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城、钢城、核城”职能主导的嘉峪关市特色风貌塑造与管控

2022-04-14唐相龙白丽琼魏娟霞

华中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嘉峪关市钢城嘉峪关

唐相龙 白丽琼 魏娟霞

城市风貌是内源于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1],外显于城市物质环境的一种城市属性[2],城市文化是城市独特风貌的形成基源,决定城市风貌的发展方向。而推动城市风貌形成的内在推动力中包括城市职能[3],因此城市风貌是城市职能的形象体现。从某方面而言,城市职能的确立也取决于城市长期形成的文化条件,会因城市文化的演变而引起相应的转变。可见,城市文化与城市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城市文化和城市职能都对城市风貌的产生与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图1)。嘉峪关市是一座历史底蕴丰厚的西部城市,从明代嘉峪关关城文化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酒钢工业文化再到新世纪的新型核工业文化,不断有现代文化植入嘉峪关市,并与古代文化相互融合,使得嘉峪关市在不同时期演化出了不同的城市职能,从而促进了多样化城市风貌的形成,因此嘉峪关市可以说是城市职能和城市风貌相互影响的典型城市。本文以嘉峪关城市为例,从“三城”文化脉络和职能形成入手,以不同职能为依据,将嘉峪关城市划分为“三城”片区,并分析各职能片区的风貌现状,通过明确各片区的风貌塑造目标和管控重点,使用空间塑造手法将“三城”片区职能以实体化的方式融合到城市面貌中,以期为嘉峪关市今后的风貌实践提供借鉴。

图1 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城市职能三者关系图

1 “三城”文化价值与职能形成

1.1 “关城”文化价值与职能形成

“关城”文化价值源于嘉峪关关城悠久的历史,关城的防御职能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被逐渐削弱,但是文化旅游职能反而逐渐得到凸显。嘉峪关(图2)始建于明洪武五年,选址于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咽喉的河西走廊中部偏西的嘉峪塬西麓,历时168年完成关城建制。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组成,与悬臂长城和嘉峪关段内的东北长城共同组成明代重要防御体系[4]。从建关之日起到新中国成立后,嘉峪关关城的职能就是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因为嘉峪关是现存长城上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所以在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关城防御外敌的职能逐步削弱,但凭借其“天下第一雄关”的历史地位,嘉峪关在所在区域中具有了新的身份,古色古韵的关城为嘉峪关的城市风貌提供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关城所在的区域职能也由此转变为文化旅游。作为长城文化的物质性载体和嘉峪关人民的精神象征,嘉峪关推动着嘉峪关市历史风貌的形成,是嘉峪关市的城市名片。

图2 嘉峪关关城

1.2 “钢城”文化价值与职能形成

“钢城”的文化内涵在于深植于酒钢的工业文化,酒钢是嘉峪关市老城区的发展基石,决定了城市工业生产和居住办公等职能的产生。嘉峪关市历史上无郡县设置,1955年,国家在西北创立了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5],1965年,嘉峪关市因酒钢企业的壮大被设立为一座新兴现代化城市。此时,嘉峪关的长城文化受到现代工业文化的植入,在长达六十多年的酒钢建设发展中,“钢城”工业区范围逐步扩大,钢铁工业文化价值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持续强化,嘉峪关城市开始具有了浓厚的现代工业城市的风貌特点,被誉为“戈壁钢城”(图3)。因酒钢建设需要,3万多工人从鞍钢、本钢调至此地[6],人口的汇聚随之带来居住、商业、娱乐等众多需求,酒钢企业周边开始建立起五一俱乐部和人民商城等公共设施,促成了此地除工业办公之外的居住娱乐等生活性职能的自发形成。嘉峪关市作为工业城市,工业建筑以及因工人生活需要而建立起的与工业相关的空间是代表城市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奠定了嘉峪关市老城区的工业风貌。

图3 因酒钢而形成的“戈壁钢城”

