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14周应用HARRT治疗HIV感染孕妇的效果

2022-04-13廖蔼怡

智慧健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载量抗病毒母婴

廖蔼怡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 产科,广东 广州 511400

0 引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感染后易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影响人体健康生活,甚至可能会威胁生命[1]。母婴垂直传播是该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且相关研究[2]表明孕期HIV感染的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孕期阻断病毒是预防新生儿感染HIV病毒的重要举措。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RRT)是临床常用阻断方案,白秀丽[3]等的研究中表明该方案可使传播率降至2%~5%。但是该方案的使用时间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有学者提出妊娠中晚期HIV病毒传播率较高[4],因此提倡在孕14周进行阻断治疗,但是目前对该提议颇具争议,故我院对此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孕妇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5例HIV病毒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9.36±5.01)岁;孕次1~3次,平均(1.75±0.35)次;产次1~2次,平均(1.21±0.10)次;文化水平:小学3例,初中14例,高中8例,本科及以上2例。观察组:年龄20~39岁,平均(28.96±4.98)岁;孕次1~3次,平均(1.81±0.31)次;产次1~2次,平均(1.23±0.12)次;文化水平:小学4例,初中12例,高中10例,本科及以上2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次、产次、文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对本研究予以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HIV核酸结果呈阳性;②18岁<孕妇年龄<40岁;③新生儿出生后以母乳喂养为主。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妊娠期合并症;②既往有酗酒史;③在入组前已接受系统抗病毒治疗者;④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HARRT治疗。齐多夫定片(浙江海正药业,国药准字H20052420,规格:0.1g/片)口服,每次0.3g,每天2次;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国药准字H20030581,规格:0.1g/片)口服,每次0.3g,每天1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AbbVie Deutschland GmbH &Co.KG,批准文号H20130693 规格:50mg/片)口服,每次250mg,每天两次。

观察组在孕14周接受治疗,对照组在孕14周后接受治疗,持续用药至胎儿娩出后6周。

婴儿出生后以母乳喂养为主,出生后6h予以韦拉平口服混悬液(维乐命,美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批准文号H20100745,规格240mL∶2.4g)口服,2mg/kg,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mg/kg,齐多夫定口服溶液(福建省力菲克,国药准字H20060021,规格100mL∶lg),2mg/kg,2次/d,持续用药一周。

两组均观察至产妇出院并随访至胎儿娩出15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HIV病毒载量变化情况、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以及分娩结局。

(1)HIV病毒载量变化情况:治疗前、产前1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抽取肘部空腹静脉血3mL,运用全自动提取仪,运用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HIV病毒载量,并统计HIV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的患者人数。

(2)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治疗前、产前1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抽取肘部空腹静脉血3mL,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并分析其变化情况。

(3)分娩结局:产后统计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儿以不同时间新生儿HIV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IV病毒载量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HIV病毒载量<50copies/mL患者总数均为0例,产前1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两组HIV病毒载量<50copies/mL患者总数均较治疗前上升,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IV 病毒载量变化情况[n(%)]

2.2 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1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两组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升高程度>30%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CD4+T 淋巴细胞变化情况

2.3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

两组患者母亲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n(%)]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5]母婴垂直传播占婴儿感染HIV病毒的90%,同时也是导致HIV儿童死亡的主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母婴阻断治疗与降低新生儿HIV病毒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阻断方案为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组成的HARRT疗法,该方案可从不同途径抑制病毒复制,进而达到降低新生儿感染率的目的[6]。由于孕13周前是胎儿各器官发生的主要阶段,为了降低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目前临床进行阻断治疗通常在孕14周后进行,且以孕14周为首选时间节点。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7],孕14周进行阻断治疗亦成为进行阻断治疗的时间节点,但是在该时间点进行阻断治疗的安全性,尚缺乏探讨,因此我院进行此研究。

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引起其遗传信息存在于两个相同的RNA单链模板中,当HIV进入人体后选择性地侵犯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HIV的膜与细胞膜相融合,当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8]。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HIV病毒载量<50copies/mL患者总数均为0例,产前1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两组HIV病毒载量<50copies/mL患者总数均较治疗前上升,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ARRT治疗该类患者疗效确切。可能的原因是HARRT治疗中齐多夫定片在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被细胞胸苷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齐多夫定,从而选择性抑制HIV逆转酶,导致HIV链合成终止,从而阻止HIV复制;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其代谢产物拉米夫定三磷酸盐通过渗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达到阻止HIV病毒复制的作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是洛匹那韦与利托那韦组成的复方制剂,是一种HIV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蛋白酶而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上述三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HIV病毒载量;同时本研究中产前1个月以及产后3个月两组CD4+T淋巴细胞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升高程度>30%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14周予以HARRT治疗可更好的帮助产妇建立免疫功能。孕早期及时予以抗病毒治疗可通过抑制病毒减轻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更有助于患者建立免疫功能,郑艳[9]等人的研究中亦对此进行报道,同本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母亲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孕14周予以阻断治疗不影响母婴结局。有研究表 明[10]孕13周前是胎儿器官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在此阶段前服用抗病毒药物易导致胎儿畸形,在此阶段后服用抗病毒药物由于胎儿器官发育已完成,因此可降低致畸性。大量国内外研究证明[11]孕14周进行抗病毒可将HIV感染率降至1%及以下。并且其病毒阻断作用较少,进而可改善母婴结局。杨冬梅[12]等在其孕14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母婴阻断HIV感染疗效观察的研究中表明,在孕14周进行抗病毒治疗,均无畸形胎儿的出现,并且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不会升高,进一步表明孕14周接受HARRT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孕14周以及孕14周后运用HARRT,均可阻断HIV,但是孕14周运用该方案更有助于孕妇建立免疫功能,且不影响母婴结局。

猜你喜欢

载量抗病毒母婴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