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如何抗“病毒”
2022-04-15李博
李博
中药内活性成分众多,消灭病毒机制繁杂,且中药毒副作用更低、极少出现耐药性,可抗多种病毒,具有抑菌、解毒、消肿、清热等效果,且部分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中药抗病毒途径众多,包括直接消灭病毒、阻滞病毒进入细胞、阻滞病毒生物生成、阻滞病毒吸附或提升宿主抗病毒能力等,一般中医中药抗病毒效果,作用机制主要为影响病毒复制周期某一环节,下面就中医中药抗病毒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什么是病毒?
病毒体积极小,存在生命形式,属于复制性生物,是指蛋白质外壳下包裹的RNA或DNA等遗传物质。病毒所需能量完全源自机体,仅在细胞中进行繁殖,具有细胞寄生性,能够抵抗抗生素,因此感染病毒后采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结合核酸类型分析,可分为DNA病毒与RNA病毒等不同形式,同时结合感染途径,可分为肠道病毒与呼吸道病毒等。目前临床常见病毒较多,包含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与EB病毒等不同类型。
2.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有哪些?
(1)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诱发流行性感冒,属于RNA病毒,依据分类学分析,流感病毒归于正黏液病毒,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经空气传播,可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周期性流行。人类流行性感冒中,幼儿是易感人群,因此需重视防治幼儿流感。连翘、金银花与板蓝根等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治疗中应用较多,效果良好。
(2)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体呈球形,在披膜病毒科中归第1亚群,属于单股RNA病毒,抗原性稳定,对乙醚与酸等物质较敏感,同时对温度敏感性较高。乙型脑炎可经蚊虫叮咬传播,因此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多急性发病,常见症状为惊厥、高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部分患儿伴强直性痉挛等病症,经治疗后可能遗留并发症,是临床常见血液性传染病。
(3)病毒性肝炎:屬于传染性疾病,与多种肝炎病毒有关,表现为肝脏损害。结合病原学分析,肝炎病毒包含甲、乙、丙、丁、戊等不同类型病毒,可诱发五种不同类型肝炎。一般而言,病毒性肝炎可经体液传播、血液传播,也可经粪口传播,典型症状为肝肿大、食欲衰退、疲乏或肝功能异常等,少部分患者存在黄疸,也有部分患者无特异性症状。
(4)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包含较广,共分71个血清型,常见柯萨奇病毒或髓灰质炎病毒等,可诱发传染性病变。症状较轻者,仅存在低热、乏力、倦怠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诱发全身性感染,损伤心脏、肝脏、脊髓、脑部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且遗留并发症风险较高,存在一定病死风险。
3.感染病毒诱发疾病与体质有哪些关系?
感染病毒诱发疾病与患者体质关系,主要指动物群体机体抵抗力差异。从中医学理论分析,部分学者认为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决定的,即与遗传有关,父母代基因可能影响后代,其体质特征不同。如养殖业从业者,评估猪仔、鸡苗是否好养时,可通过观察低温环境中,猪仔、鸡苗是否集堆进行评估,若不集堆,即好养,这就是中医学者所说的阳气不虚。中医学理论中,认为阳虚者/阴虚者,感染外邪后,易发生寒化,即由阴化寒,表现为寒性病理特征,即实寒证/虚寒证;而阴虚者/阳盛者,感染外邪后,易发生热化,即由阳转热,表现为热性病理特征,即实热证/虚热证。一般病毒性疾病者,常见虚寒证,高发于生长旺盛阶段,与体内火力旺盛有关,因此需综合评估。
4.中药抗病毒机理是什么?
(1)中药可直接抗病毒:①直接杀灭,在病毒进入细胞前,将其杀灭;②阻滞入侵,阻滞病毒吸附、穿入细胞;③抑制繁殖,阻断病毒自我复制。
(2)中药可间接抗病毒:①中药内含有众多营养成分,能够刺激免疫器官发育,进而提升抗病毒、抗感染抵抗力;②中药能够影响人体免疫调节系统,如清热解毒类、滋补类、渗湿利水类药物,或驱虫、止血、解表类药物;③中药能够影响人体免疫反应,在体内杀伤感染病毒细胞,进而发挥抗感染效果。
(3)中药可疏通微观血瘀:病毒类疾病常见病理变化为微观血瘀,可累及周身脏腑经络,不仅局限于某一区域,典型表现为发热,观察舌质,可见瘀斑、瘀点、紫绛,同时存在皮肤斑疹、脏腑渗血、神志不清症状,部分患者伴局部疼痛。中医学者认为,发生病毒病初期,发现外部征象前,内部可能出现“微观血瘀”,阻塞通道,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反应,阻滞病毒产物、代谢产物等,此时血流呈高粘、高聚、高凝状态,也可出现低粘、低凝等病理变化。一般而言,病毒病患者,初期发病时,微观血瘀均以高粘、高聚、高凝状态为主,但随着病情进展,营血机制复杂,可能出现低粘、低凝或低粘、高凝等病理变化。
5.中药抗病毒特性?
(1)中药抗病毒之驱邪外出:举例说明,若羊圈内进入一群狼,是将羊圈门关上打狼还是将羊圈门打开撵狼效果好呢,众所周知,将狼赶出去损失最少。由此可见,病毒侵入人体后,是将病毒赶出体外效果最佳,结果显而易见。中医中药抗病毒,就是将病邪赶出体外,利用“汗吐下”等中医方案,赶出病毒,并非在体内消灭病毒。
(2)中药抗病毒之解毒:清代中医学者喻嘉言曾提出逐秽解毒思想,对后人启发较大,目前解毒治疗理念已广泛用于中医抗病毒治疗中。毒是指致病微生物与相关毒素,而病毒热是指病原微生物导致人体功能紊乱,损伤组织病理诱发的临床表现,通过中医治疗,能够中和病毒危害,常用中药包括蒲公英、金银花与连翘等。
6.常用抗病毒中药有哪些?
(1)金银花:中药金银花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温热病患者治疗中。结合现代药理分析,金银花中含有黄酮、有机酸等多种物质,能够有效抗菌。
(2)连翘:中药连翘具有疏风散热、消痈散结、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温病伴发热、恶寒者治疗中。结合现代药理分析,连翘中含有连翘酚、挥发油与三萜皂甙等多种物质,能够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3)板蓝根:中药板蓝根具有凉血、清热、解毒之效,可杀灭疱疹病毒、出血热病毒,还可抑制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肺炎双球菌等。
(4)蒲公英:中药蒲公英具有利湿、解毒、清热之效,适用于肠痈、乳痈、热毒疮痈等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抗病毒效果。
(5)鱼腥草:中药鱼腥草具有利尿通淋、消痈排脓、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热毒痈肿等疾病治疗中。
(6)柴胡:中药柴胡具有升举阳气、疏肝解郁、解表和里之效,适用于胸肋胀痛、感冒发热等疾病治疗中。结合现代药理作用分析,柴胡主要成分为柴胡皂甙,具有显著降温、解热、镇静、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