1.3 “核城”文化价值与职能形成

“核城”具有深厚的核军工文化底蕴,核工业的厂区搬迁和结构调整引发了“核城”职能的改变,丰富了原有职能类型,即从单一的核工业生产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和现代化生活。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巩固国家安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四○四厂选址于嘉峪关以西近100km处,简称“404厂”(图4),对外称“甘肃矿区”,厂内职工又称其为“核城”。于是在历史文化和钢铁文化的基础上,嘉峪关市又被注入了现代核工业文化。但核工业基地本身具有保密性质,因此并没有大范围影响城市风貌的主要特征。核工业文化真正开始对嘉峪关城市风貌产生影响的时期是2007年的厂区搬迁和2020年以四○四为基础启动的中核嘉峪关综合保障区项目。原来的行政办公和生活区整体搬迁至嘉峪关市,封闭式的核工业制造更新为新型的科研创新,在城市新职能的存在条件下,现代化、科技化的城市风貌不断产生,并将在未来引导“核城”形成现代时尚、富有魅力的生活环境。

图4 原“404厂”早期住宅楼

2 “三城”职能片区划分与风貌现状

2.1 “三城”职能片区划分

嘉峪关市长城文化、钢铁工业文化和核工业文化等多元文化促成了城市丰富的职能类型,在多样的职能主导下,嘉峪关市内形成了与之对应的三个特色各异的风貌职能片区,分别是“关城”、“钢城”和“核城”(图5)。在关城历史地位的影响下,“关城”片区的职能是历史文化旅游,所辐射的风貌范围包含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及其景区西面的大漠风情区和峪泉镇。“钢城”的主要职能是工业生产和办公和旧城居民的居住生活,主要由酒钢厂区、嘉东工业园区和嘉峪关老城区构成,依据《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中标注的酒钢厂区和嘉东工业园区界限,并参考《嘉峪关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研究(2013.04)》中的传统风貌区边界,划定“钢城”片区范围。“核城”的主要职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现代化生态居住,所影响的城市风貌范围片区主要包括酒嘉快速通道以北的现代都市综合区、讨赖河两侧的滨水活力商住区和中核404保障区内的的高新产业园区。

图5 “三城”职能风貌片区划分图

2.2 “三城”风貌现状分析

“关城”片区最为鲜明的风貌特征是关城及其周边文化主题公园和大漠共同形成的戈壁塞上风光,虽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但整体文化氛围不够浓郁,并未发挥出该有的文化辐射效应。“钢城”呈现北工业、南居住的城市功能格局,片区道路以方格网状为主,街道较宽,建筑风貌老旧,建筑布局、街巷肌理较其他片区更为密集和完整。自2007年404搬迁开始,“核城”便向城市东南方向外延式快速扩展,就现状而言,“核城”的已建设区域主要在北部和西南部,呈现出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的建筑风格,东南部区域正在建设中,还未形成完整的风貌体系。

3 “三城”职能片区特色风貌塑造

3.1 “三城”片区总体风貌架构

为了达到展示嘉峪关城市特色风貌、对外传输嘉峪关城市形象的目的,本文将嘉峪关“三城”片区总体风貌构架为“一轴两脉贯三城,三核多点缀三区”(图6)。

图6 “三城”职能片区总体风貌结构图

两轴两脉贯三城:“两轴”分别是串联“钢城”和“核城”的新华路——花雨路路段和贯穿“三城”的兰新路,依托两轴整合沿线风貌特色资源,不仅能够展现城市发展文脉,还有利于“三城”片区风貌的和谐过渡。“两脉”则指高速沿线生态景观脉和讨赖河沿岸景观脉。讨赖河沿岸景观脉主要依托讨赖河及其沿岸生态公园、湖泊水系等生态功能空间,在尊重自然本底的基础上,打造沿岸景观风貌,提升嘉峪关市生态品质。

三核多点缀三区:“三核”分别指位于“关城”区的嘉峪关关城核心,位于“钢城”区的酒泉钢铁集团核心,以及位于“核城”区的新区研发核心。“多节点”指包括酒钢职工游乐园、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南湖文化生态园、讨赖河生态园、明珠文化生态园等在内的重要功能节点,多节点的景观一体化营造,能使“三城”片区风貌在各具辨识度的同时,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

3.2 “关城”——塑造“历史关城”

