动耐力检测,从0 W 热身后踏车,频率为20~25 W/min,转速45~65 r/min,直至无法再进行运动,记录患者的VO2max、Wmax。

1.3.3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以SGRQ 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为症状、影响、活动等3 个功能评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FEV1/FVC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FVC 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康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EV1/FVC 对比(,%)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EV1/FVC 对比(,%)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b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对比 干预前,两组Wmax、VO2max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Wmax、VO2max 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Wmax、VO2max 与本组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Wmax、VO2max 对比()

表3 两组干预前后Wmax、VO2max 对比()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bP<0.05

2.3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康复组SGRQ 症状、活动、影响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后SGRQ 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干预后SGRQ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伴随社会老龄化,老年早期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极大提高了该病的生存率,但由于肺癌具有极高的恶性程度,加强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早期肺癌术后患者常因肺功能加速恶化,逐渐使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导致运动协调能力欠佳[6]。动态肺康复训练为贯穿于有症状早期肺癌患者生活管理全过程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通过整体冶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益处。其需要一个多学科健康队伍的协调工作以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康复方案,帮助患者降低因喘息和疲劳限制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不协调,患者的生活状态也能达到最佳[7-9]。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FEV1/FVC 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康复组FEV1/FVC(84.02±4.27)%高于对照组的(74.99±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动态肺康复训练的应用能提高肺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

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延长生命,还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肺癌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法主要为宣教及心理疏导、呼吸功能训练、早期下床活动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应用随意性比较强,执行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10,11]。动态肺康复训练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存在临床症状和日常活动受限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实施多科学的综合性干预,患者的肌肉摄氧能力及利用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将二氧化碳快速呼出,延长有氧运动的时间,使得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12,13]。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康复组Wmax、VO2max 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SGRQ症状、活动、影响评分与总分分别为(42.29±5.84)、(42.87±4.44)、(40.11±3.09)、(43.16±5.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87±6.24)、(62.81±6.09)、(50.56±5.78)、(60.18±6.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肺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针对患者存在的外周四肢肌功能紊乱,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提高[14]。

综上所述,动态肺康复训练在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运动耐力,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肺癌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