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法初探

2022-04-15姚可婷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合唱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1]。”课标同时也对三至六年级学段“演唱”制定了标准要求:“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其实合唱的表现力要比齐唱丰富得多,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因此,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去耕耘好“音乐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地,在平常的课堂中实现二声部合唱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156-02

课堂合唱歌曲在人音版的教材中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在教好单声部旋律的同时,教师应该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合唱意识,激发学生对课堂合唱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合唱的快乐,从而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当前大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将二声部合唱融入到课堂,为使其变得更常态、更有效,本文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高段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探索。

一、合唱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表演形式,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平时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听到些许合唱作品以外,并没有途径去聆听、感知合唱,虽然从中段课本开始编入了比较好的合唱作品,但是对于深受中国音乐文化特征影响、接触通俗歌曲更多的学生而言,合唱显得十分陌生。另外,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容易唱,而第二声部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合唱教学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

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上提高学生对于合唱学习的兴趣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低段音乐课堂中就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合唱意识,创编一些简单的和声加入齐唱歌曲中去,逐步开始对多声部演唱进行常规、系统性的引导与铺垫,让学生建立一个最基本的多声音乐概念与意识。备课时不能只注意本课的教学目标、渗透音乐技能,而缺乏节奏、音准、听觉等感知技能训练的意识。

二、合唱教学方法探索

(一)编创歌曲,初步建立学生的和声概念

笔者在教学一首合唱歌曲之前一般会以一些固定的二声部合唱小练习入手,根据这些练习曲进行创编,改变其节奏等要素,让旋律变得更丰富好听。另外还经常把之前学过的齐唱歌曲加入简单的和声,由此让学生尽情感受二声部效果,建立初步的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所增添的和声要素,从而增进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二)提炼相关音高节奏要素进行过渡性创编

高年级学生有时也会对合唱表现出一种恐惧甚至是排斥的心理[2],如果教师直接进入合唱教学,会发现学生会产生明显的压力感,尤其是涉及到整曲合唱、出示两声部的曲谱时,这种压力感又会增加。因此笔者在整曲合唱教学中一般会从合唱歌曲中提炼相关音高节奏要素,以整合创编的方法过渡。

以人音版第九册第一课《晚风》为例,此歌曲从开始就进入了二声部的合唱,初看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仔细分析发现,除了一处是六度关系,其余旋律基本都是按三度的關系进行的,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建立三度音程关系的概念,对于整个合唱起着关键的作用。旋律进行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告诉大家,它其实是相差三度关系朝同一个方向同时行进的,这时唯一的难点——六度行进也可以在这里率先提出,并进行初步解决。旋律进行到比较稳定时,出示下一次曲谱,每小节增加一个音,拍子也变成了与原曲相同的6/8拍,这样一来谱子的压力没有骤然增加,同时又解决了关键强拍上的音准问题,对原谱的学唱是一层有效的铺垫。之后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直接过渡到原谱学唱还是继续进行过渡创编。如此课时虽然可能比预设课时多,但合唱教学落实地好。

笔者认为,当学生接触到不像《晚风》那样基本都按三度关系进行,而是和声更为复杂和丰富,出现大跨度或者无一定规律可循的和声进行时,将线型的走向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更加精确地找到音高位置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三)根据歌曲内容创设具体情境

合唱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有具体情境感的教学,即设计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如下图1,将《如今家乡山连山》设计成母子的具体情境。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反复练习,先引导学生从发声位置和情绪上比较感性地体会孩子开心的音色,不但有利于找到高声区的位置,还有利于把握音准。然后有意识地让学生思考妈妈的音色及演唱时候的感觉,并自学低声部的曲谱,把曲谱和感觉都演唱到位。接着让学生与同桌分别尝试扮演妈妈和孩子,进行试唱。这一声部的曲谱不难,旨在让学生共同解决难点,鼓励其自学合作,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其他形式进行二声部歌曲的辅助教学

1.利用课堂小乐器——竖笛辅助教学

在合唱教学中,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因此在平时的竖笛练习中,笔者也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所演奏声部以外的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及音色,感受合奏效果。虽然竖笛有着固定音高,看似合奏比较简单,但学生通常只关注演奏自己的声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唤起学生主动聆听两声部音乐演奏的意识,这样一来,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会转移到合唱中去。此外,也可在有些简单的合唱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轮流交替伴奏,通过这样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也会得到有效解决。

2.运用手势或者同时弹奏出两声部旋律引导学生主动分辨与练唱

在合唱中,教师可利用柯达依手势法引导,让学生找准音程的音高,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另外,还可用钢琴弹奏二声部旋律,起到加强二声部音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在二声部旋律弹奏中找准高、低声部,交替进行演唱练习。

二声部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带着满腔的热情投身其中,与其他教师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创新二声部合唱教学模式,实现知识技能与审美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霞.浅谈小学高段年级音乐课堂如何有效进行二声部合唱[J].教育现代化,2018(1).

【作者简介】

姚可婷(1986~),女,汉族,浙江诸暨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合唱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