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蓝莓采后霉烂病的发生及田间药剂防治效果

2022-04-14董克锋

落叶果树 2022年2期
关键词:青霉水剂鲜果

董克锋

(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青岛市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400)

蓝莓鲜果营养丰富,但采后易发生霉烂,严重影响蓝莓鲜果的货架期和商品价值[1]。特别是大棚蓝丰蓝莓采后鲜果在20~25 ℃的常温下放置72 h后果蒂部就出现明显的霉烂长毛现象,影响市场寿命。近年来国内对蓝莓霉烂的采后病害研究报道较多,周笑犁[2]报道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新梭壳孢、青霉、地霉及枝顶孢等。戴启东[3]报道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为灰葡萄孢、链格孢、青霉及粉红单端孢菌。尉莹莹[4]报道蓝莓采后病害的病原菌有链格孢、灰葡萄孢、根霉、黑曲霉等12种真菌。王丹[5]报道病原真菌为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和灰葡萄孢菌。吴文能[6]报道蓝莓采后腐烂主要致病菌为灰葡萄孢菌、青霉、拟盘多毛孢。周倩[7]报道蓝莓果实表面病原真菌为青霉、产黄青霉和链格孢霉;葛达娥[8]报道蓝莓霉烂病原菌为稻黑孢霉、青霉属、枝孢属和链格孢属真菌。为了解大棚蓝莓采后霉烂发生情况,对蓝莓鲜果采后霉烂初始病害发生和田间喷药预防采后霉烂效果进行试验研究,明确引起蓝莓鲜果采后霉烂的初始病原菌和进行有效地预防。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蓝莓试验园位于青岛大棚蓝莓种植基地,品种为蓝丰,树龄12年,盛果期,栽植株行距1 m×2.4 m,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水,花期放蜂授粉,采收期6月1~30日(图1)。选择棚内树体大小一致的植株进行试验。

供试药剂:①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②1.5%噻霉酮水乳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③10%抑霉唑硫酸盐水剂,陕西泰丰农化有限公司。④2.1%丁子·香芹酚水剂,大连云林碳化药业有限公司。⑤0.5%几丁聚糖水剂,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树体喷药设6个处理:处理①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②1.5%噻霉酮水乳剂700液。③10%抑霉唑硫酸盐水剂1 000液。④2.1%丁子·香芹酚水剂600液。⑤0.5%几丁聚糖水剂400液。⑥清水对照。

图1 蓝莓品种蓝丰结果状

选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试验,15株为1个处理小区,随机区组安排,重复3次。每处理计45株,共270株。在蓝莓坐果撤蜂后(4月25日)开始每隔10 d喷施药剂1次,连喷3次。均匀喷施药液至叶面药液将下滴为准。

1.3 试验方法

1.3.1 蓝莓果实采样方法 6月1日第1次采摘,至6月21日,每隔4 d采摘鲜果1次,共6次。各处理随机采摘成熟度一致、无损的鲜果(果径大于15 mm),放于规格为125 g 的PET盒中,每处理小区每次取样1盒约120 g,每次取样18盒。取样后贮放于20~25 ℃的室内样品陈列柜上,每次取样的样品记录72 h时的果实自然霉烂量。对6月5日第2次采摘的鲜果样品进行存放24 h、48 h、72 h、96 h及120 h的果实霉烂量统计,计算各种药剂对霉烂病的防治效果。

1.3.2 蓝莓霉烂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室温存放72 h时,按常规组织分离法[9]在蓝莓果实霉烂部位边缘切取3 mm×3 mm大小的病组织,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单菌丝纯化。用显微镜(型号LEIKA DM750)观察病原真菌菌丝及孢子的形态。参照真菌鉴定手册[10]进行形态学鉴定。

1.3.3 健康果实接种病原菌 选取健康无损伤无病害的蓝莓鲜果,先用70%酒精浸泡30 s,再用无菌水洗净晾干。在每个果实的果蒂处接种病原菌菌丝体,以接种无菌水为对照。接种24 h后,每天观察病原菌的生长情况。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应用Excel 201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蓝莓鲜果常温贮存霉烂的发生与症状

