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以及外周血WBC、NLR、MMP-9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2022-04-14王小雅王琪
王小雅 王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脑卒中是指患者因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引发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多发于中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多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易在情绪激动、气温变化时骤然发病,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抑郁等后遗症[1]。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推荐的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方法,但不同患者治疗后的获益情况差别较大,可能与患者基本情况、炎性反应水平、血管再通率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探讨有效预测和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指标对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2-3]发现,炎症反应和白细胞浸润是脑卒中后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白细胞(WBC)计数可作为预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炎性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万敏等[4]报道,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和脑组织损伤刺激均可激活机体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系统,引发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异常升高。为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以及外周血WBC、NLR、MMP-9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发病2.5~6 h内接受溶栓治疗;(2)年龄18岁以上;(3)CT检查示低密度阴影<1/3大脑半球;(4)临床资料完整,治疗结束后接受3个月的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颅内出血、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2)近期需进行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3)近期有严重颅脑外伤或行颅内、脊髓手术。
1.2 方法
1.2.1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史、肝肾功能、合并症、颈动脉狭窄情况、血常规、血清MMP-9水平、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1)入院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AU7600型)检测血糖水平,进行WBC、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检测血红蛋白、血脂水平,计算NLR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7](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3) 治疗后随访患者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6]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
1.2.2 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共6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共31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根据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对根据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颈动脉狭窄情况、合并冠心病情况、LDL-C水平、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MMP-9水平、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n(%),x±s]
2.2 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NIHSS评分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脑卒中患者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脑卒中患者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4 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价值分析 绘制ROC曲线并进行分析发现,根据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3、0.768、0.814,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最大,达0.930,见表4、图1。
表4 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价值分析
图1 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ROC曲线
3 讨 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运动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近年来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居城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因的第一位,约75%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运动功能障碍、口歪、抑郁症等[9-10]。
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作为评价机体炎性状况的指标,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异常升高[11]。一些研究结果[12-14]显示,年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及LDL-C水平等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WBC是机体炎性反应的系统性标志物,在多种炎性反应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李朝军等[15]报道,在脑卒中发生数小时后,中性粒细胞首先会迁移到患者的大脑缺血损伤区域,通过微循环扩大病灶范围,同时在脑组织缺损区浸润诱发炎性因子的释放,加重炎性反应强度。淋巴细胞是另一类常见的免疫细胞,相关研究发现,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多发生在卒中后3~6 d,晚于中性粒细胞,因而根据其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6]。MMP-9是MMP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与卒中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炎性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异常升高的WBC水平能通过激活MMP-9在内的多种蛋白酶或相关途径引发或加重脑卒中患者的脑组织损伤[17]。Liu等[18]报道,中性粒细胞能利用MMP-9进行迁移,增强附壁运动,阻塞毛细血管,使脑卒中患者脑部血流更为缓慢,加重患者的缺氧缺血状态。NIHSS评分是评价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经典指标,NIHSS评分越高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就越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颈动脉狭窄情况、合并冠心病情况、LDL-C水平、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MMP-9水平、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NIHSS评分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呈正相关;根据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3、0.768、0.814,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最大,达0.930。结果提示,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能较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