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佳境 问名心晓
——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探讨
2022-04-13肖洁舒
肖洁舒
叶 枫
徐 艳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视觉、功能上满足生态、赏景、游憩的需求,其景题创作还能巧妙传达设计者的立意与构思,赋予文化内涵,提升植物景观艺术品位。孟兆祯院士在《园衍》中指出,“从问名开始就已经是园林艺术的范畴了”[1]。问名中的“名”,即指景题。景题之妙在于遣词达意地传达生境、画境、意境之美,言简意赅地点出景观特色、文化意境,引导游览者在赏景时体味意蕴、释放情感。中国古典园林景题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乃中国园林一大特色,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题名创作即是对传统优秀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景题价值和作用的讨论较多,对景题造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园林植物景观的景题及创作研究则少之又少[2-5],至今尚未有文献专门对植物景观四字景题创作进行探讨。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植物景观四字景题,在分析、总结和归纳传统园林植物景观题名的基础上,探讨其构成元素和组合等创作规律,形成一套可应用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的植物景观题名创作方法。
1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造词特点分析
植物景题字数有二到四字不等,二字者如桃林、花溪等;三字者如月季园、集芳囿等。这类景题指向明确,造词多为植物加场所名称,不在本次造词研究与探讨范围内。金学智先生在《风景园林品题美学》中比较过不同字数的景题,认为四字型景题艺术表现力较优,三字型次之。他评价四字型景题“展开了想象的彩翼,搜求于象,心游于境,情融于物,藻饰于文”[6]。他还认为四字景题的构成模式与中国成语密切相关,源于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形式简洁但词意深远。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的创作方法。
1.1 植物指向的首要性
植物景观景题中,植物是绝对的主角,可实指或虚指。实指即为植物在题景中直接出现名称,如避暑山庄“万壑松风”的“松”、“梨花伴月”的“梨”、“曲水荷香”的“荷”、“青枫绿屿”的“枫”都是直接点出;有时以别称、美称甚至植物的某部分指代,如“幽径风篁”中“篁”是竹的美称,“绿杨城郭”以别称“绿杨”指柳树,“蜡瓣舒香”则以花瓣“蜡瓣”指代蜡梅。苏州、杭州、扬州等地的传统园林中,植物景题的植物要素多为文化寓意丰富的柳、竹、荷、松、梅等,如“柳浪闻莺”“竹西芳径”“残荷听雪”“香海慈云”“松涛竹韵”“梨梢月浸”等。
虚指一般是景题中植物隐性存在,仅以某些字词反映植物的主要观赏特征,如“莺啭乔木”中以“乔木”指代高大林木;“香远益清”中的“香”可让人联想到芳香植物;“群葩敛实”中的“葩”“实”指代开花结果的植物;“晴峦耸秀”中的“秀”指代植物茂盛的景观。
1.2 字词精炼性与音律美感
景题造词一般由植物及描述其景观效果的词素构成,植物景观特征被高度提炼与概括,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大类。动态景观可因植物而起,如“蜡瓣舒香”“柳破金芽”“荷盖摇风”等,舒、破、摇精炼地反映了植物“人化”的动态;动态亦由植物与人及其他动物、自然因素之间互动引发,如“香雪探梅”“残荷听雪”“柳浪闻莺”中,探、闻、听反映出人活动的情景,“莺啭乔木”“高槐蝉唱”“蝶舞芳菲”中,啭、唱、舞反映出生物的动态与声效,也从侧面反映了鸟类、昆虫等的生境,“霞升枫柏”“雪泛芦荻”“梨梢月浸”中,升、泛、浸反映出自然场景诗意画面的动态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静态植物景观侧重于对景观特征的描述,画面感强,如“梨花伴月”会让人想到雪白的梨花浸润在迷蒙的月色中,画面静美;类似的还有“榴花烘天”“乔木郁蓊”“平皋绿静”“海棠红媚”等,植物景观与渲染出的整体环境氛围有着很好的对应性及和谐性。无论动或静的植物景观,其情景化、意境化的精准用词,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景题读音以平仄搭配合理、富有韵律与节奏感为基本原则,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读音以动听、朗朗上口、便于传颂为佳。景题一般用平声多于仄声,或平仄声相等,鲜见仄声多于平声。
