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临床疗效
2022-04-15曹长芹
曹长芹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主要指Hp 感染所致的胃角溃疡、胃窦溃疡等,往往会侵袭基底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情况的发生[1]。患者发病时会产生剧烈疼痛,如出血量>1000 ml,则会有肢体厥冷或休克等不良症状表现。临床认为,该项疾病的病理机制是胃蛋白酶、胃酸自身消化引起的,多合并胃出血[2]。临床多表现有嗳气、呕血、便血、腹部胀痛等不良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胃穿孔,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将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两种药物作为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首选,但单独用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研究表明,将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溃疡情况[3]。为此,本院对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进行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现归纳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12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0 例。研究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1~78 岁,平均年龄(53.59±8.16)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4.08±1.36)个月;溃疡直径1.0~2.5 cm,平均溃疡直径(1.49±0.48)cm;病变部位:胃-空肠吻合口附近23 例,胃小管近幽门部37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26 例;年龄32~76 岁,平均年龄(54.02±7.87)岁;病程2~8 个月,平均病程(4.13±1.38)个月;溃疡直径1.0~2.3 cm,平均溃疡直径(1.47±0.46)cm;病变部位:胃-空肠吻合口附近25 例,胃小管近幽门部35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直径、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经胃镜及临床病理确诊,与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诊断依据相符;②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症状;③同意研究,并签署协议书。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或其他身体器官罹患严重疾病;②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③严重过敏者;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⑤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3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行酸碱失衡纠正,注意保护胃黏膜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实际进行输液治疗,如有必要,可予患者进行输血。基于上述治疗,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20 mg/次,1~2 次/d,每日晨起吞服1 次或早晚分别吞服1 次,持续治疗8 周。研究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奥美拉唑用药剂量及次数与对照组一致,铝碳酸镁需咀嚼成粉末后与温开水吞服,4~8 片/次,3 次/d,于患者餐后1~2 h服用,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服药,持续治疗8 周。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胃镜检查溃疡面减少>70%,胃黏膜基本无炎性反应或并不明显,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胃镜检查示,溃疡面积减少11%~70%,炎症反应及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胃镜检查示溃疡面缩小<11%,胃部炎症反应及临床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 相关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嗳气、呕血。
1.4.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溃疡直径、生长抑素以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情况。
1.4.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p 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眩晕。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溃疡直径、生长抑素、血浆胃动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溃疡直径小于治疗前、生长抑素高于治疗前、血浆胃动素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溃疡直径小于对照组、生长抑素高于对照组、血浆胃动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后Hp 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Hp 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Hp 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消化内科疾病,以腹痛、腹胀、胃酸为典型症状表现,病情严重时会并发呕血、穿孔及幽门梗阻等不良症状,如未行及时对症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认为,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生活压力过大、继发性感染、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所致[4]。分析其根本原因,患者发生胃溃疡是由于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继而导致胃部括约肌的舒张及收缩能力显著降低,加之胃酸在分泌期间会侵蚀胃黏膜,如胃功能下降,胃酸分泌过多会使胃黏膜受侵蚀程度明显增加,最终导致胃溃疡和胃出血的发生[5-7]。
目前临床多采用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胃炎,可使患者的相关胃部症状均得以有效缓解。药物成分中的水化碳酸氢氧化铝镁可与多余胃酸进行中和作用,预防胃黏膜损伤,有助于修复胃黏膜黏液屏障,加快表皮生长因子生长速度,对患者胃黏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8-10]。将铝碳酸镁用于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治疗可对患者的溃疡面破裂诱发的出血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奥美拉唑的药理机制通过质子活性来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该药物作用时间长,可为患者机体自行修复胃黏膜与食管黏膜提供更多的时间,缩小其溃疡面积,有效预防胃出血复发[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结论与张志英[13]文献中Ⅱ组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Ⅰ组的60.0%、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Ⅰ组的结果接近。提示,联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方案,可快速消除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相关胃部症状,提升其临床疗效。分析原因是由于奥美拉唑治疗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症状,药效作用较快,而铝碳酸镁是一种保护剂,有利于快速修复其胃黏膜。联合用药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溃疡直径小于治疗前、生长抑素高于治疗前、血浆胃动素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溃疡直径小于对照组、生长抑素高于对照组、血浆胃动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劲松[14]文献中的结论一致。提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相关临床指标。研究组Hp 根除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显著提升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Hp 根除率,降低其用药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可增强两种药物的药效,缩短其症状缓解时间,使治疗效果取得显著提升。同时可有效改善其溃疡直径、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等相关指标,提升Hp 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用药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