“关城”是以古迹观光游览为主要城市职能的片区,悠久的关城历史、丰厚的文化遗产为城市积淀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关城”片区的特色风貌塑造主要依托片区西北方向的大黑山和戈壁沙漠的地貌特征,以嘉峪关关城、戈壁沙漠、峪泉古镇为核心资源,使其成为嘉峪关市内,乃至整个西北部地区最能体现大漠风光与人文奇观互相交织的特色区域。

3.3 “钢城”——塑造“工业老城”

“钢城”是嘉峪关市内最能反映嘉峪关市传统生活景象的文化风貌区,新华路两侧的老旧居民楼、工业区周边的职工乐园是带有嘉峪关市特色的地域型建筑和公共空间,“钢城”应以北部酒钢为基础、以南部生活区为重点将片区塑造成感知市井文化气息、延续传统生活记忆的“工业老城”,从而凸显出“钢城”厚重的工业文化,呈现传统城镇形态。

3.4 “核城”——塑造“现代新城”

“核城”是嘉峪关市的新发展片区,“核城”内有曲折蜿蜒的讨赖河和沿岸尺度多样的生态公园,以及建筑风格多样、组织方式灵活的新建商业贸易点和居住区,依据片区主导职能,片区风貌塑造要求注重景观效果与使用功能相结合,形成简约现代、整体协调的高新技术科研氛围和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以展示鲜明的新城形象和时代特征。

4 “三城”职能片区特色风貌管控重点

城市特色风貌基本都是依托建筑、环境等载体呈现,因此城市风貌的管控重点在于对建筑体量、绿化环境等风貌要素的控制,但是风貌塑造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的全要素管控,针对不同区域的风貌特点,将关键性的一种或几种风貌要素把控好,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7]。因此,在每个职能片区选取对其职能影响最大的风貌要素进行重点管控即可。

4.1 “关城”——保护关城、控制视廊、优化天际线

历史风貌是“关城”片区形成观光游览职能的主要推动力,片区内的嘉峪关关城等历史古迹是嘉峪关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是影响其片区职能形成的最大元素,因此风貌管控应从历史遗迹本身和遗迹周边环境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管控时应保护能够体现嘉峪关城市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文化遗存格局,包括以嘉峪关关城为主体的城墙遗址和覆盖周边山体戈壁水系等环境要素,即提升关城南路和关城北路以西、阳关路以南的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九眼全湖、大山沟等区域景观环境质量(图7);另一方面要塑造“关城”区域内的重要视廊、优化天际线。本研究选取片区内最高可视点关城作为景观视点作视域分析(图8)后发现,视域范围Ⅰ被山体阻隔,视域范围Ⅱ为戈壁荒漠,这两个范围内不存在遮挡视线的人工建筑物,建筑物、构筑物高度稍作管控即可。视域范围Ⅲ的南侧和北侧分别以阳关路和与长城博物馆的连线为视域边界,此区域内部内的人工建筑是最容易对视线通廊造成阻碍的元素,因此在视廊管控时应特别注意对建筑物高度的控制,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将此视点视域范围划分为视线重点控制区、视线一般控制区和视线背景协调区,对建筑高度进行分级控制。城市轮廓线可利用黑山、关城、城市建筑物进行优化,使之富有韵律、形态多重(图9),形成仰山望关的空间格局,从而凸显关城文化游览的职能特色。

图7 “关城”历史环境保护要素图

图8 关城视点视域范围分析与视线控制图

图9 “关城”天际线管控图

4.2 “钢城”——控制建筑色彩风格

工业建筑是“钢城”风貌特色的灵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管控要点在于保护现存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风貌完整性,“钢城”居住区是嘉峪关市的传统老城区,见证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不仅具有空间属性,还具有相应的社会属性,孕育着当地居民对此地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诉求。因此老城区的风貌要素管控重点在于在延续现有街巷肌理和传统低密度格局,展现“钢城”传统空间景象(图10)。主要表体现在建筑布局形式和各类建筑风格的把控上。首先应及时修缮老旧破败的居住建筑风貌,新建居住建筑应为与老旧小区相适应的多层和小高层,并采用传统行列式布局;公共建筑外立面可融入工业元素,选取能够体现酒钢工业特色的建筑色彩以提升城市原有空间环境品质,其次,还应注重将环境小品的设计与嘉峪关钢铁文化相结合,例如在其细部运用轻钢质地材质强化“钢城”的整体形象,突显区域工业文化内涵(图11)。另外,还需注意“钢城”内的“西部明珠气象塔”处于“核城”和“钢城”两个风貌区功能结构的转换处,因此在风貌管控上要注重周围建筑功能和建筑风格的衔接过渡,逐渐从旧城区建筑风格过渡成现代都市风貌(图12)。