大棚蓝莓果实采后于20~25 ℃常温室内放置72 h时已出现明显霉烂症状。在果蒂区表面先是产生稀疏白色菌丝,后成为白色或褐色菌落,棉絮状,果蒂周边出现塌陷(图2)。果蒂大而湿润的、果蒂凸起的、过熟的、果蒂撕裂的果实霉烂快。但有部分鲜果放置到果实缩水仍未出现霉烂。

图2 蓝莓霉烂症状

2.2 引起蓝莓鲜果霉烂的病原菌种类

对大棚蓝莓采后常温放置72 h后发生霉烂的鲜果镜检,发现引起蓝莓霉烂的病原菌均为真菌,在PDA培养基上表现菌丝较长,呈棉絮状,初期灰白色,后变为灰褐色至黑色。菌丝体不分枝或分枝较少,具膜;分生孢子呈棍棒形,卵形,倒梨形或近椭圆形,具膜,分隔处略缢缩。经形态比对初步确定为链格孢属真菌,是优势种,其分离频率为95.67%。

将健康蓝莓鲜果接种病原菌后,保湿培养48 h,果蒂部即有稀疏状霉层长出,清水对照的未发病,待典型病斑形成后,挑取少许霉层进行显微观察,经验证与采后霉烂所观察情况一致,进一步证明为链格孢属真菌。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蓝莓鲜果霉烂病的防治效果

大棚蓝莓各药剂处理后,不同时期采收的果置于20~25 ℃常温下PET盒内,统计48 h、72 h的鲜果霉烂发生情况,计算不同药剂处理对蓝莓采后霉烂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表1),在采后48 h时以百可得防效最高,为82.59%;其余药剂防效依次为几丁聚糖78.90%,噻菌酮65.26%、抑霉唑42.08%、丁子·香芹酚12.26%。采后72 h时防效仍以百可得65.54%最高。

表1 不同药剂处理蓝莓采后常温存放不同时间对霉烂病的防治效果 %

2.4 不同药剂处理存放时间对蓝莓霉烂的影响

对6月5日采收的蓝莓在20~25 ℃下放于PET盒内贮放,对其放置24、48、72、96及120 h的霉烂情况进行统计(图3)。不同药剂处理在48 h时均有霉烂果出现。各药剂处理的蓝莓霉烂发生率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霉烂症状加重,常温放置72 h后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图3 不同处理随放置时间蓝莓霉烂发生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病原菌分离纯化以及接种发病后的病原菌形态镜检表明,引起蓝莓采后霉烂的初始病原菌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占95.67%)。对大棚蓝莓采前定期喷施不同的杀菌剂处理对预防蓝莓鲜果采后霉烂均有一定效果,在48 h时以百可得防效最高,其次几丁聚糖,72 h防效仍以百可得(65.54%)最高。不同药剂处理的蓝莓鲜果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霉烂程度加重,采后常温放置72 h后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对霉烂鲜果的性状分析发现,果蒂大而湿润的、果蒂凸起的、过熟的、果蒂撕裂的果实霉烂快。

针对药剂预防蓝莓采后霉烂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应考虑在其他(如栽培管理、冷链等)措施上进行研究来减轻蓝莓鲜果霉烂,延长货架期,提高蓝莓效益。对链格孢属菌引起的蓝莓采后霉烂,可暂时推荐使用百可得和几丁聚糖等减缓霉烂发生,但对链格孢的侵染途径、蓝莓果实性状的关系及有效的防治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青霉水剂鲜果
山楂树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关于生物实验教学中数码电子显微镜观察霉菌装片的难点突破分析
贮运期苹果青霉病识别与安全防治
47% 2甲·草甘膦水剂对桃园4种杂草的防效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方式以及耐药性研究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水剂)在烤烟上的应用研究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鲜果电商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