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4-15蔡千岁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摘 要】引导发现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习效果。文章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探究发现、答疑解决问题、巩固应用知识和总结评价反思这些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引导发现法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引导发现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058-0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诸多的教学要求,如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历史学习能力等[1]。为了实现这些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学情为依据,应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历史结论和历史规律。由此可见,引导发现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环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借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氛围或场景,使学生自发地与历史背景、人物等信息进行互动,建构初步认知,做好深入探究的准备。同

时,教学情境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所以,在应用引导发现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与历史教学内容互动。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豪迈的语气朗诵李白的《古风》。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会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描绘出气势磅礴的场景。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大部分学生联系想象的画面和已有知识储备会给出嬴政统一全国的答案。教师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追问:“嬴政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在统一全国之后,做了哪些事情来维护统一呢?”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走进历史课堂,有针对性地探究历史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引导探究发现是引导发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内容的重要途径[3]。新课标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而学习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工具”。在应用引导发現法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同时指明具体的学习方法,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以“罗斯福新政”为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任务:任务一,梳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任务二,梳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发展情况,总结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原因。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先阅读教材,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梳理重点内容,归纳结论。接着,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课堂,一方面起到监督作用,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探究学习情况,为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点拨做好准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体现了其学习的主体性,还可以初步建立起历史认知,为深入探究历史知识做好准备。

三、答疑解难,理解新知

理解新知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4]。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使用引导发现法时,可以立足学生的探究情况,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新知。

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认识不深刻,出现了理解性问题。基于此,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有关史料。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官的时候,出题“维民所止”。被人检举“维民”二字有“去除雍正之头”的含义,查嗣庭被捕入狱。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做诗云:“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后很是生气,觉得将“浊”加在

“清”(国号)上是诋毁当权者,于是下令处死胡中藻。

结合史料,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和史料内容,分析清朝的文字狱有何影响。”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寻答案,联想到摧残人才、禁锢思想等。教师先肯定学生给出的答案,并进行追问:“清朝的文字狱和明朝的八股取士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迁移所学,从内容、影响这些方面总结不同之处,从统治手段角度总结相同之处。基于学生的总结情况,教师继续呈现史料。

材料三:《四库全书》是世界范围内的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是中华文化建设重大成就之一。但是,《四库全书》选择的部分内容有利于清朝统治,对清朝的文化专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史料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合作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解决了问题,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学会史料实证,积累了历史学习经验,便于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四、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用提问、习题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迁移所学、整合所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例,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情况,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并利用课件展示这些练习题。如: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

(2)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3)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有( )

在呈现练习题之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随机选学生回答并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地巩固课堂所学,还可以使学生通过继续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所学,加深记忆。

五、评价反思,增强理解

总结评价反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导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的活动。在体验引导发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获取了知识。但是获取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利于建构知识框架,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对此,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反思,使学生通过反思课堂所学,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同时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及时弥补,以此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小组成员陈述自己的学习情况,如学习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学习这些内容的。接着,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然后,教师对小组陈述的内容和制作的思维导图以及合作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指导小组成员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对整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听取学生的建议,优化教学。

总之,引导发现法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运用引导发现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探究发现,答疑解决问题,巩固应用知识,总结评价反思,使学生体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逐步探究、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刚.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

[2]白旭敏.陶行知问题观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6).

[3]张凤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J].智力,2020(28).

[4]李曼.“问题主线”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30).

【作者简介】

蔡千岁(1983~),男,汉族,福建南安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