图10 延续老城街巷肌理和传统低密度格局

图11 “钢城”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及公共设施示意

图12 气象塔节点周边建筑管控示意图

4.3 “核城”——打造滨水空间和现代化地标

“核城”片区职能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都市生态居住,该片区是基于核工业文化形成的嘉峪关市新区,因此管控重点不是改造,而在于打造未来良好的片区格局。首先,讨赖河穿城而过是“核城”不同于其他三个片区的独有风貌元素,也是影响“核城”形成生态宜居职能的关键要素,因此水系和滨水景观是“核城”风貌管控的重要要点。对讨赖河要素的管控首先是保护讨赖河河流宽度、清澈度等自身景观要素。其次利用讨赖河沿河岸塑造宜居宜业的滨水区域(图13),沿河绿带宽度控制在40~120m,内部设置慢行绿道系统,并依托沿河线状展开多个生态园,沿线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内,风貌以仿古建筑为主,利用建筑与水的可视关系,塑造完整的视线走廊。其次,“核城”片区缺乏能够展示区域空间形象特征的标志物,可结合“核城”高新科技产业研发职能,风貌管控应打造一个集科研、现代文化和体验为一体的节点空间,并在节点内部建设一个代表“核城”乃至嘉峪关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城市新地标,利用简洁的建筑造型和现代新型合成材料,浓缩城市产业研发、魅力都市的现代特征,增强“核城”可识别性,展现都市活力形象。

图13 讨赖河滨水空间管控示意

结语

为了凸显嘉峪关城市多样化的风貌特色,实现片区风貌与片区职能的最佳融合,本文以嘉峪关市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三城”职能为主导,选取各个片区的特有风貌资源作为管控重点要素。“关城”展现了“天下第一关”的雄姿,片区的文旅职能对文物和环境保护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管控重点是保护关城、控制视廊、优化天际线;“钢城”作为嘉峪关市的发展基石和传统老城区,其风貌管控的主要目的在于延续传统城市肌理、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核城”所发挥的是新型产业研发和生态居住职能,在风貌塑造时需要凸显出科技魅力和宜居生活的城市特色,管控重点在于讨赖河滨水空间塑造和打造与片区引领未来发展定位相契合的现代化地标。

城市风貌与城市职能联系紧密,在不同的职能主导下嘉峪关市形成了悠远古朴的古代“关城”片区、沧桑怀旧的传统“钢城”片区和现代前沿的都市“核城”片区,这些片区风貌各异,对比鲜明,但在多元的城市文化和丰富的城市职能的长期碰撞、交流、融合中,这些片区又在嘉峪关城市中并存共生、协调发展,共同组成了多样和谐的城市特色风貌。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必将成为关注重点,“三城”职能主导下的分区风貌塑造及管控方法思路,可以为嘉峪关城市风貌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资料来源:

图2:钱秋红拍摄;图3:马吉晶拍摄;

图4:http://slide.news.sina.com.cn/x/slide_1_64237_104923.html#p=6;

图10:右上角模型图源于《嘉峪关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研究(2013.04)》;

图11 :《 嘉峪关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研究(2013.04)》;

图13:下部4张示意图从左到右依次来源于:https://ziliao.co188.com/d40188903.html,https://new.qq.com/rain/a/20200424a0nnfb00,https://bbs.zhulong.com/101040_group_200407/detail38916175/p1.html?louzhu=0,http://www.dashangu.com/postimg_15273780.html;

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拍摄。

猜你喜欢

嘉峪关市钢城嘉峪关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中秋
美 丽 的 天 鹅
产业兴了 乡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关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让优质教育之光洒向每个孩子——嘉峪关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彩色铅笔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闪亮星地带
中国长城第一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