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6069岁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行为调查
2022-04-15宋允雪张荟荟
宋允雪,张荟荟,陈 萍
新冠肺炎[1]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及以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1.0%[2]。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8.70%[3]。人口老龄化给全社会养老和医疗带来新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老龄工作。2019年起,中国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4]。老年人群对信息获取不及时,特别是缺乏获取网络发布的信息的能力,且紧急避险能力差,需要得到更多的被动防护[5]。为了解60~69岁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行为,本研究对2020年普陀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中60~69岁居民的新冠防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普陀区年龄为60~69岁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标准为,2019年6月以来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累积达6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
1.2 方法
本研究的样本量计算和抽样方法参照《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简介》[6]。先采用PPS法在每个街道(镇)抽取3个居委,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每个居委抽取90个家庭户,最后运用KISH表法在每户抽取1名15~69岁的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居委(村)完成60份调查为止。本研究采用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第五部分中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题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文化程度较高的调查个体可自填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调查。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担任,在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入户调查。项目实施全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调查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现场开展调查,对每份回收的问卷当场核对;质控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并对所有回收问卷进行核查,及时补漏勘误;调查结束后,对所有问卷进行卷面质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数据和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正答率情况。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821份。其中,男性有373人(45.43%),女性有448人(54.57%),男女性别比例为0.83:1;民族以汉族为主(98.78%);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81.12%);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职高/中专为主,分别为44.34%和38.00%;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工人和其他企业人员的比例较高,分别占44.09和32.16%;家庭人口数以2~3人为主(74.91%);家庭平均月收入集中在5 000元及以上(90.38%);调查对象为本市户籍的有98.54%。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2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题目的正答率来看,60~69岁居民对“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后,至少需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几天”的正答率最高94.88%;“为预防‘病从口入’,集体就餐时的正确做法”正答率为92.33%。其中,有5道题目的正答率均低于50%,依次是“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冠病毒”(48.7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个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47.87%)、“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39.34%)、“哪些人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35.93%)、“新冠病毒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23.75%)。
与15~59岁年龄段的居民相比,60~69岁居民对“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后,至少需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几天”“正确洗手的方法”“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个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哪些人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这些题目的正答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5~59岁年龄段的居民相比,60~69岁居民对“为预防‘病从口入’,集体就餐时的正确做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超市或市场购物应首选佩戴哪种口罩”“发热是新冠肺炎常见症状之一,体温超过多少需要到医院就诊”“新冠病毒通可过哪些途径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这些题目的正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正答率情况
2.3 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宣传的途径
有96.32%的调查对象会通过电视获取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其他途径的使用率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微信(69.06%)、社区宣传(66.26%)、报纸(61.02%)、广播(59.68%)、家人(49.94%)、朋友或同事(38.61%)、网站(37.79%)、邻居(28.50%)和其他(0.24%)。
2.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过的行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0~69岁居民曾采取的行为,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主动上网搜索疾病预防知识 (70.28%)、上网查询居住地附近疫情(57.00%)、电话或现场咨询社区医生(32.40%)、拨打12320咨询电话(14.49%)、上网查询同乘人员信息(11.21%)、通过网络在线咨询医生(9.99%)、拨打心理咨询热线(9.74%)和其他(9.5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九成调查对象知晓集体就餐时,应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九成调查对象知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室内通风、不参加聚会聚餐、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这与《上海市民健康公约》(简称“公约”)的大力宣传密不可分该《公约》自2020年5月11日向社会正式发布后,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7]。九成调查对象知晓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后,至少需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14天,这与政府的新闻宣传和专家的讲解密不可分。
近一半调查对象不知道体温超过多少度时需到医院就诊,可能的原因是担心被传染,也可能是未引起重视,往往会自行观察或自行服药,且有两成调查对象认为可通过服用预防药物避免感染新冠病毒,这些提示要继续加强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的科普宣传。有20%左右的居民不知道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遮掩口鼻,15%左右的居民不知道在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时应将颜色深的一面朝外、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包裹住鼻子嘴巴和下颌。传染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政府应提供有利于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环境,如在公共场所增加洗手设施等[8]。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经典方法[9]。目前的研究也表明,病毒的传播能发生于儿童及老年人在内的全人群传播[10]。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有三成调查对象知晓新冠肺炎的传染源;关于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九成调查对象知晓咳嗽、打喷嚏、共用电梯按钮或门把手这些途径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但是约有60%的调查对象并不知道大声说话也可能造成传染。
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电视、广播和报纸是60~69岁居民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这可能与这一部分人群的年龄阶段特点有关,其更习惯于应用传统媒体。在本次研究中,微信和社区宣传也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微信作为新兴媒体,成了大部分人的交流方式,并且很多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设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的相关知识。政府新闻发布是该年龄段居民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形式。在本次疫情中,基层工作者的社区宣传和社区防控起到重要作用。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最有效防线,有助于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11]。
结果显示,60~69岁这一年龄段的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正答率普遍较低。应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职能,引导其建立科学的防控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广大老年群体的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传染病防控素养水平。老年人应树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关注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疫情信息,主动获取健康卫生知识,不传播、不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盲目乐观或恐慌心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