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艳艳:思政润心,立德树人

2022-04-15周艳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心理健康

周艳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为抓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目标导向,不断丰富思政课内涵,努力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质量,积极培育有信仰、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怀的“四有”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教育协同效应发展路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育人新样态

学校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全体教师日常学校行为全过程,构建思政育人新样态。形成全体教师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站在学生队伍中,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的良好育人氛围。启动师生“弯腰行动”,发现纸屑、落叶等,随时随手弯腰捡起,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疫情以来,教师们一日两门四次护校值勤,无一位教师抱怨、缺勤。几年来,学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校内到校外,时时、事事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我校落地生根。2018年至今,多位教师因伤造成脚趾骨折,却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不愿落下一堂课,用行动诠释了师德与敬业精神。2020年以来,为落实学校“十不得”工作,众多教师加入课后义务的线上培优辅弱中,每天坚持到晚上九点钟,给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菜单式答疑解惑服务。对于这些身边的榜样,学校都及时拍照片发到全校教师群、家长群,教师和家长们自发为他们点赞,形成了比学赶超、家校配合的教育教学良好氛围。

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发挥协同效应

现阶段,广大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学生的思维也是丰富多元的,仅仅就思政课谈思政,显然不够。必须主动探索,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一是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两会的政协联组会上也谈到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校在道法课中引入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固定周一下午第三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再结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努力打造具有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特色的全方位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体系,为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二是形成思政课程建设合力。深度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教育点,使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如学校的东南角是皖新传媒设立的悦书房,与合肥市图书馆联网。学校把语文课堂搬到此处,讲述“家国情怀”“中华美德”,体现了目前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STEAM教育是一种广域的学科融合教育,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学校STEAM课程以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为依托,吸纳一批多学科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要求教师挖掘课程的育人教育点,实现与思政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相关的思政内容项目,制作出体现思政理念的作品。同时,为了更好地让中学生知党、爱党、永远跟党走,学校还依托逍遥社,在七年级开设形式多样的党史宣讲课,广泛宣讲党史,进行党史大讲堂、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就爱党的家国情怀,积极推进新时期中学思政课新模式。

三是挖掘独特校园文化。我校“启智、明德、传承、创新”的校训已传承115年,启明校园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在校园的每一处。为弘扬传统优秀校园文化,学校将“红色传统文化”“传统经典文化”(入学教育、唱响校歌、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一月一主题”活动等)和“班级文化”(班级驿站、黑板报等)叠加,融入德育工作全过程,通过新生入学的校史教育、倪映典烈士的介绍、学期中的远足毅行、校班会上榜样人物的学习、建队仪式、特色团课等,让思政教育抵达学生内心。

三、多举措创新思政课程形式,提升思政育人趣味性

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国旗下讲话、观看戍边和抗疫英雄专题片、思政大讲堂等开展思政教学,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丰富完善思政教育载体,构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训新模式。学校主动与周边逍遥津小学、合肥九中及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教育合作,每月固定时间集体研修,融合式教研备课、观课、评课;将大思政课专家、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请入学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思政课特聘教授、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思政课堂质量。

二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提高育人实效。学校分年级开展了“感恩于心励志笃行”思政课大讲堂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同学之间進行积极有效的交流与分享。被西安交大少年班提前录取的九(8)班吴俊泽同学在毕业班百日动员会上分享感言,他说道:“我们的青春不是用来挥洒的,而是用来奋斗的。在学校里我们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开展各类实践教育,实现多维度育人目标。树立“大思政”教育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投身教学,不局限于书本,不拘泥于静态的知识和封闭的课堂。学校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时空,实现多维度的育人目标。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在疫情期间,组织各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是家务小能手”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志愿者精神,学校坚持与安徽省立医院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义务助医导诊”志愿服务活动、与皖新传媒合肥市新华书店开展“书香伴夏,服务读者”等活动,以志愿之行,传递青年之光。志愿服务历程就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在服务中,学生感受到用自己的努力传递光和热,身边的人和事也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变得更加美好。

思政工作是门大学问,如何让思政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当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故事,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我们认为,学校思政建设,必须树立“跨界”思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充分融汇,达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思政课只有融入鲜活的社会现实,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学校要引导教师在教学时充分挖掘符合校情的育人资源,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现阶段,可以融入疫情防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如高效的组织动员)、文化自信(如中药对控制疫情有显著效果)、后疫情时代的民生、防汛救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如巢湖大堤抗洪救灾)等主题的典型事例,把思政课打造成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心理健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