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研究

2022-04-15于千奡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美育音乐教学

【摘 要】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音乐课,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美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160-02

低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音乐课,对音乐中美育的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低年级音乐教学方案设计,将音乐教学与美育融合在一起,积极利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美育渗透,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欣赏、创造能力[1]。

一、完整体验音乐作品,产生愉悦心理

引导学生完整体验音乐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音乐美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由于注意力等诸多因素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多数情况下只能理解音乐片段,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并完整体会作品,其间加入音乐伴奏等诸多内容,让学生产生愉悦心理。

以《吉祥三宝》为例,这首歌曲一共有三段,但学生在学习时仅喜欢第一段,较少学生可以坚持到第二段,基本没有学生体验第三段,因此缺乏对音乐的完整体验,也无法理解作品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完整听完三段内容,并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如第一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到第二段时则设计问题“妈妈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2]第三段则引导学生用拍打身体的方式来演奏歌曲。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分角色用乐器演奏歌曲,在演奏过程中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差异,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效渗透美育。

二、模仿音乐表达内容,积累感性经验

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审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模仿音乐动作、音乐行为等,使其积累感性经验,进而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以《卖报歌》为例,很多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这首歌并可以简单地哼唱,但很多学生对其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就仅是“欢快”“快乐”。基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现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卖报歌》的由来,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头发散乱、瘦弱的小女孩在街上卖报纸……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卖报歌》所表现的内容,即对小女孩生活困苦的同情、对旧社会的抨击以及对生活的些许期待,让学生对音乐表达的内容有更多地理解。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模仿音乐表达的内容,如一个人扮演卖报纸的小女孩,另外一个同学唱《卖报歌》,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女孩的形象与欢快节奏形成的鲜明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而实现美育的目标[3]。模仿是低年级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在模仿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模仿音乐角色,也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内容,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创设音乐学习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缺乏必要的感知力,但对于音乐所塑造出的情境则具有很强的学习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通过音乐学习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大树妈妈》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树怎么变成了小鸟的妈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妈妈”两个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自然对音乐充满了兴趣。基于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播放“大树妈妈”的视频,通过视频塑造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大树像妈妈一样,精心地照顾着小鸟宝宝,为它们唱摇篮曲,所以大树成了小鸟的妈妈。视频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加入音乐的伴奏,用“wu——”轻声地哼唱出旋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场景内容,实现有效美育的目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将音乐与场景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场景中探索音乐的旋律和表达的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和欲望,加深对音乐的整体理解[4]。

四、采用合作演唱形式,实现共同成长

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音乐表演、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实现音乐美育的有效渗透,最终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以《两只老虎》为例,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轮唱的方式和技巧,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轮唱的形式对学生而言还是第一次接触,演唱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轮唱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轮唱节奏和技巧。如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指派一个同学上台与教师搭配轮唱,在轮唱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指导。各小组推荐的人轮唱完成以后,教师要求各小组内的学生相互配合,由上台轮唱的学生带领自己组内的同学来唱一遍。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实现共同成長,共同进步,在集体演唱的过程中掌握轮唱的技巧。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美育渗透,要求学生在轮唱的过程中带入情感,加深自己的理解,让学生逐渐培养集体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在轮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与变化[5]。

五、综合音乐表现形式,做好美育渗透

综合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做好美育渗透和指导,通过综合其他艺术形式的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以《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例,教师可以综合其他的表现形式进行引导,其他艺术形式包括:①以说唱的形式将歌词表达出来,感受其中的节奏,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完成歌词的学习,了解并牢记《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歌词。在说唱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说唱的节奏。此外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说唱,学生表演说唱时需要找到对应的节奏,而不是简单地念歌词。为此教师还可以搭配上一些音乐伴奏,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说唱的内容。②鼓励学生用身体律动的方式表现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的音乐本身就有舞蹈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动作以与节奏相融合。通过动作融合伴奏的方式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内容,同时感受到歌曲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实现美育的渗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综合音乐表现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打击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去表现音乐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变化,实现美育的有效渗透。低年级音乐美育要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从完整聆听音乐作品,模仿音乐表达内容,创设音乐表达情境,合作演唱到综合表现形式,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同时做好美育渗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薇薇.“生态式”美育观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策略措施研究[J].艺术评鉴,2021(4).

[2]赵骁彤.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探索聚焦“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学科育人新路径[J].艺术评鉴,2021(2).

[3]林雯聪.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

[4]余黎蓉.美育德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所想到的[J].新课程,2021(1).

[5]傅玮.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97).

【作者简介】

于千奡(199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美育音乐教学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师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