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勇:依据高考真题设计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
2022-04-15范小勇
范小勇
摘要: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微专题的设计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可以显著地提升复习的有效性。微专题的设计要充分注意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的“高频点”,要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点”,解决学生复习的“模糊点”,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点”,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
关键词:微专题二轮复习高考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
高三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总结概括能力逐步提高。进入历史二轮复习时,依托史料,从通史出发,侧重于重新整合主干知识的古今和中外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框架体系。由于阶段跨度大、知识点重复记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在二轮复习中怎样避免“炒冷饭”的低效重复,提升二轮复习的有效性?我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在精选几个传统专题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穿插了一些“微专题”,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二轮复习的实效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高中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并不局限于机械地记忆知识,应该根据已有的历史经验,进行历史新知的建构与深入理解。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穿插微专题,可以让学生在一轮复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上,向更高阶段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发展,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微专题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微专题有什么用?徐豪杰老师指出微专题应力求解决复习课中的真问题、小问题和实问题。
但是怎样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以解决二轮复习中的各种问题呢?我认为在设计微专题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一)注意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的“高频点”
在二轮复习中,首先,教师要反复研究高考评价体系,了解高考历史学科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其次,要緊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历史具体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考查范围。对于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的知识点,教师要重点关注,并且作为微专题的首选主题。
(二)要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点”
二轮复习需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通过纵向横向的关联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但如果只是一轮复习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复习内容没有变化、缺乏新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解决学生复习的“模糊点”
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一些“新情境、新材料”让学生感觉知识点很模糊,题目越做越困惑,准确率越来越低,甚至连最简单的试题都出错。微专题复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梳理记忆混乱、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让模糊的知识不再模糊,让熟悉的知识更加系统。
(四)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点”
高考除了考查基础知识之外,还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志在引导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具备终身发展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微专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地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给予学生更高效的复习帮助。
(五)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
二轮复习中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和阶段特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化和系统化。通过设计微专题,将涉及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使学生不仅可以从时间观念上还能从空间观念上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重要知识点。
二、微专题设计过程
在复习到“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这一板块时,我设计了微专题“五四运动前后思想界的发展状况”。下面我把设计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以期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期待各位同人批评指正。
(一)收集自2007年以来全国卷和海南卷这一时期的所有真题
全国卷和海南卷真题都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芃指出历年高考真题都是“精雕细磨的产物”,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对高考真题的研究,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二轮复习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列考点细目表,确定主题
通过对细目表的分析,探究命题的规律、趋势和共性,并以此来确定微专题。我们在确定微专题的时候,切记想当然。比如有老师可能认为三民主义是很重要的内容,高考一定常考,但实际上全国卷对旧三民主义内容很少考查,少量试题也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内容。再比如辛亥革命,也是高考很少考查,少量试题也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不足。以下是我总结的考点细目表(见表1)。
分析细目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多次反复考查的重点。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为微专题,其与一轮复习内容重复度比较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让知识升华。联系这一时期的史实,正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寻找中国社会的出路,各种思潮纷纷涌现,各种救国方案竞相出台,相互交织,激烈论争。通过进一步分析细目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卷对此也有多次考查。由此确定微专题“五四运动前后思想界的发展状况”。
(三)筛选试题,并加以详细分析
对高考真题的筛选一定要紧紧围绕专题,重点突出,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对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从命题立意、命题思路、命题趋势、考查能力、解题思路、与教材的联系等方面展开。建议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高考试题的解读。
(四)梳理知识点,总结提升
我对五四运动前后思想界的发展状况作了以下四点总结。
1.思想空前解放,欧美各种思潮涌入中国
实验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涌入中国,有很多思想甚至相互抵触,观点相反。
2.救亡的主题没有变化,救亡的主角却发生了改变
各种思想都是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工具引进的,但传统知识分子逐渐退下,较少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年轻知识分子涌现,使五四运动存在着偏激的倾向,但是也具有更彻底的战斗精神。
3.传统思想受到猛烈的冲击,也面临着转型的新机遇
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却顽强地延续下来。一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反思西学,梁启超等近代儒学大师甚至提出用中国传统儒学改造西学,建立新的文化系统,传统思想在危机中面临着转型的机遇。
4.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文化、民族自信支离破碎。此时,一种思想主张要获得近代中华民族的普遍接受,必须要在整合民族情绪上有足够的动员力,让民众看到未来的路怎么走,所有的思想主张中唯独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做到了。它用革命思想来整合民族情绪,以反帝反封建来动员整个中国民众的力量,用科学社会主义来描绘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投身于革命之中。从历史高度讲,任何一种思想主张,能够被广泛地传播与接受,既有其特定的时空环境,也源于其自身的思想魅力。
“五四”前后是各種不同思想、不同主张以及不同主义共存的时期,在这一期间,几乎所有的思想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这也是中国思想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之一。虽然每种思想的主张并不相同,争论也颇为激烈,但是,正是由于这些争论思想的存在,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实际上二轮复习中微专题的应用既不是对传统复习课堂的取而代之,也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对主干知识的补充。微专题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特定时空中的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认清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揭示历史本质。因此,微专题的设计也是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沈豪英.提升高三历史复习课实效性的方法——以微专题“危机与新政”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9):59.
[2]徐豪杰.高中历史“微专题”复习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4):66.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刘芃.刘芃考试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刘俊杰.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2):79.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