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4-15邹云峰何旭辉蔡陈之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教学现状

邹云峰 何旭辉 蔡陈之

摘  要:部分教师在开展桥梁施工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思路与理念的滞后与单一,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落后与机械,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课程教学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并强化教学改革的开展非常必要。文章主要对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展开必要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当前桥梁施工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与掌握,促进教学改革策略与手段的提出与创新,丰富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形式与手段,推动该课程教学品质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8-0117-0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铁路、公路等领域的桥梁建设规模以及施工数量在逐渐扩大与增加。我国非常重视桥梁等工程的建设与投入,桥梁施工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且专业的综合型桥梁施工人才,高校在开展桥梁施工教学课程时,要对当前该课程实际教学现状展开具体分析,掌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与方法,不断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加出色的桥梁建设人才。

桥梁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学科,部分高校的桥梁施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被分配或者招聘到桥梁施工现场工作,如果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强,便难以胜任这份工作,这会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与从业以及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高校以及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当前现状,强化桥梁施工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效果,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分析桥梁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桥梁施工课程时,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机械化、教学方式的陈旧等因素的影响与约束,导致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塑造,影响高校桥梁施工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整体发展速度与水平的提升。下面对当前桥梁施工课程教学的现状展开具体分析与探讨:

(一)教学思路与理念落后

部分高校教师在组织与开展桥梁施工课程时,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性与开拓创新性,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制定与应用时,缺乏一定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并不能够很好地培养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动性,这对于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桥梁施工课程较为不利。一些桥梁施工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很多桥梁施工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完善与更新,但是桥梁施工课程的教材内容还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很多学生所学的知识或者内容都是过时的,缺乏时代性。同时一些知识较为传统,如桥梁施工的方法或者施工设备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已经过时,与桥梁施工的实际缺乏匹配性与契合性,这对于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与从业较为不利,对于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并无好处[1]。

(二)教学手段与模式存在单一性与机械性

在开展桥梁施工课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多应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依照教材来照本宣科,仅仅从理论上来对桥梁基础、墩台以及施工方法进行介绍和教学,缺乏一定的案例分析与对比,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渗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桥梁施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仅开展理论教学而忽視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部分高校缺乏实践教学的场所或者机会,很多学生对于桥梁施工的技术并不能全面且深刻地了解,对于桥梁施工的整体流程并不熟悉,因而在应用桥梁施工课程的相关知识时,就容易遇到瓶颈或者困难,最终影响课程教学品质与效率。不仅如此,一些高校虽然组织了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过于形式化,学生大多在实践现场进行观摩,且观摩的也只是某个施工片段或者环节,对于桥梁施工的整体性缺乏全面了解,这会影响学生专业性的提升、学习能动性的提高。

(三)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与流程

为了有效提升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课程教学考核机制的健全也非常重要。在当前,部分高校的考核机制并不健全,缺乏一定的激励性,教师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缺乏创新,在教学理念上未及时更新,很多教师教学能动性不足,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并不能够更好、更全面地提升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在学习考核与激励过程中,单纯利用考试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导致考核结果并不全面,影响桥梁施工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健全性与全面性。因此,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来健全考核与评价机制,完善教学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品质与效率[2]。

二、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面对当前桥梁施工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高校以及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改革与多元化创新,才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与成长空间,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桥梁施工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

当前,部分高校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与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来积极强化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更好地突破现有的教学局限性,强化桥梁施工教学专业性与实践性的提升。重视并强化教学改革工作,能够促进桥梁施工的手段与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与多样,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更好、更积极地参与到桥梁施工的教学改革工作当中来,促进该课程教改效率的全面提升。

除此之外,桥梁施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与空间来学习与实践所学的桥梁施工知识,积累专业知识,增长专业经验,促进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实效性与科学性的全面提升,为培养优秀的桥梁施工人才提供改革基础与保障,为高校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以及就业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3]。

三、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方略探究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效性,实现优质的桥梁施工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国家以及社会对优秀的桥梁施工人才实际需求,高校在组织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时,要充分认知与掌握当前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知晓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与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与方法,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来进行优化、改革与创新,推动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品质、效率与水平的更好提升。下面对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展开有效探究与分析:

(一)全面优化与升级教学理念与思路

思路与理念的优化与升级是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前提与先导,只有思路先进行转变,才能够推动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进而推动桥梁施工课程各项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开展与进行。在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思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多学习、了解与关注国家在桥梁施工方面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变化情况,重视教材内容的更新换代,且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具体现状与问题,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克服教学中的瓶颈与不足。

教师在制定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方案时,可以将最为前沿的内容、技术融入其中,如施工设备、无应力状态施工控制技术、危桥加固维修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跨海大桥施工技术、桥梁安全监测技术以及BIM技术等,将这些最具前沿性与技术性的施工方法融入教学方案与内容中,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与专业格局,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成长需求,提升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效率与水平。

(二)重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

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大时代下,在开展桥梁施工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或者模式来拓展与辅助教学,旨在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桥梁施工技术与工程实践具有紧密联系,且学生对于桥梁施工的相关过程、常用设备等了解得并不全面,再加上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与技术,课程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缺乏对桥梁施工的全面认识,会影响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效率。

鉴于此,教师可以重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科学应用,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桥梁施工的立体图形或者主要流程,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来展示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够简化该课程的教学流程,降低教学难度,易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与掌握课程教学核心与重点,引导学生从空间上建立一个桥梁施工模型,加深对教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此外,在桥梁施工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化与直观化,将一些架桥机工作、桩基施工流程进行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效果[4]。

(三)重视案例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桥梁施工的课程中,能够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桥梁施工课程更好地开展与进行。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实际要求与课程教学核心、重难点选择案例,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制作教学案例,凸显教学案例的典型性与真实性,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究桥梁施工案例时巩固该课程的教学知识,再辅助讨论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且复杂,教师可以选择既有代表性、又有客观性的案例,尤其是寻找学生周边的桥梁施工实际案例,这样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便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通过案例研学,对案例中的知识点与桥梁施工的实际环节更为深刻地学习与掌握,增强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效率与教学质量。

(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兼顾与统一

由于桥梁施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学科。因而在实施教学改革工作时,学校以及教师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现状、学科教学现状来优化教学模式,积极推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建设,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实操来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巩固桥梁施工知识点与技巧,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性与职业素养非常有益。由于桥梁施工流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现场变化较多,在施工现场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存在形式主义,只是形式上的参观,学生并未真正地融入施工实践当中,这不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改革实效性。

鉴于此,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寻求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鼓励企业积极地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些真正的实际岗位或者实践机会,就近安排实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实践自豪感,有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参加就业。此外,教师也要健全考核机制,通过对学生实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全面考核,既要注重理論知识的考核、又要强化实践过程与结果的考核,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优秀的桥梁施工人才。

高校教师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同时,要注重自身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高校也要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给教师提供更多历练的机会与实践的空间,鼓励教师不断研究桥梁施工教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将桥梁施工的最新方法、工艺与技术全面融入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和学习到最新的施工技术与方法,为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撑[5]。

(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现如今,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高校在培养优质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要予以关注和重视。在实施教改工作时,面对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与前提下,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去探究桥梁施工的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思维更加灵活。

教师通过问题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的应用,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桥梁施工的知识与技术,鼓励学生不断参加社会实践,开拓创新,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课堂等形式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师生、生生的线上或者线下互动,不断探讨与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这对于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效率与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利。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问题的多元化设计、案例的丰富、模式的创新,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研究桥梁施工课程的相关知识,积累与增长专业知识与经验,鼓励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专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专业化技能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培养优秀桥梁工程师时,优质的教学课程以及高效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教师要积极探讨与研究桥梁施工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与问题,并积极提出教学改革方案与计划,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约束与限制,全面优化与升级教学理念与思路、重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重视案例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兼顾与统一、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等等,促进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效开展与进行,为桥梁施工人才的更好培养、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邹云峰,何旭辉,杨孟刚,等. “互联网+”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1(05):61-64.

[2] 赵珧冰,刘亚. 在桥梁施工课程教学中强化安全生产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1):199-200.

[3] 潘盛山,潘宝峰. 面向具有国际视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以《桥梁工程施工》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9):99-101.

[4] 杨勃,蒋平江,陈艳茹. BIM技术在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辽宁高职学报,2017(02):52-55.

[5] 王超. 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山西建筑,2016,42(30):231-232.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教学现状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析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技术探讨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