1.3 生境、画境、意境的递进与和谐统一
景题的最高境界为意境美,是对生境、画境的升华。如“莺啭乔木”“高槐蝉唱”“蝶舞芳菲”“苔砌蛩吟”让人们感受到生物多样性及其乔木、花草等生境多样的自然美;“霞升枫柏”“雪泛芦荻”“梨梢月浸”画面感强,体现了如画的艺术美。意境由多种艺术糅合而产生,植物景观的景题通常因源自诗词歌赋而得其意境,或运用蕴含文化意义的植物作为寄寓情趣与遐想的载体。
当景题提到2种植物时,应顾及植物间文化内涵或形态上的关联度,并统一在相同意境里。如“松涛竹韵”中松和竹均为“岁寒三友”中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尚的品格,同时出现在景题中时文化意义较为统一;再如“桐雨蕉霖”,桐与蕉的关联在于形态上同属叶片大、绿量大的植物,夏季雨滴拍打叶片均会有明显声响及雨花飞溅的生动画面效果。
1.4 时间特征
植物景观景题常表达时间特征,呈现春夏秋冬轮换及晨昏交替,用字如朝、晓、早、晨、夕、晚。有的描述不同季节植物返青、开花、结果等季相景观,如春景:“柳破金芽”“海棠红媚”“梨梢月浸”“茶苞含色”“桃浪风斜”等;夏景:“榴花烘天”“荷盖摇风”“乔木郁蓊”等;秋景:“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霞升枫柏”等;冬景:“枇杷垒玉”“蜡瓣舒香”“窗外松筠”“雪泛芦荻”等。有的直接将春、夏、秋、冬、晓、暮等字放在景题中,如“长堤春柳”“绿榕夏荫”“桂风秋馥”“梅雪冬妍”“洪椿晓雨”“梅岭暮深”等。
1.5 尺度感
景题与植物景观的规模大小相关。如承德避暑山庄园林规模较大,其景题反映的尺度感也偏大,如“万壑松风”“晴峦耸秀”;“篱边丛菊”“曲院风荷”则与庭院类小尺度景观相匹配;也有些景题尺度灵活,大小皆宜,如“梨花伴月”“青枫绿屿”“芳渚临流”。
2 景题造词要素和组合方式的探讨
关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黄均华等[3]认为四字景题大量出现在宋、元、明、清初的古典园林成熟期,景题从生境、画境向意境推进,用语法的分析方式提出了并列、动宾、主谓和引经据典4种组合形式,但对造词要素未有论述;王美仙等[4-5]则认为植物景名有植物、观景时间、元素叠加、诗词和典故5种命名方式,命名直接反映造词要素,但对词素之间如何组合未做分类。
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四字植物景题的归纳与分析,得出造词的三大要素为:植物、景观效果、场景或位置,其他要素还包括时间、典故等。造词方式以“植物+景观效果”组合及“植物+场景/位置”组合居多,其他组合类型可视为以上2类造词组合的演变。
“景观效果”与1.2小节所提一致,指植物景观动态与静态的效果,有时也包含自然景观(可细分为场景)、人或生物的活动,综合反映生境、画境、意境。造词要素及景名造词组合类型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词素及景题组合类型分析
从创作角度来看,从组合词素切入进行景题造词,是较为快捷的造词方式,继而进一步分析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确定组合类型。当然,景题创作如同写文章一样,立意必在先且须统一在总体景观规划设计中。
3 景题创作的基本评价标准
传统园林植物景题在字词斟酌和韵律考究方面起着标杆和范例作用,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题创作方法,可以让风景园林师在景题创作中避免犯粗制滥造、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的错误。金学智先生在《风景园林品题美学》中提出“六戒六求”律则,即“戒盗袭,求创新;戒浮泛,求深实;戒雷同,求殊异;戒平俗,求韵雅;戒奇涩,求通达;戒杂多,求齐一”[6],这可以作为植物景题创作的基本原则。刘天华先生因景题虚实不同而提出景题的3类划分,即较写实的直切主题、归于虚的文学趣味浓的意境主题,以及隐晦蕴深意的借景抒情[7]。在现代植物景观景题的创作中,应注重虚与实的结合,以实带虚。通过分析古典园林景题,寻找四字成语式结构的共性,笔者提出植物景题创作基本评价标准的十二字要诀:画面感、意境美、重植物、合尺度。
3.1 画面感
具有画面感的植物景题可以让人通过文字直观、迅速地形成植物景观印象,如“柳烟萝月”,藤萝间月光下如烟的柳树翩然浮现;又如“枇杷垒玉”,枇杷果实累累的美好景象浮现眼前。
3.2 意境美
指造词的诗意与美感。景题的读音、选字和文字组合方式中蕴含的字词美、音律美、画面美等可以有效传达植物景观的意境,如“湛月桂香”,淡黄色的桂花与朗朗月色意境统一,色彩和谐。而当景题提及2种植物时,需要意境统一或在植物的文化内涵上有所关联,如1.3小节分析的“松涛竹韵”和“桐雨蕉霖”。
3.3 重植物
植物景题造词的主角应为植物,应首先点出植物景观的典型特征,切忌脱离植物不知所云,可以通过实指或虚指的方式来指代。其次,应注意植物与景观效果的逻辑性。如“绿榕夏荫”,榕树是主角,榕树作为常绿植物,冠大荫浓,在夏季可为人们提供浓荫,该景名突出了榕树的景观特征和功能,造词符合逻辑且表述准确。再如“榴花烘天”,石榴花开,花色鲜红如火焰,“烘天”一词形象贴切。
3.4 合尺度
景题要与植物景观尺度和空间相适应。大尺度景区及长距离线性景观段落中的植物景观规划可用“万壑松风”一类的景题;小尺度景点设计则适宜用“篱边丛菊”“花月玲珑”一类的景题。
4 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方法
风景园林师应多研习诗词歌赋及歌咏植物相关的书籍,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培养诗意情怀,并遵循前文提到的景题创作四大标准进行创作实践。植物景观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应依场景要求创作符合环境氛围的系列景题。
4.1 来自诗词楹联的景题创作
诗词、楹联等是植物景观景题创作中最丰富、生动的灵感源泉。从造词要素及组合类型方面分析,诗词楹联与景题转换的创作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诗词楹联与景题转换的创作方式
4.2 收集与借鉴各类景题素材
尽可能多地收集古今经典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西湖风景名胜区、网师园、拙政园、环翠山庄等中的景题(不限于四字词组),研读《广群芳谱》《诗经》等与植物相关的书籍,加深对园林景题所营造意境的理解,加强对植物文化内涵的认识。
笔者收集整理了部分在景题创作中使用频率高且精炼的字词,推荐如下。
自然界(含场所)要素:风、花、雪、月、雨、露、浪、涛、江、河、海、径、道、篱、垣、园、峰、台、谷、涧、沟、池、塘、溪、畔(沜、泮)、浦、湾、津、溆、汀、堤、屿等。
景观效果(含植物长势):色、香、姿、韵、影等;芊、蒨、芃、茜、嫩、繁、野、郁、簇等。
常用组合词如下。
景观效果(视觉):婆娑、竞秀、扶疏、郁蓊、荫翳、凝翠、栊翠、交翠、吐翠、深翠、缀锦、簇锦、汇彩、叠翠、环碧、蔚秀、绚秋、烂漫、红媚、含色、迎客、迎宾、依依、猗猗、绰约、旖旎、研姿、清影、春晓、春色、夏荫、秋色等。
嗅觉:汇芳、流芳、含芳、寻芳、飘香、舒香、香袭、香蔼、香远、香泛、清芬、初馥、新馥、远馨等。
听觉:清韵、松涛、秋声、竹韵、冬韵等。
心理感受:清幽、沁爽、秋爽、朗润、青荫、凉影、幻影、似梦等。
5 结语
“诗情画意入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政之口说道:“偌大景致……无字标题,也是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8]”景题是园林设计的特殊组成部分,与生态、人文、生境关联,是生命意象和文化意象的综合体现。景题赋予植物景观精神与灵魂,其构思来源越多元,词素越丰富。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景题,可为现代园林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提供多维度、多角度的新思路。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题景创作需紧扣植物本身,同时要与景观效果、场景、位置、季节、时间和诗词典故等因素紧密结合。归根到底,风景园林师应熟习植物观赏特性、理解场所特征、提升自身文学功底及修养,运用诗性的思维进行景题创新,传承我国优秀园林文化。
注释:
① 引自https://duilian.51240.com/22765__duilians/.
② 引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16/11/98463_369414433.shtml.
③ 引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78015760980447852.html.
④ 引自https://www.meipian.cn/576htib.